-
公开(公告)号:CN10511599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30040.1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今谷神箭测控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CT扫描机同步加载试验装置及工业CT扫描机,属于试验检测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微扭矩旋转机构、油压加载系统和压力显示系统;所述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包括油缸体和与油缸体能发生相对转动回转接油口,所述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包括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板,以及缠绕于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板之间的碳纤维支撑,试件位于上连接框与下连接板之间。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与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共同形成自反力机构。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对X射线几乎无吸收,射线通过碳纤维照射试件不产生能量损耗。本发明与工业CT扫描机共同工作,能实现对试件加载,并对试件的损伤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10511599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510530040.1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今谷神箭测控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CT扫描机同步加载试验装置及工业CT扫描机,属于试验检测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微扭矩旋转机构、油压加载系统和压力显示系统;所述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包括油缸体和与油缸体能发生相对转动回转接油口,所述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包括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板,以及缠绕于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板之间的碳纤维支撑,试件位于上连接框与下连接板之间。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与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共同形成自反力机构。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对X射线几乎无吸收,射线通过碳纤维照射试件不产生能量损耗。本发明与工业CT扫描机共同工作,能实现对试件加载,并对试件的损伤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204903424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647067.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今谷神箭测控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CT扫描机同步加载试验装置及工业CT扫描机,属于试验检测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微扭矩旋转机构、油压加载系统和压力显示系统;所述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包括油缸体和与油缸体能发生相对转动回转接油口,所述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包括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板,以及缠绕于上连接框和下连接板之间的碳纤维支撑,试件位于上连接框与下连接板之间。单作用旋转加载油缸与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共同形成自反力机构。可透视碳纤维反力架对X射线几乎无吸收,射线通过碳纤维照射试件不产生能量损耗。本实用新型与工业CT扫描机共同工作,能实现对试件加载,并对试件的损伤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1172519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896326.6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8 , E01C23/01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的平整度预测方法,属于公路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足尺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与拟预测道路的结构、材料、荷载作用方式、自然环境等条件完全相同,能够获得可完整覆盖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的平整度长期演化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平整度预测,能够大大提高性能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路面设计的精准与可信度。本发明的预测方法,用于预测沥青路面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平整度,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养护维修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9565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96486.0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27 , G06F30/13 , G06F17/18 , G06N3/044 , G06N3/08 , E01C23/01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及反馈神经网络的构造深度预测方法,属于公路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足尺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及反馈神经网络算法的沥青面层构造深度预测方法,与拟预测道路的结构、材料、荷载作用方式、自然环境等条件完全相同,能够获得可完整覆盖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的抗滑性能长期演化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抗滑性能预测,能够大大提高性能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路面设计的精准与可信度。本发明的预测方法,用于预测沥青路面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抗滑性能,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养护维修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95658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94765.3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E01C23/01 , G01C5/00 , G06F30/13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的弯沉演化转换点确定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通过弯沉数据与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沥青路面在全寿命周期内服役性能损伤演化过程中的转换点,在服役性能损伤衰变即将进入加速期时,采取有效的养护维修措施改善路面使用状况,可以大大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役年限,对于提高路面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内的使用成本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386978.6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经济型AC‑8超薄磨耗层的材料与工艺。其结构组成为高弹富油应力吸收层和高粘厚膜大构造深度表面层,其中应力吸收层为碾压自形成厚度0.5‑1cm,磨耗层结构总厚度为2cm。高弹富油应力吸收层材料组成分别为高粘高弹A型改性沥青、7.2‑9.5单粒径高硬度碎石。高粘厚膜大构造深度表面层由高粘高弹B型改性沥青、0‑3mm石灰岩、3‑6mm与6‑8mm辉绿岩或玄武岩碎石、聚合物纤维以及矿粉组成。本发明可大幅提升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耐久性、美观与行驶舒适性,维持并延长原路面结构性能,延缓病害进一步发展,进而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其经济高效的材料与工艺方法能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养护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39310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32294.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处治红土粒料混合物及其确定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掺入无塑性砂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水泥处治红土粒料的塑性指数,避免了由于塑性指数较大,混合料过黏而导致的施工和易性差、拌和易结块、施工易离析等问题,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30790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98024.4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当量温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路面结构表面及内部不同深度的层结构层底埋设温度传感器,采集各路面结构内部不同深度位置温度数据,做温度-深度曲线图,找测度数据个数将曲线与温度、深度线围合的面积分隔成梯形,求各梯形的质心,然后根据各梯形质心与面积加权数求围合面积的质心,该质心点位置坐标的横纵坐标即分别为路面结构当量温度与对应的深度。该方法得到的路面结构当量温度充分考虑了路面结构内部温度沿深度方向的梯度分布特点,相比于直接将各结构层温度算术平均更科学、合理,结果能更真实的反应路面结构内部温度状态,可为路面使用性能温度修正提供参考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92967.1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动态直接拉伸回弹模量测试方法,属于公路材料测试领域。本发明采用直接拉伸实验,通过拉伸荷载与拉伸强度之间的正比关系,在试验中得到最大拉伸荷载;采用直接最大拉伸荷载数值分级数以Haversine波形动态作用于试件,记录荷载波峰值和荷载波谷值,同时采集对应时刻位移传感器的最大变形和最小变形,绘制“变形—荷载”曲线,拟合得到一元二次函数,再通过计算得到动态直接拉伸回弹模量。本发明的方法能更直接反映动态直接拉伸回弹模量,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更直接的参考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