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6342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97740.7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6 , B64C25/60 , F16F9/3221 , F16F9/32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回油腔变油孔的起落架缓冲器设计方法,在现有起落架缓冲器的基础上,将在活塞杆上支撑的外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贯通的凹槽;在缓冲器外筒的内表面沿周向设置多个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缓冲器行程段;由功量曲线获取现有起落架缓冲器的油峰F1和气峰F2,调整油峰F1所处行程附近的缝隙的面积An,直至油峰F1与气峰F2相当;计算功量曲线上油峰F1和气峰F2之间的最低值F0,如果F0显著小于F1和F2,则减小F0所处行程附近的缝隙的面积An;计算缓冲器效率,如果满足要求则确定缓冲器外筒上的凸起尺寸。本发明的方案在较小的设计空间内实现了变油孔设计,在小型飞行器起落架高效率缓冲器设计上有着较好的优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035359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451917.8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刚度递减的复合材料一体成型舵面结构及加工方法,本发明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舵面结构设计方案,除了舵轴及其附属件,其余结构均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采用先进的优化设计技术,经过多次迭代计算,使结构尺寸设计最优,舵面结构重量达到最轻,优化后的舵面结构刚度沿轴向递减,即内部骨架腹板厚度尺寸向翼尖及两侧递减,同时蒙皮厚度也非等厚度,而是向翼尖递减,这样能够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舵面模态频率,改善了舵面颤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94122.4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姚宇地 , 吴迪 , 尹进 , 刘赛 , 刘维玮 , 肖凯 , 苏玲 , 王月 , 郭爱民 , 李克诚 , 顾春辉 , 徐方舟 , 陈飞 , 陈誉仁 , 石硕 , 韩旭 , 张鑫桥 , 何朔 , 陈亦冬 , 邱丰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金属结构舵面模态优化方法,包括:建立基于舵面结构参数的舵面有限元模型;建立舵面的模态理论公式;建立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模态约束;以重量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舵面参数为设计变量,利用所述约束条件对舵面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舵面结构参数,根据优化后的舵面结构参数确定舵面结构。本发明提高了计算精度、减少了计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7415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71568.9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交会制导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航天器与交会部的远程制导方法及远程制导装置,包括:获取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所述航天器沿预设轨道航行;地面获取交会部的位置与速度,并将所述交会部的位置与速度输送至所述航天器,确定所述航天器和所述交会部之间的相对距离;若所述相对距离超过预设距离阈值时,则基于所述航天器的运动状态进行模型的静态规划,以确定所述航天器进入至与所述交会部的自主制导范围;若所述航天器进入自主范围内,则触发所述航天器朝向所述交会部自主制导。
-
公开(公告)号:CN10674206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1163100.1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飞行器的有效载荷空间舱结构,包括舱体和舱门,舱门连接在舱体上,舱门对舱体实现开启和闭合,舱门为两扇对称对开式结构,每扇舱门包括内蒙皮、外蒙皮、主承力梁、蜂窝芯子、加强筋以及热防护结构,蜂窝芯子位于内蒙皮、外蒙皮之间,在蜂窝芯子与外蒙皮的接触位置上开设导流槽,在蜂窝芯子之间布置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两个主承力梁,主承力梁上均布设置三个舱门锁,两扇舱门闭合时实现互相锁紧;热防护结构设置在外蒙皮上,采用交错布局,热防护结构表面自然环境下水汽回吸量≤0.15%。使有效载荷舱门结构刚度高、结构的兼容性、密封性好,同时满足整体化、轻质化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420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63100.1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飞行器的有效载荷空间舱结构,包括舱体和舱门,舱门连接在舱体上,舱门对舱体实现开启和闭合,舱门为两扇对称对开式结构,每扇舱门包括内蒙皮、外蒙皮、主承力梁、蜂窝芯子、加强筋以及热防护结构,蜂窝芯子位于内蒙皮、外蒙皮之间,在蜂窝芯子与外蒙皮的接触位置上开设导流槽,在蜂窝芯子之间布置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两个主承力梁,主承力梁上均布设置三个舱门锁,两扇舱门闭合时实现互相锁紧;热防护结构设置在外蒙皮上,采用交错布局,热防护结构表面自然环境下水汽回吸量≤0.15%。使有效载荷舱门结构刚度高、结构的兼容性、密封性好,同时满足整体化、轻质化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17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01725.0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刘久周 , 刘鑫 , 陈韬 , 辛健强 , 屈强 , 张翔 , 吴勇军 , 陈景茂 , 杨勇 , 洪文虎 , 杨旭堃 , 王静 , 尹琰鑫 , 彭锦龙 , 李秀涛 , 张青青 , 耿钧 , 陈亦冬 , 胡君怡 , 崔娴娴
IPC: G06F30/23 , G06F17/1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舵结构非线性热模态分析方法,在线性模态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非线性模态的概念,将非线性模态定义为非线性保守自治系统所有自由度同时达到位移最大或平衡位置的振动状态。克服了传统模态分析无法考虑结构非线性因素、无法直接求解结构非线性模态信息的不足,在无需花费大量计算成本求解结构非线性响应的情况下获得控制舵结构的模态频率及模态阻尼随模态幅值的变化规律,实现控制舵结构非线性热模态的高效求解,满足控制舵结构非线性热模态模态分析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4484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611161462.7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3
Abstract: 耐高温复合材料结构多失效模式损伤机理验证方法,首先建立耐高温复合材料在各失效模式下的破坏机理模型,然后根据破坏机理模型建立耐高温复合材料元件损伤分析方法,对元件损伤响应进行分析,并通过实物试验对元件损伤分析方法进行修正,进而获得元件损伤响应规律,结合元件间理想连接关系,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载荷工况下构件损伤响应进行分析,通过实物试验修正元件间连接关系,根据修正后元件间连接关系和元件损伤响应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组件、部段以及飞行器损伤响应进行分析,完成虚拟试验验证。本发明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件多层级多修正的虚拟试验验证方法,降低了验证周期和成本,提高了验证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7284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1100046.0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轻质、高可维护性无人机复合材料结构系统,包括机身(1)、机翼(2)、上尾翼(3)、下尾翼(8)、副翼(28);机翼(2)位于在机身上蒙皮(12)中部,与机翼机身连接框(15)固定,机翼(2)安装副翼(28);上尾翼(3)安装在机身上蒙皮(12)尾锥段并与尾翼安装框(16)固定连接,上尾翼(3)上安装方向舵;下尾翼(8)安装在尾锥下蒙皮(6)上并与下尾翼安装框(7)固定。本发明除极少数承受冲击载荷结构外,所有主承力结构均采用复合材料,与以往该类型无人机结构技术相比,巧妙地利用了复合材料的材料特性,满足小型高速无人机全复合材料结构承载、功能要求,低成本、高可维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484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61462.7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耐高温复合材料结构多失效模式损伤机理验证方法,首先建立耐高温复合材料在各失效模式下的破坏机理模型,然后根据破坏机理模型建立耐高温复合材料元件损伤分析方法,对元件损伤响应进行分析,并通过实物试验对元件损伤分析方法进行修正,进而获得元件损伤响应规律,结合元件间理想连接关系,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载荷工况下构件损伤响应进行分析,通过实物试验修正元件间连接关系,根据修正后元件间连接关系和元件损伤响应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组件、部段以及飞行器损伤响应进行分析,完成虚拟试验验证。本发明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件多层级多修正的虚拟试验验证方法,降低了验证周期和成本,提高了验证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