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322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595964.0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航空物探三维反演结果的铁路隧道极高地应力识别法。利用航空物探三维反演结果快速识别铁路隧道是否存在极高地应力,为铁路选线提供依据。其步骤为:1)对在铁路隧道上方采集的多条测线的航空ZTEM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后,进行MTZ3Dinv三维反演,形成电阻率三维成果图,并据此提取隧道纵断面及隧道洞身切平面电阻率等值线图;2)对与ZTEM同时搭载采集的航空磁测资料经过预处理及正常场校正后得到的TMI资料,进行MVI三维反演,反演结果经过处理形成磁化率三维成果图,并据此提取隧道纵断面及隧道洞身切平面磁化率等值线图;3)磁化率、电阻率特征分析;4)构造单元及岩性特征分析:5)满足步骤3)-4)特征条件,则存在极高地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1254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577662.0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晓宇 , 孟祥连 , 杜世回 , 黄勇 , 王生仁 , 黄凯 , 张文忠 , 苗晓岐 , 李俊青 , 常帅鹏 , 张玉玺 , 王杜江 , 罗峰 , 廖俊 , 陈兴强 , 周福军 , 王栋 , 周泉 , 梁树文 , 夏万云 , 贾琦 , 李其帅 , 杜庆者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原复杂艰险山区地热异常隧道工程地温测试及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杂艰险山区地热异常隧道工程地温测试难度大、地温预测误差大的问题,有效提升了隧道高地温预测的精度。本发明的步骤包括:对受地热异常影响的隧道工程布置立体勘探,开展随钻分层立体测温,获取三维测温数据;对地温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了垂向和水平向地温梯度;对地温梯度进行了分类、分层处理;建立了恒温层温度随高程变化的公式;提出了恒温层深度建议值;应用提出的分层地温计算公式对隧道地温进行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8970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596009.9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玉玺 , 杜世回 , 张文忠 , 黄勇 , 苗晓岐 , 李俊青 , 常帅鹏 , 罗锋 , 王杜江 , 廖俊 , 陈兴强 , 张晓宇 , 周福军 , 冯武超 , 韩永琦 , 张志亮 , 付伟 , 阎渊 , 权董杰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航空电磁法的深大断裂三维探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探测深大断裂无法实现长大连续区段高效三维探测和三维成果分析,无有效方法解决深大断裂发育区工程选址大范围比选的难题等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航空物探探测区域位置和范围;2)确定航空物探电磁法测线布置,深度和范围满足工程方案研究比选的三维变化范围;3)航空电磁法飞行探测,采集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后,进行反演,形成电阻率三维成果图;形成磁化率三维成果图;4)通过电磁相对差异,电阻率值范围等确定深大断裂的空间走向、倾向、倾角、断层破碎带宽等;5)根据反演解译成果,结合工程,布设深孔钻探进行印证、对比分析,修正解译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6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05293.9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微震监测端机的高可靠宽增益LLC变换器。新能源微震监测端机的辅助供电系统需要能适应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本发明新能源微震监测端机的辅助供电系统输出电压等级为48V,具有三种增益模式,分别为高增益,中等增益,低增益模式。相比于传统的12V电压提升了电压等级,在相同的3kW功率等级下,大幅的降低了输出电流,从250A降低为62.5A,降低了Mosfet的电流应力,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降低了在复杂环境下的损坏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5411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85966.6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演化过程与监测设备相联动的滑坡预警方法及存储设备,该方法根据运动模式或变形破坏模式对滑坡类型进行划分,依据所划分的滑坡类型对不同布设部位的监测设备进行布设位置权重系数Ai赋值;对赋值了布设位置权重系数Ai的设备进一步进行设备类型权重系数Bi、设备精度权重系数Ci、采集频率权重系数Di赋值,并根据下式计算设备权重Value,并将Value引入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预警模型中进行综合预警,提升了滑坡预警的准确率,防止了误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6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196891.2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演电阻率的地热异常区隧道高地温预测方法。现有方法实测的地温梯度只能代表一个点,若要预测两个钻孔中间的隧道洞身地温,需要对地温梯度进行差值,差值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本发明建立适用于当前隧道的高温隧道电阻率‑温度数值表达式,再利用电阻率反演断面成果,推测隧道洞身围岩高地温的温度值。本发明实现了地热异常区高温热水和高岩温等不同类型高地温的预测,相关预测结论误差能够满足高地温评价及判识。
-
公开(公告)号:CN11419809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250607.1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47/002 , E21B47/00 , E21F17/18 , E21F17/00 , G06T17/0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工程地质条件的勘察方法和装置,涉及地质勘察评估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卸荷节理特征和工程地质特征,根据所述卸荷节理特征和所述工程地质特征将所述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工程地质分区;获取各个工程地质分区的岩体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工程地质分区的岩体特征参数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从而,解决现行勘察方法单一、不能精准、可靠的确定桥梁工程地质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22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010595964.0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航空物探三维反演结果的铁路隧道极高地应力识别法。利用航空物探三维反演结果快速识别铁路隧道是否存在极高地应力,为铁路选线提供依据。其步骤为:1)对在铁路隧道上方采集的多条测线的航空ZTEM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后,进行MTZ3Dinv三维反演,形成电阻率三维成果图,并据此提取隧道纵断面及隧道洞身切平面电阻率等值线图;2)对与ZTEM同时搭载采集的航空磁测资料经过预处理及正常场校正后得到的TMI资料,进行MVI三维反演,反演结果经过处理形成磁化率三维成果图,并据此提取隧道纵断面及隧道洞身切平面磁化率等值线图;3)磁化率、电阻率特征分析;4)构造单元及岩性特征分析:5)满足步骤3)‑4)特征条件,则存在极高地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1254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577662.0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晓宇 , 孟祥连 , 杜世回 , 黄勇 , 王生仁 , 黄凯 , 张文忠 , 苗晓岐 , 李俊青 , 常帅鹏 , 张玉玺 , 王杜江 , 罗峰 , 廖俊 , 陈兴强 , 周福军 , 王栋 , 周泉 , 梁树文 , 夏万云 , 贾琦 , 李其帅 , 杜庆者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原复杂艰险山区地热异常隧道工程地温测试及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杂艰险山区地热异常隧道工程地温测试难度大、地温预测误差大的问题,有效提升了隧道高地温预测的精度。本发明的步骤包括:对受地热异常影响的隧道工程布置立体勘探,开展随钻分层立体测温,获取三维测温数据;对地温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了垂向和水平向地温梯度;对地温梯度进行了分类、分层处理;建立了恒温层温度随高程变化的公式;提出了恒温层深度建议值;应用提出的分层地温计算公式对隧道地温进行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671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08276.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爆案例数据驱动的隧道岩爆动态易发性评价方法。在岩爆易发性评价时,不完备或不准确的数据库会降低易发性评价结果的精度。本发明包括步骤一:岩爆案例数据收集;步骤二:数值因子指标相似性计算;步骤三:类别型指标相似性修正;步骤四:岩爆易发性评价;步骤五:基于数据驱动的岩爆易发性动态更新。本发明通过岩爆案例的不断增多,对现场的岩爆易发性评估将会越来越精确,并能够提取致灾信息因子特征;同时避免了传统统计模型人工给定因子权重问题,避免权重受人主观因素及样本数据影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