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线夹拆卸工装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606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19220.6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位线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定位线夹拆卸工装,包括压接钳,压接钳一侧设有电池安装仓,压接钳上侧设有第一开关,压接钳下侧设有第二开关,通过将第一连接柱插入在第一定位线夹和销钉压接的通孔处,按动第二开关,此时压接钳输出轴端伸出推动第一顶针向第一连接柱一侧移动,将第一连接柱插入在第一定位线夹和销钉的连接处通孔内侧,按压第二开关即可完成第一定位线夹与销钉的压接,第一连接柱压接完成后,第一顶针在压接钳的输出轴带动下自动回缩,使得第一定位线夹的压接更加便利,需要对定位线夹进行拆装时,只需要更换第二模具即可,无需整体更换定位线夹,简化了拆装过程,提高了定位线夹压接或拆卸的操作效率。

    一种整体吊弦防磨压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789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85496.8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整体吊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整体吊弦防磨压接装置及方法,包括压接铜管,压接铜管内嵌入有嵌套;嵌套的端部开设有若干个供绞线穿入的通道;嵌套内设有隔离结构,用于将若干个通道隔离,避免绞线之间接触。本发明通过在压接铜管内嵌入尼龙材质的嵌套,使得在整体吊弦振动过程中,在内壁的结构作用下,避免了线材之间的直接接触,使得嵌套与绞线摩擦,嵌套采用尼龙材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质地较软可有效避免线材磨损导致的吊弦失效。同时采用弧面结构设置,可以避免绞线与压接铜管直接接触防止磨损。从而解决两线接触点、线材与压接管接触点,在振动过程中极易发生磨损造成绞线断裂失效的问题。

    一种整体吊弦
    7.
    发明公开
    一种整体吊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729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456207.9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吊弦,包括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和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通过电连接线套管与吊弦线一端固定连接,接触线吊弦线夹通过电连接线套管与吊弦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承力索吊弦线夹包括承力索吊弦线夹基体和承力索吊弦线夹合体,承力索吊弦线夹基体和承力索吊弦线夹合体通过插装卡合成一体,承力索吊弦线夹基体和承力索吊弦线夹合体之间具有承力索槽和上电连接线套管腔;接触线吊弦线夹包括有接触线吊弦线夹基体和接触线吊弦线夹合体,接触线吊弦线夹基体和接触线吊弦线夹合体通过插装卡合成一体,接触线吊弦线夹基体和接触线吊弦线夹合体之间具有接触线夹和下电连接线套管腔。具有安装拆卸方便,整体牢固性强的特点。

    一种基于型材加工的整体吊弦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19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59218.1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和机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型材加工的整体吊弦连接装置,包括接触线线夹和承力索线夹,接触线线夹用于连接接触线和整体吊弦,所述承力索线夹用于连接承力索和整体吊弦。本发明通过对整体吊弦连接装置结构的创新设计,使得整体吊弦连接装置的关键零件包括接触线线夹左夹持体、接触线线夹右夹持体、承力索线夹左夹持体和承力索线夹右夹持体等,可以首先通过挤压成型、拉拔或轧制成型等加工方法先获得零件所需型材,再对型材进行简单加工形成所需零件。本发明方法和结构简单,充分保障产品性能和质量,极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型材加工的整体吊弦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199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59218.1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和机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型材加工的整体吊弦连接装置,包括接触线线夹和承力索线夹,接触线线夹用于连接接触线和整体吊弦,所述承力索线夹用于连接承力索和整体吊弦。本发明通过对整体吊弦连接装置结构的创新设计,使得整体吊弦连接装置的关键零件包括接触线线夹左夹持体、接触线线夹右夹持体、承力索线夹左夹持体和承力索线夹右夹持体等,可以首先通过挤压成型、拉拔或轧制成型等加工方法先获得零件所需型材,再对型材进行简单加工形成所需零件。本发明方法和结构简单,充分保障产品性能和质量,极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