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2853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534631.1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理工学院
IPC: B65F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建筑垃圾分类转运车,车架靠近地面的一侧安装有车轮,同时车架上固定有扶手;车厢为封闭式,固定在车架远离地面的一侧,且车厢的顶端侧壁上开设有垃圾入口,车厢与扶手相对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垃圾出口;车厢内间隔分布有多个隔板,以将车厢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腔室,且每个隔板均与车厢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建筑垃圾分类转运车,能够将建筑垃圾从施工现场转运至建筑垃圾池的转运过程中,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堆放和分类处置,从而通过分类管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最终实现减少垃圾、节省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4939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1627808.9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施工机械消耗的能源量,并计算施工机械碳排放量;获取材料不同出发地到达施工现场的运输距离,并计算材料运输碳排放量;获取分部分项工程下产生的垃圾量,并计算建筑垃圾收运及处理碳排放量;获取施工工期和施工人员数量,并计算施工人员碳排放量;基于施工机械碳排放量、材料运输碳排放量、建筑垃圾收运及处理碳排放量和施工人员碳排放量计算施工阶段碳排放总量。本发明可以针对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全面有效的计算,以解决现有的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考虑不全面的问题,建立健全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493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27808.9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施工机械消耗的能源量,并计算施工机械碳排放量;获取材料不同出发地到达施工现场的运输距离,并计算材料运输碳排放量;获取分部分项工程下产生的垃圾量,并计算建筑垃圾收运及处理碳排放量;获取施工工期和施工人员数量,并计算施工人员碳排放量;基于施工机械碳排放量、材料运输碳排放量、建筑垃圾收运及处理碳排放量和施工人员碳排放量计算施工阶段碳排放总量。本发明可以针对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全面有效的计算,以解决现有的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考虑不全面的问题,建立健全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347953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34629.4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地埋式建筑垃圾转运站,包括:下沉坑井;垃圾暂存房,垃圾暂存房置于下沉坑井上方,垃圾暂存房内部顶部设有垃圾收集箱吊车。当垃圾收集箱收集建筑垃圾后,通过垃圾收集箱吊车将垃圾收集箱吊至垃圾暂存房内的下沉井内暂存,当转运时,直接将垃圾收集箱吊出通过垃圾车进行转运即可。因此,本发明的垃圾转运站,可减少将建筑垃圾暴露于室外环境,或者堆存于地面导致的环境污染,且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实现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转运过程中垃圾不落地,提高了垃圾收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320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97611.0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的碳捕获系统,属于污水处理工程碳减排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顶罩、碳汇植物、具有称量功能的固定网、基质和数据终端;顶罩覆盖在盛有污水的生物反应池开口上方并设置有通风口;固定网安装在生物反应池中污水水面之上;碳汇植物固定在固定网内填装的基质中;所述碳捕获系统中,碳汇植物能够捕获生物反应池中污水处理产生的CO2,并利用污水水源和污水中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将捕获的CO2封存在自身中;数据终端能够根据碳汇植物的重量变化连续计算得到所述碳捕获系统每日碳捕获量和累计碳捕获量并显示在数据终端,无需人工计算。所述系统碳捕获效率高,建造和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235902.9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对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估计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估计的建筑工程的系统边界,对所述建筑工程进行功能拆分;获取并处理各个建筑工程子模块的能源消耗、排放的污染物数据;将各个建筑工程子模块对应的数据集进行分类,再对各个类别中的各个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对生成的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为标准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分配权重;构建转换因子;基于全部标准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及所述转换因子,确定所述建筑工程的影响值;基于所述影响值,确定所述建筑工程的间接影响。本方法对建筑工程进行单元拆解,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699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63201.1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脱附土壤修复模拟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所述测试设备中的预处理系统通过进料系统与热脱附装置首端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预处理系统用于对污染土壤依次进行破碎和去除杂质;热脱附装置的尾端高处设有与气体收集处理系统相连通的出气口,尾端低处设有与出料系统相连通的出料口;气体收集处理系统用于收集并分析从污染土壤中分离的气体中污染物浓度;出料系统中的污染物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热脱附后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智能控制系统用于进料、热脱附过程中的参数。所述方法通过净化后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污染物去除率这两个指标进行综合考察,使获得的热脱附处理参数能够更好的从实验室中应用到工程现场。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08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97751.8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旋喷土壤修复模拟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所述装置由给水及射流系统、空气供给与输送系统、模拟土实验系统、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构成,射流系统包括水箱、示踪溶液、变频高压水泵、水管、流量计、阀门、压力计、喷嘴;空气供给与输送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输气管组成。所述模拟土实验系统由实验箱和透明模拟土;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包括光源、摄像机和计算机;所述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可筛选得到合适的流量、压力、喷射距离、下渗高度,并计算得到现场旋喷设备适宜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以及注药点间距,快速高效的为高压旋喷土壤修复工程提供工程参数,大大降低工程现场参数确定的成本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20565851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20773343.6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碳工地的拼装式光伏发电施工围挡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围挡挡板、上横杆、下横杆、立柱、逆变器、接线箱及智能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和围挡挡板平行设置在上横杆和下横杆的凹槽中,并由横支撑在太阳能电池板和围挡挡板外表面进一步固定,横支撑、上横杆和下横杆的两端均安装在立柱上,立柱通过基座固定在基础上,立柱和基础之间设置斜支撑;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接线箱及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实时产生电能,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电能通过逆变器、接线箱给负载供电,当电量不够时接入电网进行供电。本发明为工地提供清洁电能,兼顾环境隔离和供电两项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401015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866864.0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带有预埋接缝钢梁段的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及施工方法,该体系包括分别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连接的墙单元,其中竖直方向上连接的墙单元之间设有楼板,墙单元包括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和位于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的墙单元钢筋骨架,墙单元钢筋骨架的上下两侧的中部对应预埋有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墙单元钢筋骨架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接有预埋接缝钢梁段,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和预埋接缝钢梁段的外端部均超出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侧边缘。本发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进行力学分析,验证其结构可靠性,具有抗震性能好、强震震后便于修复的优势;建造质量易保障,绿色环保性能好;设计灵活、制作高效、运输方便、安装便捷、经济效益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