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
    1.
    发明公开
    发光元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747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644954.5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第一中间层为设置于第一活性层上的半导体层,位于第一活性层与第二活性层之间。第一中间层为从第一活性层侧起依次层叠非掺杂层、n型层而成的结构。第二中间层为设置于第二活性层上的半导体层,位于第二活性层与第三活性层之间。第二中间层为从第二活性层侧起依次层叠非掺杂层、n型层而成的结构。

    III 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0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0812839.4

    申请日:2016-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01 H01L33/44 H01L2933/0025 H01L2933/00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在发出白色光的发光装置中提高光提取效率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发光装置(1)具有:基板(110)、基板上的半导体层、半导体层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E1)、覆盖半导体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的至少一部分的介电膜(F1)以及介电膜(F1)上的荧光体树脂(200)。透明导电氧化物的折射率大于荧光体树脂的折射率。荧光体树脂的折射率大于介电膜(F1)的折射率。发光装置具有:荧光体树脂在开口部(W1)直接接触透明导电氧化物上而配置的第一区域(R1)和介电膜(F1)配置在透明导电氧化物上且荧光体树脂配置在介电膜(F1)上的第二区域。

    基于第Ⅲ族氮化物的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339969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97730.2

    申请日:2008-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2 H01L33/32 H01L2933/0091

    Abstract: 通过向氧化钛层中加入可获得良好电导率范围内的杂质(例如,铌(Nb))改善其折射率。本发明的基于第III族氮化物的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蓝宝石衬底、氮化铝(AlN)缓冲层、n-接触层、n-覆层、多量子阱层(发光波长:470nm)、p-覆层和p-接触层。在p-接触层上提供由氧化钛铌制成并具有浮凸的透明电极。在n-接触层上提供电极。在透明电极的一部分上提供电极垫。由于透明电极由含3%铌的氧化钛形成,其对于光(波长:470nm)的折射率变得和p-接触层几乎相同。因此,最大可能地避免p-接触层和透明电极之间界面处的全反射。此外,由于所述浮凸,光提取性能提高了30%。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0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0812839.4

    申请日:2016-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在发出白色光的发光装置中提高光提取效率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发光装置(1)具有:基板(110)、基板上的半导体层、半导体层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E1)、覆盖半导体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的至少一部分的介电膜(F1)以及介电膜(F1)上的荧光体树脂(200)。透明导电氧化物的折射率大于荧光体树脂的折射率。荧光体树脂的折射率大于介电膜(F1)的折射率。发光装置具有:荧光体树脂在开口部(W1)直接接触透明导电氧化物上而配置的第一区域(R1)和介电膜(F1)配置在透明导电氧化物上且荧光体树脂配置在介电膜(F1)上的第二区域。

    第Ⅲ族氮化物基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393958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810211537.7

    申请日:2008-09-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第III族氮化物基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外部恒流电路的GaN基半导体发光器件。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包含:蓝宝石衬底;在衬底上形成的AlN缓冲层;和在缓冲层上形成的HEMT结构,该HEMT结构包含GaN层和Al0.2Ga0.8N层。在Al0.2Ga0.8N层上依次形成n-GaN层、包含InGaN阱层和AlGaN势垒层的MQW发光层以及p-GaN层。在Al0.2Ga0.8N层的露出部分上形成源电极和HEMT/LED连接电极。HEMT/LED连接电极用作相应的漏极和用于将电子注入n-GaN层中的电极。在p-GaN层的顶面上形成ITO透明电极,并且在透明电极的顶面的一部分上形成金衬垫电极。

    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6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298409.X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发光效率的降低的发光元件。由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具有:基板;设置在基板上且由n型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n层;设置在n层上且具有规定发光波长的第1活性层;设置在第1活性层上且由包含In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中间层;设置在中间层上且发光波长与第1活性层不同的第2活性层;设置在第2活性层上且由p型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第1电子阻挡层;从第1电子阻挡层侧到达中间层的深度的凹槽;设置在第1电子阻挡层上且由p型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第1p层;设置在槽底面露出的中间层上且由p型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第2p层;第1p层和第2p层包括第2电子阻挡层和设置在第2电子阻挡层上的第1接触层。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2622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0821968.X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技术的发光器件包括:衬底;设置在衬底上的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层;设置在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层上的电流阻挡层;设置在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层和电流阻挡层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膜;覆盖透明导电氧化物膜的至少一部分和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层的介电膜;以及设置在介电膜上的含磷光体的树脂涂层。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层的折射率大于透明导电氧化物膜的折射率。透明导电氧化物膜的折射率大于介电膜的折射率。介电膜的折射率大于含磷光体的树脂涂层的折射率。电流阻挡层的折射率小于含磷光体的树脂涂层的折射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