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088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711184252.4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水淡化和制备干蒸汽的一体化设备,其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储热系统、干蒸汽发生系统、脱盐系统及净化水存储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收集太阳光的热能并存储到储热系统。干蒸汽发生系统包括蒸汽模块和气液分离模块;净化水存储系统内的净化水进入蒸汽模块后与储热系统热交换并汽化为湿蒸汽;湿蒸汽进入气液分离模块并分离为液态水和干蒸汽。脱盐系统包括闪蒸塔、动力模块、蒸发器及冷凝器;气液分离模块分离出的液态水进入闪蒸塔并产生高压蒸汽,高压蒸汽进入动力模块;盐水进入蒸发器后吸热蒸发并分离出二次蒸汽和浓缩液,一部分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为液态水并存储到净化水存储系统,另一部分二次蒸汽进入动力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015245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0409729.7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废热回收利用的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吸收塔、富液泵、第一贫富液换热器、富液分流器、第二贫富液换热器、热泵系统、解吸塔、煮沸器、贫液泵以及贫液冷却器。烟气进入吸收塔且从下往上运动,吸收剂进入吸收塔中且往下喷淋,吸收剂与烟气逆流接触,从而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为富液;富液进入富液泵,然后进入第一贫富液换热器以吸热升温;完成第一热交换的富液进入富液分流器中以分流成两路,第一路富液进入热泵系统以吸热升温,然后第一路富液进入解吸塔;第二路富液进入第二贫富液换热器以吸热升温,然后第二路富液进行解吸塔;第一路富液和第二路富液在解吸塔被加热解吸并分解为贫液和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0823683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711181818.8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水洗塔、气液分离器、引风机、吸收塔、富液泵、多个分布换热器、解吸塔、再沸器、闪蒸罐以及罗茨风机。在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余热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从解吸塔第一出口流出的贫液带有较高的热量,而本发明的基于余热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的解吸塔、再沸器、闪蒸罐以及罗茨风机形成贫液余热回收循环回路,贫液在再沸器、闪蒸罐以及罗茨风机的作用下转化为温度高的蒸汽而再次进入解吸塔内对富液的解吸提供热量,实现了对贫液余热的高效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17329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010489452.6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固废热解处理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含油固废热解处理装置通过高温烟气间接加热含油固废进行热解处理,高温烟气先流经第二热解机构再流经第一热解机构,含油固废先流经第一热解机构再流经第二热解机构。高温烟气从第二热解机构流经到第一热解机构温度逐渐降低,因此能够对含油固废先在第一热解机构阶段进行低温加热热解,再在第二热解机构阶段进行高温加热热解,以进行连续热解处理,实现热解处理过程从低温热解到高温热解的连续化,提高热解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65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677949.5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辉 , 荆少东 , 庞会中 , 刘海丽 , 李清方 , 李毅 , 张新军 , 桂召龙 , 张建 , 徐辉 , 于惠娟 , 张婕 , 张舒漫 , 陆胤军 , 黄少伟 , 郭长会 , 周航兵 , 孟祥峰 , 闫丹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干热岩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地下的岩层取热子系统和地上的热能发电子系统,岩层取热子系统用于在单井中采用双管循环工艺使CO2从岩层中取出热量并携带到地面,地上热能发电子系统用于对携带热量的CO2膨胀机做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本发明拟通过干热岩单井闭式循环、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实现干热岩高效取热;优化超临界CO2动力循环系统流程,借鉴补气增焓原理强化余热能回收能力,开发CO2分流再热、分级做功技术,通过复叠式动力循环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增强了循环系统对于大温差热源的适应性、弱化大流量场合的设备放大适应性问题和并强化空间紧凑性,为干热岩热功转化发电提供一种高效的动力循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71591.X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江苏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21D9/10 , E21D11/10 , E21D20/00 , E21F17/18 , E21F1/00 , E21F1/04 , E21F1/06 , E21B33/13 , G01C5/00 , G01C15/00 , G01N3/12 , G01N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大口径长距离顶管穿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测量,计算顶力及承载力,顶管注浆工艺,顶管顶进纠偏,长距离供电及照明,超长距离顶管通讯、监控,超长距离通风、气体监测,防止机头倒退措施,穿越软硬交替地层顶管的轴线控制措施,顶管穿越时轴线控制及机头上浮控制,土体加固,长距离顶管抗渗及封堵的技术措施。本发明通过计算选择顶管机规格及中继间位置、数量,在顶管施工期间同时进行穿越主管道的预制,完成组对、焊接、检测、防腐和单体试压合格后,待顶管设备拆除后,采用机械辅助将预制管段一次性穿入顶进套管内,用弯管与原线路管线连接,完成管道穿越安装任务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6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77949.5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辉 , 荆少东 , 庞会中 , 刘海丽 , 李清方 , 李毅 , 张新军 , 桂召龙 , 张建 , 徐辉 , 于惠娟 , 张婕 , 张舒漫 , 陆胤军 , 黄少伟 , 郭长会 , 周航兵 , 孟祥峰 , 闫丹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干热岩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地下的岩层取热子系统和地上的热能发电子系统,岩层取热子系统用于在单井中采用双管循环工艺使CO2从岩层中取出热量并携带到地面,地上热能发电子系统用于对携带热量的CO2膨胀机做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本发明拟通过干热岩单井闭式循环、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实现干热岩高效取热;优化超临界CO2动力循环系统流程,借鉴补气增焓原理强化余热能回收能力,开发CO2分流再热、分级做功技术,通过复叠式动力循环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增强了循环系统对于大温差热源的适应性、弱化大流量场合的设备放大适应性问题和并强化空间紧凑性,为干热岩热功转化发电提供一种高效的动力循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23549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40170.1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F16L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泄漏防护结构及埋地管道泄漏防护结构的制备方法。埋地管道泄漏防护结构设置成为埋在地表以下的管沟内的埋地管道提供防护,其包括:夯实桩地基,设置于管沟底部;复合土工膜,铺设于夯实桩地基上方;防护管,套设在埋地管道的外侧,设置于复合土工膜上方;截断阀,设置于埋地管道上以控制埋地管道在截断阀上下游之间的接通与截断。本发明的埋地管道泄漏防护结构采用夯实桩地基、复合土工膜、防护管以及截断阀共同对埋地管道提供泄漏防护,能够有效地预防埋地管道的泄漏,避免了埋地管道泄漏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38833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68863.3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江苏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IPC: F16L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滩涂、湿地、水网地带连续定向钻工法,包括如下步骤,a,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合理明确定向钻数量、位置和长度,确定各定向钻合适的出入土点布置;b,前期准备,包括便道修筑、码头修筑以及机械、设备、材料的运输到位;c,穿越管道的预制;d,定向钻施工,控制若干定向钻施工同时进行;e,在定向钻施工中进行穿越管道的安装。本发明多个定向钻可同时开工,多条穿越管段可同时预制,施工节奏快,进而在滩涂、湿地、水网地带受汛期影响小,保证了施工的快捷与稳定。同时,相邻两条定向钻可利用同一施工场地,且泥浆池可重复利用,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本发明施工无需断航,对航道影响小,具有较高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331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43424.5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捕集废气中CO2的相变吸收剂。所述捕集废气中CO2的相变吸收剂由醇胺类吸收剂、胺类吸收剂、纳米颗粒、缓蚀剂、抗氧化剂、消泡剂以及水组成,且在所述捕集废气中CO2的相变吸收剂中醇胺类吸收剂、胺类吸收剂、纳米颗粒、缓蚀剂、抗氧化剂、消泡剂、水的质量比为(15%~20%):(5%~10%):(0.01%~0.1%):(0.01%~0.2%):(0.01%~0.2%):(0.01%~0.1%):(70%~80%)。所述捕集废气中CO2的相变吸收剂能增大CO2的吸收容量、提高CO2的捕集率、降低对设备的腐蚀速率、提高自身稳定性、降低再生温度、降低再生能耗、提高降解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