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4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466516.X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洞内径向可分体式注浆加固及组合式封堵方法,盾构隧道管片环拼装完成后,通过可分体式注浆管前端连接的自进式钻头沿管片预留注浆孔钻入设计要求深度;将注浆作业临时封堵件塞入后端分体管与管片预留注浆孔之间;将水泥浆从后端分体管的尾部注入,通过前端注浆管管壁上的出浆孔流入隧道结构外部的地层中;待水泥浆注浆完成后,将水泥浆调整为双液浆,进行双液注浆;待双液浆凝固后,将前端注浆管与后端分体管进行脱离;在管片预留注浆孔中依次进行三道封堵措施。本发明结构简单、工艺操作简便,可实施性强,加固质量好,封堵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3812.8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预埋式螺栓孔高强GINA防水垫圈及施工方法,涉及盾构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止水垫圈,止水垫圈待安装在盾构隧道的管片浇筑钢模上,止水垫圈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第二垫圈固定于第一垫圈顶端中部,且与第一垫圈同心设置,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中部均开设有与其同心的通孔,且通孔径向断面为圆形。本发明中,止水垫圈的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特殊设计,即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止水垫圈受到一定的压力,其结构稳定性也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了管片螺栓孔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且止水垫圈借助拼装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自动安装,不仅防水效果得到可靠保证,还大大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从而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778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689249.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土体地层的暗挖大跨无柱地下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隧洞拱顶上方纵向施作若干上横向导洞,利用上横向导洞预先对隧洞拱顶及侧墙范围内岩土体进行竖向或斜向加固处理,待加固范围达到强度要求后,在所有上横向导洞内部施作横向连系梁,并在所有横向连系梁和所有上横向导洞侧壁预留斜向孔洞;利用上横向导洞、横向联系梁、横向框架梁和两个斜向对拉的预应力锚索等配合,将横向导洞与隧洞拱顶范围内的结构构件及岩土体形成一个整体,抵抗上部荷载,保证了整体受力体系的抗弯性能,且上横向导洞与横向框架间岩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保证了整体受力体系的抗剪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3844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946504.2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减少干坞规模的沉管管节分批预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小型临时干坞内,第一次预制沉管管节的部分构件,包括底板、部分侧墙、中隔墙、两端封门,形成一个类似船舶的开口型管节,尽量减少管节自重,降低管节吃水深度;(2)将管节拖运至隧址附近;(3)在水中选择一个不积淤的预制场地,整平,场地内沉放数个未充气气囊袋,锚固于河底,并对气囊进行充气;(4)将管节缓慢坐落于已充气的气囊袋结构上;(5)第二次浇筑施工管节剩余部分侧墙及顶板钢筋混凝土部分,完成沉管管节的整体预制。本发明所述的沉管管节分批预制方法,工程量小,对环境影响小,可以有效减少临时干坞的场地面积、基坑深度以及管节拖运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88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364350.5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行预制分块衬砌隧道系统及实施方法,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回筑工作井,将顶推组件与顶铁对中,开始顶进过程;打开开启榫,开始掏槽土体过程;关闭开启榫,开始顶进过程;重复顶铁的顶进过程和掏槽土体过程,将预制混凝土板安装于顶铁的后端;重复水平顶进预制混凝土板过程、顶铁掏槽土体过程、安装预制混凝土板过程;对预制混凝土板两侧的侧墙进行顶进施工;全断面开挖隧道并浇筑主体结构。本发明能够先施工隧道衬砌部分,后进行隧道的开挖,降低施工风险,且隧道断面形式灵活;对地面影响较小,隧道断面形式灵活,且工艺简单,工程质量可控,可实施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735642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916702.7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始发端头组合式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高压旋喷桩垂直加固区和钻孔注浆水平加固区,高压旋喷桩垂直加固区用于对盾构始发端头进行垂直向加固,垂直加固区范围为水平方向盾构始发井地下连续墙外15~20m及盾构隧道结构外边缘3~5m的范围,垂直方向为隧道顶部以上3~5m至隧道底部以下3~5m。水平加固区为自地下连续墙盾构始发端头口沿盾构开挖轮廓线向外侧水平向或向水平向和向下倾斜。方法是用组合式加固结构形成“L”形的半包围结构,隔绝地下水的侵蚀。本发明用于弥补盾构端头单一加固结构的不足,提升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加固质量好,施工效率高,节约成本,省时省力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127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58113.6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道路隧道水喷雾一体化消防联用系统,包括消火栓泵、水喷雾泵、泡沫消火栓箱、雨淋阀箱及隧道专用水喷雾喷头等,消火栓泵负压端通过吸水管与消防水池连接,正压端与消火栓管连接,消火栓管上连有多个泡沫消火栓箱,水喷雾泵负压端通过吸水管与消防水池连接,正压端与水喷雾管连接,水喷雾管上连有多个雨淋阀箱,每个雨淋阀箱与多个隧道专用水喷雾喷头连接。本发明能对隧道火灾作出及时动作,对初期火灾的抑制、中期的控火灭火、以及后期对结构的降温冷却,功能全方位覆盖,避免了泡沫-水喷雾系统对道路路面、装修面及管材、泵组的腐蚀;本系统工艺流程简单、运营维护方便、对隧道断面影响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55373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127710.9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扩底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原位桩基的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包括桩底埋深、地基、桩径、扩底尺寸、采用混凝土材料标号;在原位桩基的预设距离内,根据原位桩基的基础信息设置等效桩基;对等效桩基进行抗压承载试验;其中,试验方法包括堆载法或自平衡法;根据抗压承载试验过程中引起的等效桩基的桩顶竖向位移判断原位桩基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扩底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桩长较短的扩底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还能避免扩底桩基的立柱因加载受损。
-
公开(公告)号:CN11915133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31098.0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隧道防淹智慧化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涉及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在隧道防淹管理方面存在缺乏一个集成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救援的全面监控管理系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隧道防淹智慧化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能够实时获取隧道内的积水水位和设备运行状况,自动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了隧道防淹的有效管理和高效救援,从而提高隧道在面对积水威胁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预警机制可以减少误报和不必要的预警,能够确保在真正需要时迅速采取行动,提高救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0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55618.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2D29/063 , E02D29/16 , E02D19/00 , E02D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隧道连接位置的防排水系统。包括防水装置和排水装置,防水装置设置在隧道的初期支护层和二次模筑衬砌层之间,防水装置包括土工布,土工布设置在初期支护层的内壁上,土工布朝向隧道内部的一侧设有防水板,防水板沿隧道内壁纵向铺挂,且防水板于隧道连接点的拐角处弯折铺设,隧道连接点拐角的施工接缝处还设有中埋式自粘止水带,中埋式自粘止水带能够避免水从施工接缝处渗入,排水装置设置在初期支护层和二次模筑衬砌层之间以及隧道的地面下。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水下隧道连接段的防排水结构与防排水技术措施,并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良好的整体防排水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