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28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63860.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材料的渡槽用全连续防水接缝及其安装方法,一种基于柔性材料的渡槽用全连续防水接缝,包括柔性填充层、止水带、锚固构造;混凝土渡槽对接的边缘内侧开设有接缝槽;所述止水带通过锚固装置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渡槽的接缝槽上;在止水带外侧填充柔性填充层,柔性填充层填满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渡槽的接缝槽。本发明利用止水带和柔性填充材料的良好变形能力,实现相邻渡槽之间的无缝连接,同时柔性填充材料和止水带都有一定的防渗漏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63845.X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断面渡槽横向地震自感应调谐减震系统及安装方法,包括位于渡槽内的双层中空开孔板和置放于双层中空开孔板夹层的竖向滑动带孔板;所述双层中空开孔板通过底部连接装置顺向安装在渡槽内,通过侧向稳定装置与渡槽的侧面相连,保证其横向稳定性;所述竖向滑动带孔板从上往下插入双层中空钢板内。在渡槽顶部安装智能提升装置,并在槽壁内侧安装水位高度监测装置;所述智能提升装置与竖向滑动带孔板相连,根据水位高度监测装置测得的槽内水体深度,根据水体深度实施调控竖向滑动带孔板的高度位置,改变双层中空开孔板的可过水位置,利用渡槽本身的水量调谐减震,减小横向地震下渡槽的地震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852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309834.1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19/08 , E01D19/12 , E01D19/06 , E01D2/04 , E01D101/24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用跨伸缩缝的不间断铺装结构,其包括位于单联主梁顶面顺桥向的中部的抗剪区和位于抗剪区两侧的非抗剪区;抗剪区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抗剪式;非抗剪区上顺桥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抗拔不抗剪式;单联主梁顶面设有第一铺装层,第一铺装层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完全覆盖;在单联主梁顶面的非抗剪区,在单联主梁顶面与第一铺装层之间还设有第二铺装层,第二铺装层为无粘结材料层;相邻单联主梁跨伸缩缝上的第一、第二铺装层连续不间断。本发明实现了长联桥面的无接缝,通过水泥基材料的铺装结构跨越相邻主梁,避免了机械式伸缩缝的间断式设计,持久保障行车安全,提升行车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4825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251270.3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发式桥梁抗震双挡块装置,包括盖梁两端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混凝土挡块,混凝土挡块内侧设有预埋钢板;混凝土挡块与主梁之间的盖梁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钢箱,钢箱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开孔,开孔内插有短挡块,且短挡块上端伸出钢箱的长度大于坑槽的深度;钢箱下方偏离开孔且偏向桥梁外侧的盖梁上表面设有尺寸略大于短挡块横截面尺寸的坑槽;钢箱与主梁间均存有间隙,与预埋钢板间固定设有弹塑性变形装置。本发明能够在中小地震荷载作用下使桥梁上部结构具有自复位功能,强地震动作用下能有效地耗散地震能量并触发第二挡块参与抗震,进而降低横向落梁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且制造布设简洁,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737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51279.4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包括与桥梁主梁连接的上支座体和与桥梁盖梁或墩台连接的下支座体;还包括钢球体,设置在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上支座体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的与刚球体相配合的上连接部,下支座体对应钢球体位置设置有凹圆弧形的与刚球体相配合的下连接部;上支座体和下支座体之间设置有弹簧,可相对运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表面均设置有耐磨层;本发明结构简单、传力路径明确,制造加工难度小,可使支座具有自复位、多方向限位、防竖向提离能力等多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56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50154.6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的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桥梁各跨主墩之间设置临时墩;在临时墩上安装顶推装置与两垫梁,顶推装置设置于两垫梁之间;将钢混结合梁架设在各临时墩的垫梁上;顶推装置向上顶升就位,接触钢混结合梁的底部;顶推装置继续向上顶升,将钢混结合梁顶起并脱离垫梁;顶推装置向前推送,带动钢混结合梁向前移动一设定行程;顶推装置下降,使钢混结合梁再次架设在各临时墩的垫梁上;顶推装置继续下降至初始位置,并向后推送至初始位置,完成一个顶推行程;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桥梁完成施工。本发明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节约了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具有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工期短,综合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5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24078.7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柱墩节段式耗能盖梁结构,其包括多个节段式盖梁,每个节段通过其底部至少一个柱墩支撑,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盖梁之间均设有耗能组件,单个耗能组件包括金属剪切耗能装置102,相邻盖梁相对端部均嵌设有连接件101,连接件101朝内端均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钢板103‑1,金属剪切耗能装置102的左右两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钢板103‑2,左右侧的第二连接钢板103‑2通过螺栓104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钢板103‑1,金属剪切耗能装置102的剪切刚度小于盖梁的剪切刚度。本发明通过引入耗能组件,实现了多柱墩中墩柱变形解耦,减小了盖梁长度,有利于提升多柱墩的震损控制和建造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449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71315.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表面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现浇界面抗折强度提升方法,包括,组装模板,根据试件尺寸设置对应结构模板Ⅰ和搭接面模板,搭接面模板上装有泡沫板;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充分振捣超高性能混凝土;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拆除结构模板Ⅰ和搭接面模板,清洁搭接面;统计搭接面暴露钢纤维数量与长度;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暴露钢纤维数量与长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现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满足要求后,在搭接面处设置结构模板Ⅱ,并对搭接面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现浇筑、振捣和养护的步骤。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凿毛以及植筋手段无法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导致的预制现浇界面抗折强度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3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579141.2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29/04 , G01N29/44 , G01M7/02 , E01D19/04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N3/04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损伤原位检测的智能板式橡胶支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板、滑板、不锈钢冷轧钢板、中间钢板、橡胶板和底板,对所述顶板和底板上进行开槽处理,槽中用于放置传感器、激振器以及传感线;所述激振器通过传感线与外部的信号激励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通过传感线与外部的信号采集模块连接,信号激励模块与信号采集模块与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将获取到的检测信号输入云端的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从而对支座的状态进行识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损伤原位检测的智能板式橡胶支座的识别方法,本发明可以准确的识别支座的轴压,变形以及损伤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356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508162.5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层筒式高阻尼黏弹性减震器,多层的环形钢板同轴线设置,相邻两层环形钢板之间的环形空隙设有高阻尼黏弹性材料,高阻尼黏弹性材料固定在环形钢板上;间隔层叠的环形钢板和高阻尼黏弹性材料组成减震器主体;其中最外一层的环形钢板作为外套筒;外套筒后端比其他环形钢板长,在减震器主体内形成一段空腔;第一端部连接装置的内侧接头与减震器主体的最内一层环形钢板前端固定连接;第二端部连接装置的内侧接头与减震器主体的外套筒后端固定连接。本发明构造简单、性能可靠,可适应多种工程结构减震的使用场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