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9271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67037.3
申请日:2016-12-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电池模块的制造工序不会变得复杂的方式、持续地使电池单元为加压状态的电池壳。具体而言,所述电池壳具有:收纳电池单元(2)的层叠体的树脂制的第1收纳部(3)以及第2收纳部(4)、与形成第1收纳部(3)的第1侧壁(11)、第2侧壁(12)以及第3侧壁(13)一体地配设的UD带(6)、以及与形成第2收纳部(4)的第1侧壁(11)、第2侧壁(16)以及第3侧壁(17)一体地配设的UD带(7),UD带(6、7)构成为特别地从第2侧壁(12、16)经由第1侧壁(11)跨及第3侧壁(13、17)地配设。
-
公开(公告)号:CN108292716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680067037.3
申请日:2016-12-08
IPC: H01M50/209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64 , H01M50/10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电池模块的制造工序不会变得复杂的方式、持续地使电池单元为加压状态的电池壳。具体而言,所述电池壳具有:收纳电池单元(2)的层叠体的树脂制的第1收纳部(3)以及第2收纳部(4)、与形成第1收纳部(3)的第1侧壁(11)、第2侧壁(12)以及第3侧壁(13)一体地配设的UD带(6)、以及与形成第2收纳部(4)的第1侧壁(11)、第2侧壁(16)以及第3侧壁(17)一体地配设的UD带(7),UD带(6、7)构成为特别地从第2侧壁(12、16)经由第1侧壁(11)跨及第3侧壁(13、17)地配设。
-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41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580070726.5
申请日:2015-12-21
Abstract: 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容易在成形后切掉与中空成形体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的中空体成形装置。在浮动芯(18)压出熔融树脂(14)并被收纳于浮动芯收纳部(D)时,通过该浮动芯(18)在浮动芯收纳部(D)的内壁面形成与中空成形体(10)的厚度T1相比呈薄壁管状的熔融树脂(14)即薄壁部(10a)。因此,在成形后,在浮动芯收纳部(D)内形成将在主腔(A)内成形的中空成形体(10)和在连通路(C)成形的不需要的部分一体地连结的作为薄壁管状的部分的薄壁部(10a),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经由上述薄壁部(10a)而通过手工作业等容易地切掉与中空成形体(10)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071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580040924.7
申请日:2015-04-16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广岛大学
IPC: F03D5/06 , F03D9/00 , F03D9/12 , F03D80/00 , F03D13/20 , H01L41/113 , H01L41/193 , H02N2/18
Abstract: 在通过与由风引起的发电单元的振动相伴的压电元件的弯曲变形来发电的风力发电装置中,能够不损害通常的风速区域中的发电性能地抑制由强风时的振动的振幅增大引起的损伤,利用宽广的风速区域的风来稳定且效率良好地发电。发电单元(14)的下端部连结于张力调整机构(20)的滑动嵌合部(30),强风时通过翼状部(38)的升力F使滑动嵌合部(30)相伴于风速上升而从第1位置(上升端)朝向第2位置(下降端)移动,使发电单元(14)的拉伸力变大,所以,抑制了强风时发电单元(14)的振动的振幅变得过大而使发电单元(14)损伤这一情况。强风时以外,滑动嵌合部(30)被保持在第1位置,发电单元(14)的拉伸力小,能够以大的振幅振动,所以能够通过压电薄膜(46)的弯曲变形来效率良好地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66207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0924.7
申请日:2015-04-16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广岛大学
IPC: F03D5/06 , F03D9/00 , F03D9/12 , F03D80/00 , F03D13/20 , H01L41/113 , H01L41/193 , H02N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5 , F03D5/06 , F03D7/00 , F03D9/20 , F03D9/25 , F05B2220/709 , H01L41/1134 , Y02E10/70 , Y02E10/725
Abstract: 在通过与由风引起的发电单元的振动相伴的压电元件的弯曲变形来发电的风力发电装置中,能够不损害通常的风速区域中的发电性能地抑制由强风时的振动的振幅增大引起的损伤,利用宽广的风速区域的风来稳定且效率良好地发电。发电单元(14)的下端部连结于张力调整机构(20)的滑动嵌合部(30),强风时通过翼状部(38)的升力F使滑动嵌合部(30)相伴于风速上升而从第1位置(上升端)朝向第2位置(下降端)移动,使发电单元(14)的拉伸力变大,所以,抑制了强风时发电单元(14)的振动的振幅变得过大而使发电单元(14)损伤这一情况。强风时以外,滑动嵌合部(30)被保持在第1位置,发电单元(14)的拉伸力小,能够以大的振幅振动,所以能够通过压电薄膜(46)的弯曲变形来效率良好地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10303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480077213.2
申请日:2014-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705 , B29C45/0055 , B29C45/1704 , B29C45/33 , B29C2045/0058 , B29C2045/0087 , B29C2045/1719 , B29C2045/1724 , B29C2045/1726 , B29D23/001 , B29K2101/12 , B29K2105/06 , B29L2023/004
Abstract: 带分支部的中空部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能够简单且廉价地在主管部与分支管部的连结部分设置连通孔。使滑动轴(60)朝向主腔(38)前进,使作为切削刃发挥功能的顶端外周缘(66)整周地突出至主管部(12)的中空部(16)内从而形成连通孔(20),因此能够在一系列的制造工序中简便地设置连通孔(20),并且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而不需要或减少锉削等精加工,提高生产率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41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0726.5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RP 东富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容易在成形后切掉与中空成形体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的中空体成形装置。在浮动芯(18)压出熔融树脂(14)并被收纳于浮动芯收纳部(D)时,通过该浮动芯(18)在浮动芯收纳部(D)的内壁面形成与中空成形体(10)的厚度T1相比呈薄壁管状的熔融树脂(14)即薄壁部(10a)。因此,在成形后,在浮动芯收纳部(D)内形成将在主腔(A)内成形的中空成形体(10)和在连通路(C)成形的不需要的部分一体地连结的作为薄壁管状的部分的薄壁部(10a),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经由上述薄壁部(10a)而通过手工作业等容易地切掉与中空成形体(10)连结的不需要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5684294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59428.1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广岛大学
IPC: H02N2/18 , B60R19/52 , H01L41/113 , H01L41/19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5 , B60L8/006 , B60R19/52 , B60R2019/525 , F03D5/00 , H01L41/053 , H01L41/113 , H01L41/1134 , H02N2/186 , Y02E10/70
Abstract: 使得在重量轻且紧凑地构成基于移动体移动时的外部流体的相对流动进行发电的移动体用发电装置的同时,容易地得到的大的电动势。由于使用了如下构成的平板状的发电单元(32),所以能够重量轻且紧凑地构成所述发电单元(32):交替地层叠能够弹性变形的基底材料(34)和压电薄膜(36),并利用外部空气(20)的流动使基底材料(34)向板厚方向弹性变形,由此使压电薄膜(36)挠曲变形而进行发电。另外,由于多个发电单元(32)在与外部空气(20)的流动方向交叉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而配置,且以平板状的平板面成为与外部空气(20)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势的方式由保持部件(30)保持,所以在抑制车辆行驶阻力的增加的同时,能够通过使多个发电单元(32)相互接近而紧密配设来容易地确保大的电动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195154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53748.4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IPC: H01R12/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配合端子,包括:设在端子伸出方向中部且在宽向两端压靠基底通孔内周面的通孔接触部;在端子伸出方向设在接触部两侧并朝宽向两侧突出而使基底在厚度方向两侧夹在其间的远和近端侧宽部;宽向两端间的宽度从远端侧宽部朝远端侧渐减的宽度变化部;跨越宽度变化部、远和近端侧宽部、接触部的纵向穿孔;使由穿孔分开的宽度变化部在远端侧成一体的远端连接部,当端子从远端连接部侧插入通孔且宽度变化部一部分与通孔接合时端子因穿孔而向内弹性变形,当远端侧宽部穿过了通孔且端子向外弹性回复时接触部压靠并电连接到内周面,远端连接部具有当宽度变化部在穿过通孔同时与通孔接合而弹性变形时在远端侧宽部到达通孔前断裂的脆弱断裂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