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2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41011.7
申请日:2022-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液再生的节能系统和方法,在传统的再沸器为再生塔提供热源的基础上,采用余热回用的方式对再生塔侧线采出进行级间加热处理,并通过溶液分段进料和填料分段优化提高级间加热效率,减少吸收法烟气碳捕集工艺再生过程中的能耗,降低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过程的蒸汽消耗成本,提高碳捕集技术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63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849281.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将高钙固体废弃物与含有机酸的溶液进行浸取,得到混合物;(2)将所述混合物进行过滤,并将所得滤液与可溶性活性金属盐、可溶性金属助剂盐和酸性络合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3)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胶凝处理,得到湿凝胶;之后将所述湿凝胶进行老化,得到干凝胶;(4)将所述干凝胶进行煅烧,之后进行还原,得到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所制得的二氧化碳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吸附性、原位转化性以及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16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349873.X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碳捕集工艺中吸收过程胺损失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1)在催化剂存在和鼓泡条件下,将酸性气体和含水的洗液进行第一接触,得到含微米级气泡的酸化水洗水;(2)将脱碳后的含胺净化气与所述酸化水洗水进行第二接触,所述酸化水洗水对所述含胺净化气中的胺进行吸收,得到脱胺净化气和水洗液;(3)将所述水洗液分作两股,一股进行再生处理,得到胺并回收;另一股返回加入所述含水的洗液中。本发明利用酸化水洗水中的微米级气泡以及酸,对出二氧化碳吸收塔吸收段的气体中含胺气溶胶进行捕获,同时降低气体中胺的分压,实现大幅降低碳捕集工艺中吸收过程的胺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11617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350389.9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和净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有醇胺的具有酸性气体吸收功能的组合物和应用。该组合物包含有机胺和水;所述有机胺和水的重量比为(0.2‑0.6):1;所述有机胺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C1‑C10的醇胺,所述组分B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A1‑A4各自独立地为H、‑CR1R2CHR3(CH2)nCOM、‑CR1R2CHR3(CH2)nCONHN(CR1R2CHR3(CH2)nCOM)2、‑CR1R2CHR3(CH2)nCONHN(CR1R2CHR3(CH2)nCONHN(CR1R2CHR3(CH2)nCOM)2)2和以此规律衍生的CR1R2CHR3(CH2)nCONHN结构的个数为2m‑1的基团中的一种。本发明的提供的组合物气体净化和分离效果较好,工业应用及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21661.3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CN)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碳溶液的抗氧剂、脱碳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抗氧剂包括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离子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稳定价态,所述抗氧剂中的金属离子为所述稳定价态中的低价态。本发明中作为抗氧剂的金属氧化物,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由于其中的金属离子为其多种价态中的较低价态,使得该金属氧化物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提高脱碳溶液的抗氧化降解能力,延长脱碳溶液的使用寿命,减少降解废液的产生,对环境友好,抗氧剂不会直接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非耗氧型抗氧剂,在用于脱碳溶液中,尤其是有机胺脱碳溶液中时,不需要再定期补充,减少了脱碳溶液中的杂质含量,且能够节省成本、简化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53202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0736107.2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 B01D53/40 , B01D53/62 , B01D53/78 , C07C241/04 , C07C243/34 , C07C241/02 , C07C24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和净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酸性气体吸收功能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吸收剂和添加剂;其中,所述吸收剂包括有机胺、聚醚和C7‑C10的脂肪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添加剂为具有破乳功能的化合物。该组合物,净化和分离效果较好,工业应用、可操作性强,单位时间可再生出更多待吸附气体(例如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即再生单位待吸附气体所需的能耗有效降低,能够为该吸收剂应用于气体脱除、实现连续吸收再生工业化装置提供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176360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910593296.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C25B1/23 , C25B1/02 , C25B11/032 , C25B11/052 , C25B11/054 , C25B11/065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包括:采用H型双电化学池反应器,以质子交换膜隔离为阴极室和阳极室;反应前阴极室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采用三电极体系,以气体扩散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气体扩散电极包括气体扩散电极本体,以及负载在气体扩散电极本体上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催化剂;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催化剂为石墨相氮化碳担载的金基双金属。该方法能够提高产物合成气的法拉第效率,并且精准调控合成气中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081305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810915699.2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胺基功能化聚乙二醇双子离子液体及其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该胺基功能化聚乙二醇双子离子液体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1为烷基;R2、R3为H、CH3或C2H5;n为整数,2≤n≤20。在吸收温度为20℃~80℃,再生温度70~180℃条件下,该胺基功能化聚乙二醇双子离子液体可用于捕集烟道气、天然气变换气和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高吸收速率、高吸收容量、低粘度以及吸收选择性好的优点,因此在大规模捕集二氧化碳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9536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896382.6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强化相变吸收剂相分离的方法,属于气体净化技术。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强化相变吸收剂相分离的方法,烟气经吸收塔吸收后,净化气从顶部排走,来自吸收塔的富液先经过静置分离槽之后,由第二静置分离槽将上层的有机相经泵送至吸收塔,下层的载体相经泵送至再生塔,再生后的载体相经贫富液换热器换热后送回至吸收塔,实现系统的连续吸收再生,所述静置分离槽有两个,第一分离槽和第二分离槽,所述第一分离槽中设置磁场,第二分离槽中设置超声场。本发明采用磁场协同超声的方法用于相分离,通过选取合理的超声声频,有效保证超声协同磁场作用后的溶液进行相分离,不对分离过程产生相互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22517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0593255.6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C25B11/032 , C25B11/091 , C25B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扩散电极,包括气体扩散电极本体,以及负载在气体扩散电极本体上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催化剂;所述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催化剂为石墨相氮化碳担载金基双金属,所述所述金基双金属由镍、银、铁、钴、铜、锌、铟中的一种和金两种金属构成。本申请还公开了该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合成气中的应用。该气体扩散电极能够提高其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中产物合成气的法拉第效率,而且还能够精准调控合成气中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比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