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气囊轻量化后提升空气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08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05607.4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五气囊轻量化后提升空气悬架系统,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其包括导向臂总成,导向臂总成的一端铰接有大支架,大支架安装在车架上;导向臂总成的另一端安装有承载气囊,承载气囊安装有气囊固定支架,气囊固定支架安装在车架上;导向臂总成中部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有板簧下支座和板簧上支座,导向臂总成和板簧下支座、板簧上支座通过骑马螺栓与提升桥连接,提升桥设置有提升桥上支架,提升桥上支架连接有提升气囊,提升气囊安装有中间气囊支架,中间气囊支架安装在车架上,板簧下支座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减震总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简化了后提升空气悬架系统的结构,减轻了后提升空气悬架系统的重量。

    一种组合式车架前悬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722079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26229.X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车架前悬结构,包括前横梁、前悬组合支架、内加强支架、后弯梁、板簧支架等零部件。本技术方案具有的优点。前横梁、前悬组合支架、内加强支架、后弯梁、板簧支架与车架本体安装固定,使车架前端部成四边形框架结构,可有效保证车架前端部的强度和扭转刚度,防止出现整车过度扭转造成的车架开裂及零部件损坏问题。本前悬结构方案实现整体模块化设计,集成多个模块安装结构用于固定安装其他部件,可有效减少零部件种类,节约整车布置空间,使整车前悬结构合理紧凑。组合式车架前悬结构零部件均进行轻量化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实现整车重量的降低。

    一种中重型汽车车桥二次提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8963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810029797.6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重型汽车车桥二次提升装置,涉及汽车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以整车底盘高压气源作为供气源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通过气管分别连通提升电磁阀和高低压电磁阀的气源口为其提供气源,高低压电磁阀的出气口A依次串联低压调压阀、单向阀、与继动阀的气源口相连通行成气路;高低压电磁阀出气口B依次连通单向阀,及继动阀的气源口,继动阀的出气口分别通过气管与承载气囊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案车桥二级提升装置相比较现有技术有结构紧凑,便与装配,节省装配空间,通用性好,同时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由于本发明所需装配空间较小,布局合理,可以极大的满足空气悬架和钢板弹簧平衡悬架混装的中重型汽车需求。

    一种中重型汽车车桥二次提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8963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29797.6

    申请日:2018-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5 B60G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重型汽车车桥二次提升装置,涉及汽车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以整车底盘高压气源作为供气源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通过气管分别连通提升电磁阀和高低压电磁阀的气源口为其提供气源,高低压电磁阀的出气口A依次串联低压调压阀、单向阀、与继动阀的气源口相连通行成气路;高低压电磁阀出气口B依次连通单向阀,及继动阀的气源口,继动阀的出气口分别通过气管与承载气囊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案车桥二级提升装置相比较现有技术有结构紧凑,便与装配,节省装配空间,通用性好,同时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由于本发明所需装配空间较小,布局合理,可以极大的满足空气悬架和钢板弹簧平衡悬架混装的中重型汽车需求。

    一种重型载重汽车平衡轴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7933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810011615.2

    申请日:2018-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载重汽车平衡轴支架,属于重型载重汽车平衡悬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重型载重汽车平衡轴支架,其中,包括车架连接部件,设置在车架连接部件一侧的承载支撑结构,设置在车架连接部件与承载支撑结构连接处的轴壳安装组件,以及设置在轴壳安装组件底部的推力杆安装支座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外侧面为凸弧曲面状的连接板,承载支撑结构的中空状承载支撑壳体、凹型连接件、内承载块和翼形支撑件,以及轴壳安装组件可将推力杆所受载荷传递到平衡轴支架上部,避免推力杆安装支座受力发生变形,使平衡轴支架整体受力更均衡。

    一种轻量化的平衡轴悬架

    公开(公告)号:CN11272156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58007.6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的平衡轴悬架,包括两个纵梁、铸造横梁以及两个V型推力杆,所述两个纵梁平行设置,在每个纵梁上都安装有车架连接板以及平衡轴总成,所述铸造横梁的两端安装在两个纵梁上车架连接板上,所述两个V型推力杆对称安装在铸造横梁的两侧,所述平衡轴总成的一侧安装在铸造横梁上,在平衡轴总成上安装有下推力杆以及板簧,所述下推力杆安装在平衡轴总成的一侧,所述板簧安装在平衡轴总成的另一侧。本发明采用铸造横梁与平衡轴总成直接连接的方式,简化了安装方式,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产品重量降低了30%,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一种新型车架加强机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049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532331.9

    申请日:2016-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4

    Abstract: 一种新型车架加强机构,包括:安装于车架一侧的板簧、安装于车架下端翼缘上的限位装置以及固定于车架内侧端的支架,支架的下端与车架下端翼缘相接触,且接触位置朝向限位装置的中心位置。由于限位装置是安装在车架下端翼缘处,其安装部位上端有支架进行加强支撑,因此有效防止出现限位装置受力导致车架变形损坏的情况发生。整体结构简单,制造装配方便,成本低。

    一种双前轴牵引车的前悬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11364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72582.3

    申请日:2016-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04 B60G11/10 B60G2202/112 B60G2206/428

    Abstract: 一种双前轴牵引车的前悬架装置,包括:车架总成、设置于车架总成第一轴前后端的第一轴钢板弹簧前支架以及第一轴钢板弹簧后支架、设置于车架总成第二轴前后端的第二轴钢板弹簧前支架以及第二轴钢板弹簧后支架,钢板弹簧总成Ⅰ前端与第二轴钢板弹簧前支架相连,其后端通过板簧吊耳与第二轴钢板弹簧后支架相连,钢板弹簧总成Ⅱ前端与第以轴钢板弹簧前支架相连,其后端通过板簧吊耳与第一轴钢板弹簧后支架相连,第一轴的钢板弹簧总成Ⅱ采用等刚度钢板弹簧结构,第二轴的钢板弹簧总成Ⅰ采用变刚度钢板弹簧构成,有效提高整车舒适性,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等特点,可确保整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

    一种自卸车货厢限位与厢门锁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28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20492.0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卸车货厢限位与厢门锁紧系统,包括底盘车架、货厢、副车架、翻转轴、集成式限位支架、销轴一、链条机构总成、后防护、货厢厢门、货厢门爪、销轴三和销轴四,所述集成式限位支架对称固定在底盘车架上,包括前端面、叉形结构和下端面,下端面上设有安装孔,后防护通过螺栓固定在集成式限位支架上,链条机构总成通过销轴一安装在叉形结构的安装孔上;链条机构总成后端通过销轴三与货厢门爪连接,货厢门爪通过销轴四与货厢相连,货厢门爪可绕销轴四自由旋转。本发明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不需要焊接、配钻方式安装,避免了底盘表面损伤及锈蚀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2579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17107.7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前轴车型组合式承载支架、横梁、车架布置结构,包括车架纵梁、承载支架、下横梁和中部横梁,所述车架纵梁包括沿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纵梁、右纵梁和加强梁,加强梁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所述承载支架包括左承载支架和右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设有吊耳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和下横梁安装部;所述下横梁端部设有“Y”型安装结构,布置于变速箱及车架纵梁下方,中部横梁布置与变速箱后方。本发明可在满足各类发动机及变速箱空间布置基础上保证车架总成各项强度及刚度需求,有效提升抗扭转及抗弯曲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车架总成的整体扭转及弯曲刚度,保证整车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