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机主动冷却系统、汽车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1279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37437.4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电机主动冷却系统、汽车及方法,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油冷机壳,所述油冷机壳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冷却油道、与所述端部绕组之间形成喷淋油道;供油组件,用于为所述冷却油道、喷淋油道提供冷却油;抽油泵;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端部绕组的温度,并在所述端部绕组的温度大于温升阈值时,控制所述供油组件为所述冷却油道及所述喷淋油道供油,控制所述抽油泵将所述冷却油道及所述喷淋油道内的冷却油送回所述供油组件。本申请提供的驱动电机主动冷却系统、汽车及方法,能同时对定子铁芯及端部绕组进行冷却,提升冷却效果,同时还能对端部绕组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对电机进行精确降温。

    一种车辆电池的预充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5443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21367.9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池的预充电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预充电路包括:预充控制电路、MOS管和碳膜预充电阻;预充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到预充控制器,预充控制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MOS管的栅极;MOS管的漏极作为预充电路的一端连接到主接触器中的第一触点;MOS管的源极连接碳膜预充电阻的一端,碳膜预充电阻的另一端作为预充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主接触器中的第二触点;主接触器中线圈的一端连接到整车控制器,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触点还连接到电池包的正极,第二触点还连接到车辆负载的输入端。通过电子式的电路实现预充功能,能够减小预充电路体积、与负载电路更灵活地组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加便于批量生产。

    电池箱及车辆
    5.
    发明公开
    电池箱及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94269.9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及车辆,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电池箱包括箱体、开关阀、单向阀和抽液泵;箱体的底部第一空腔底板和第二空腔底板;第一空腔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空腔底板通过开关阀与第二空腔底板连通,第二空腔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通过单向阀和抽液泵与冷却液系统的回液端连通。当外部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范围时,此时关闭开关阀和启动抽液泵,第二空腔底板内形成负压,从而第二空腔底板降低了外界温度对第一空腔底板和电池模组的影响,提高了第一空腔底板内的冷却液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或者加热效率。

    电池包及汽车
    7.
    发明公开
    电池包及汽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993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40096.3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汽车,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包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汇流排;所述第一模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池模块、所述第二模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池模块通过电极端子串联连接;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模组两端最外侧的电极端子上。该电池包通过将第一模组中的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模组中的第二电池模块电极端子相对设置,实现了仅用少量汇流排即完成了多个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间的串联,从而简化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结构并改善了其散热性能。

    一种便于安装的线缆连接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119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05190.0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线缆连接结构,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线缆连接结构包括公端组件、母端组件和紧固螺母。母端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供电设备上的端盖,端盖的腔体内设置有母端子,且母端子的一端穿过供电设备的外壳后与供电设备的供电母排固定连接。公端组件包括线缆,线缆的芯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公端子,且公端子穿过设置于端盖上的安装孔后插入到母端子的第一插接孔内,线缆上套设固定有屏蔽压套,屏蔽压套包括主筒体,主筒体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紧固螺母朝向端盖的一端与端盖螺纹连接,紧固螺母的背向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压紧板,且压紧板压紧在第一凸台上。该连接结构简化了线缆的安装过程,提高了线缆的安装效率。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57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48897.8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设置在冷却板上的主水路,还包括用于增大冷却水流量及流动路径的副水路,主水路均匀设置在冷却板一侧的整个板面上,副水路均匀设置在冷却板板面的中间位置处,主水路与副水路同侧,副水路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通过一个三通阀与主水路连接,主水路与副水路的重合位置通过四通阀连接,主水路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三通阀、四通阀的控制,能够对主水路中间部分、副水路之间的切换进行控制,从而增大中间电芯附近冷却水的流量以及流动路径、时间,以均衡不同位置电芯的冷却效率,减少温差,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