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换器中热管用堵头、换热器中热管的真空密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0652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48397.8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管换热器中热管用堵头、换热器中热管的真空密封方法,堵头用于对管道本体的一端进行密封,堵头包括堵头本体、排气通道以及与堵头本体下部固定的底板,底板上表面和凹槽顶壁之间留有间隙,底板上设有连通管道本体与间隙的排气孔,热管内的气体能够沿排气孔依次经过间隙和排气通道排至热管外部。换热器中热管的真空密封方法,其是利用封头和堵头分别对管道本体的两端进行焊接密封,对热管进行抽真空后,再对排气通道进行真空电子束焊接即得到密封的热管。利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与传统焊接相结合解决了热管用高强、低韧材料无法实现真空密封的难题,只需一次电子束焊接,即可实现热管内的真空状态密封,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一种换热器管板封焊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552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560469.3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管板封焊的定位装置,在对管壳式换热器中管束和封板的焊接过程中,为焊枪提供中心定位,包括中心轴和定位器,所述中心轴用以插入管束的管腔内,在所述中心轴位于所述管腔内的部分套设多个轴套,并且多个轴套被卡在中心轴上的两个限位装置之间,相邻的轴套之间设有柔性圈,柔性圈和轴套为同轴设置;所述轴套的外径小于所述管束在焊接后的管口内径,所述柔性圈的外径保证柔性圈贴合在管束的内壁上,形成由轴套和柔性圈组成的定位器。采用该装置的定位方法能够实现换热器中管板封焊过程中的快速定位,大幅度提高焊接寻位精度和焊接效率,同时避免了管束焊接出现缩口后无法取出中心轴的现象。

    一种飞行器筒体与机翼的电子束焊接工装以及焊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14141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659495.8

    申请日:2016-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5/0013 B23K15/0053 B23K1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筒体与机翼的电子束焊接工装以及焊接工艺,焊接工装包括多组环形卡箍、垫板、中心轴以及内撑圆盘,每组环形卡箍由若干弧形卡箍首尾对接构成,中心轴可穿设在筒体内部,内撑圆盘可套设在中心轴上,且内撑圆盘的外圆周面顶紧筒体的内壁设置。焊接时,将筒体、机翼和焊接工装组成待焊装配件,最后将待焊装配件置于真空室中,进行电子束焊接,焊接完成后,真空冷却10min,去真空并取出焊接完成的试件,拆除焊接工装后即可。本发明利用能量密度集中、热输入量小的电子束焊接技术对飞行器中机翼与筒体进行焊接,同时配合用于控制变形精度的焊接工装,能够显著提高焊接质量与焊后尺寸精度,同时提高了焊接稳定性和焊接效率。

    一种大厚度35CrMnSi钢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07685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01960.6

    申请日:2015-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5/06 B23K15/0053 B23K2101/16 B23K2103/04

    Abstract: 一种大厚度35CrMnSi钢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将20~150mm厚的两待焊35CrMnSi钢机械打磨并放进真空室,真空室的抽真空度控制在10-2Pa~10-3Pa,两待焊35CrMnSi钢的焊接间距控制在0.2mm内,先采用聚焦电子束对焊接间距实施普焊,再采用散焦电子束对焊接间距实施修饰焊,真空条件下电子束焊接完成后,将焊好的35CrMnSi钢放在真空室中自然冷却10min,之后去除真空室的真空度,取出焊好的35CrMnSi钢即可,焊缝质量满足GJB 1718-2005I级要求,可实现待焊面不开坡口的单面焊双面成形过程,焊接效率显著提高,焊热输入量小,焊接变形小,能有效控制焊接精度。

    一种低阻强化换热冷板的电子束表面造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64473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575133.7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阻强化换热冷板的电子束表面造型工艺,通过在散热器的换热冷板内部加工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结构的单元,在小范围内影响流体阻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扰乱流体运动状态,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用特殊工装有效对工件进行导热,保证造型单元的稳定性,造型工艺工序简洁易把控,工艺参数设置合理,且根据不同槽道形状和造型需要,可采用不同的造型方案,有效提高造型效率,从实际层面解决了换热冷板电子束造型的工艺难题。

    一种高强钛合金表面修补焊前用的预热装置及其预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671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360150.6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一种高强钛合金表面修补焊前用的预热装置及其预热方法,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腔中设置有聚热板,聚热板将壳体内腔分隔为靠近壳体开口端的聚热腔和靠近壳体密封端的散热腔,聚热腔内穿设有加热元件,聚热腔内穿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悬空置于聚热腔内,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插入待焊接位置,聚热腔充满保护气体,散热腔中通入流动的冷却气体。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采用该方法避免了补焊产生裂纹等缺陷倾向,经过本装置的预热可以降低高强钛合金强度,提高其塑韧性,同时避免加热过程中出现气体杂质污染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补焊成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