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88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39791.4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IPC: B01J20/02 , B01J20/30 , B01D53/02 , B01D53/86 , B01D53/62 , C10L3/08 , B01J23/78 , C07C1/02 , C07C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碱基材料,其中,所述碱基材料包括碱基CO2吸附组分和CO2催化活性组分;其中,所述碱基CO2吸附组分选自锆酸盐;所述CO2催化活性组分选自第VIII族金属中的至少一种。该碱基材料具有CO2吸附‑催化循环稳定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56791.4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IPC: C02F1/30 , C02F1/72 , C02F1/78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催化法处理有机胺降解产物的方法。针对胺类吸收剂在脱碳过程中发生氧化降解和热降解降解产物,采用配位化学键负载在复合材料固化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制作成多孔聚合物,多孔聚合物提供有机胺降解产物与光催化反应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率。经光催化氧化反应降解后的有机胺降解产物进一步氧化降解有机胺降解产物中的COD。本发明可根据COD含量高低,确定循环次数,提高COD去除率,也可达到有机胺降解产物COD含量检测不到,完全矿化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618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70449.5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IPC: B01D17/035 ,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含二氧化碳相变溶液的分离方法和分离装置,使用气泡扰动含二氧化碳相变溶液,分离得到至少两层液相,使用气泡扰动含二氧化碳相变溶液,气泡和含二氧化碳相变溶液共同组成的不均匀多相体系,气泡上浮过程中会与密度更小的溶液体系结合共同向上运动,加速不同密度溶液分离;同时,气泡发生器产生的推流作用能够促进相分离器体内形成涡流,进一步加速不同溶液的分离效果,提高相变溶液的分离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464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570307.X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起到节能降耗作用的烟气余热利用工艺及其系统,所述工艺包括:先用水洗水回收烟气余热得到热水,然后将所述热水引入热驱动制冷设备得到冷水,之后再将所述冷水用于二氧化碳液化工段;其中,所述二氧化碳液化工段包括降温除水、压缩、干燥和冷凝,所述冷水的一部分用作降温除水过程中的冷源,另一部分用于冷却冷凝过程中的制冷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实现每吨二氧化碳回收节电25千瓦时,大幅提升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经济性,提高捕集过程的减碳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1397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375339.6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防老剂TMQ结块的方法,在现有防老剂TMQ造粒方法中,滴落在钢带上的防老剂TMQ液滴与钢带附着力大,需要用刮刀刮切才与钢带上表面分离,易产生参差不一的颗粒和粉尘,影响产品外观,使防老剂TMQ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易于结块,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发明采用防老剂TMQ防粘连造粒方法,改善了防老剂TMQ产品外观,避免了防老剂TMQ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因颗粒不均和粉尘产生的结块现象,提升了防老剂TMQ质量,改善了生产环境,保护了员工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349192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010269990.4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膜分离法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强化工艺,该工艺利用压缩机排水得到高温闪蒸汽送入膜分离器渗透侧,渗透气冷却后再将冷凝液分离出来加压送入膜分离器截留侧,以在膜分离器中建立适宜的湿度、温度和浓度梯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膜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同时充分利用了原料气压缩过程中析出的水,减少了工艺的废水排放,降低了压缩机的冷凝负荷,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08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1068050.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J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连通的前处理系统、膜吸收系统、液化天然气压缩液化系统、膜再生系统和CO2压缩液化系统,以及发电机,前处理系统用于脱除待处理的气体中的杂质,得到预脱杂的气体;膜吸收系统用于脱除预脱杂的气体中的CO2,得到净化的气体和吸收有CO2的碱性吸收液;液化天然气压缩液化系统用于对净化的气体进行降温节流,得到液化天然气;膜再生系统用于对吸收有CO2的碱性吸收液进行升温,使CO2从碱性吸收剂中解离并离开膜,得到CO2;液化天然处理装置为撬装装置。该装置可用于野外复杂条件下低产气量的小型气井产气的处理,就地生产达到液化天然气标准的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788354.7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J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液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液化冷耗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二氧化碳压缩气依次进行n级换热冷却和二氧化碳液化,得到液化二氧化碳,并分离出不凝气;其中,所述不凝气返回与所述二氧化碳压缩气逆流接触,进行所述n级换热冷却;所述n级换热冷却的过程包括:将所述不凝气进行逐级降压,并进行逐级分流;其中,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该方法能够高效的回收不凝气的冷量,从而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液化过程的冷耗,提高二氧化碳液化工艺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8808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163979.6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抑制膜分离捕集二氧化碳工艺腐蚀装置和方法,该方法利用膜组件的吸水性,通过增设管线和阀门,让烟气先避开压缩机,直接进入膜分离器对膜组件进行润湿,同时达到烟气脱水的目的;脱水后的烟气再循环进入压缩机压缩,重新进入膜分离器,最终实现膜分离法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显著降低传统膜分离工艺中烟气对压缩机的腐蚀问题,同时利用烟气中的饱和水对膜组件进行润湿,减少了往系统中补充工艺水的步骤,进而也减少了工艺废水的排放,免除了废水的收集、处理等环保问题。在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95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898314.3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二氧化碳捕集领域,涉及一类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α‑氨基酸盐类吸收剂,包括α‑氨基酸盐,还包括促溶溶剂、促吸收剂和水,所述α‑氨基酸盐的体积比为15%‑40%,所述促溶溶剂的体积比为5%‑15%,所述促吸收剂的体积比为2%‑8%。本发明通过将特定的主吸收剂α‑氨基酸盐、促吸收剂、促溶剂和水按适当配比混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α‑氨基酸盐类吸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益处和效果:氨基酸盐具有极低的蒸气压,挥发和运行损耗少;具有很好的抗氧化降解性能,大大延长使用寿命;促溶剂的加入大大提高氨基酸盐的溶解性,大大提高了溶剂的二氧化碳饱和吸收容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