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53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265595.8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弱渗透土层边坡地下水灾害治理方法,分别设有立体排渗系统、真空助排系统、自流直排排水系统、虹吸排水系统,立体排渗系统包括水平排渗花管(8)、竖向排渗花管(17)、集水井(5),真空助排系统由真空泵(11)和真空抽气管(10)组成,直排排水系统包括导水孔、直排排水管(21),虹吸排水系统包括深井泵(12)、虹吸管(15)、虹吸补水管(13),深井泵(12)安装在集水井(5)底部,虹吸管(15)的进水端沿集水井(5)内壁伸入到集水井(5)下部,虹吸管或直排排水管可以自动排除集水井中的水。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弱渗透土层边坡地下水的顺利集中排出,防止坡面土层饱和与冲刷破坏,增加边坡持久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199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07522.0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固废基铁尾砂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应用方法,各组份质量百分含量为:铁尾砂35~60%,铁尾粗砂10~20%,水泥5~16%,钢渣0~7%,矿渣微粉0~10%,水15~25%。先将底基层洒水湿润,随后将路面基层材料运输至路基顶层,并进行摊铺,采用大吨位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保证压实度达到98%以上。本发明不但可以消耗大量铁尾砂,减少尾矿库堆存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而且可以缓解传统道路工程材料紧张矛盾的难题,具有更优的力学强度抗压强度,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F20—2015)规定的水泥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92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92023.3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露天矿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构,桩顶槽(1)位于边坡平台下部的潜滑面(5)的正上方,桩顶槽(1)内浇筑混凝土板(2);2~4排无缝钢管(3)安装在边坡平台钻孔内并穿过潜滑面(5),无缝钢管(3)的管壁上设有浆孔(7),注浆混凝土充满整个无缝钢管(3)并通过浆孔(7)充填进潜滑面(5)形成层间混凝土(6)。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减小在露天矿山靠帮过程中的应力扰动的影响,同时其桩‑岩复合结构的支挡作用和通过钢管管身的浆孔充填进软弱结构面的层间混凝土,能够显著地提高靠帮边坡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嵌于路面之下的加固结构不影响台阶路面的正常通行,能够有效地提高台阶路面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98461.5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露天矿边坡上层滞水的联合降水和排水方法,采用仰斜排水孔(1)、垂向排水孔(2)、排水沟(3)组合构成联合降水和排水系统。仰斜排水孔(1)、垂向排水孔(2)在裂隙带深度内布设有套管,硬式透水管穿过套管伸入到仰斜排水孔(1)、垂向排水孔(2)内,硬式透水管与仰斜排水孔(1)、垂向排水孔(2)之排水孔孔壁之间的环形空隙内布设止水塞,在垂向排水孔(2)内之止水塞以下的硬式透水管上、在仰斜排水孔(1)内之止水塞以内的硬式透水管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本发明通过持续的重力排水作用降低隔水层附近水压力,减少降水成本,并避免了水流对坡面裂隙的冲蚀影响,提高了露天矿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35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65141.0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弱渗透土层边坡排水的组合排渗系统,是由立体排渗系统、真空助排系统、虹吸/直排排水系统组合构成:立体排渗系统包括水平排渗花管(8)、竖向排渗花管(17)、集水井(5),真空助排系统由真空泵(11)和真空抽气管(10)组成,虹吸/直排排水系统包含自流直排方式和虹吸排水两种方式,直排排水系统包括导水孔、直排排水管(21),虹吸排水系统包括深井泵(12)、虹吸管(15)、虹吸补水管(13),深井泵(12)安装在集水井(5)底部,虹吸管(15)的进水端沿集水井(5)内壁伸入到集水井(5)下部。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弱渗透土层边坡地下水的顺利集中排出,防止坡面土层饱和与冲刷破坏,增加边坡持久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5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09067.2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法求取岩体表征单元REV的方法,1)基于现场调查,对结构面产状进行测量和记录、分组、统计特征参数求取。该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法求取岩体表征单元REV的方法,通过假定一个比预期REV尺寸大很多的范围,并在该范围内生成离散裂隙网络,同时采用“相同中心点,不同尺寸”方法抽取多个不同尺寸的样本,能够有效的减少取样的工作量,同时能够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简单易行,通过在每个样本内布置测线,求取每个样本的平均RQD值,最终绘制样本尺寸与RQDmean值的关系图,以RQDmean值稳定时所对应的尺寸为岩体特征尺寸REV值科学可信度高,使得REV值的求取能够更高效、便捷,克服了传统的方法获取过程复杂繁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32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07240.X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石混合物料工程的稳定性研究分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矿山土石混合料三维高仿真结构模型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土石混合料结构特征调查统计分析;基于三维结构光扫描技术的块石几何轮廓信息提取;数字块石三维几何模型平滑处理;数字块石特征统计和模型库建立。该矿山土石混合料三维高仿真结构模型生成方法,通过制备不同含石量矿山土石混合料三维高仿真结构模型的数值试样,从而能够进行多组数值实验,得到矿山土石混合料三维强度特性、三维渗流特性随着不同含石量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安全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和理论支撑,是一种有效的生成不同含石量矿山土石混合料三维高仿真结构模型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840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9559.5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9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尾矿土工织物复合体干堆与生态复绿方法,将选厂尾矿浆通过水力旋流器(1)进行预先分级,采用浓密机(2)将水力旋流器(1)产出的细粒尾矿浆进行浓缩,采用渣浆泵(7)将浓缩尾矿浆输送至干堆场(8)并充灌到土工织物袋(9)中进行分层堆筑,澄清水返回选矿厂循环利用;在干堆场边坡(12)上进行生态复绿。本发明不仅能够解决尾矿的堆存问题,同时将粗尾矿和细粒尾矿区分利用,保障了固废堆场的安全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将细粒尾矿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尾矿的利用效率,能够解决尾矿堆存占有土地量大,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057603.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废填埋场复合排渗墙综合排渗系统,排渗墙复合排渗体自左向右分别为粗砂保护层(6)、瓜子片透水层(4)、粗砂保护层(6),在瓜子片透水层(4)两侧分别外贴竖直向无纺土工布(5‑1);所述的排渗墙复合排渗体的两侧为Ⅱ类固废填埋场填埋的固废层(8);在所述的排渗墙复合排渗体加高阶段上部铺设碎砖块覆盖层(7)。本发明随填埋场运行阶段设置排渗墙复合排渗体,通过增大渗滤液渗流断面,沿排渗墙快速进入底部渗滤液收集盲沟,完成对填埋场的排渗,施工方便、投资成本低、针对性强,能较好的适用于透水性较差的Ⅱ类固废填埋场的排渗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97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14640.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滑劈型的边坡破坏模式的加固支撑方法,加固支撑结构由钢轨桩结构(1)、预应力锚索结构(2)、框架梁结构(3)组合连接成整体;钢轨桩结构(1)由一排竖直布置在滑劈边坡破坏结构的上部滑犁岩体(4)内并深入到顺层内部稳定基岩中的钢轨构成,预应力锚索结构(2)由一排布置在滑劈边坡破坏结构的下部转动岩体(5)内并深入到顺层内部稳定基岩中的预应力钢绞线构成,框架梁结构(3)由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3‑1)、两端与横梁(3‑1)交接且与横梁(3‑1)相互垂直的一排竖梁(3‑2)构成。本发明能够对岩质边坡滑劈破坏发挥“上挡下拉”作用,同时框架梁能有效连接所有结构形成完整的加固体系,保障了滑劈型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