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995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1131006.9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吹风设备的故障检测方法及纺丝设备,属于纺丝设备技术领域。纺丝设备包括若干个纺丝组件,所述若干个纺丝组件下方设有冷却吹风设备,所述冷却吹风设备下方设有上油装置,所述上油装置上方和若干个纺丝组件下方的区域构成待检测区域;包括:S1、调整热成像仪的位置,使热成像仪的成像区域至少覆盖所述待检测区域;S2、通过热成像仪获取待检测区域温度分布图像;S3、并对热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热图像的感兴趣区域;S4、获取所述感兴趣区域中各像素点的检测温度,根据检测温度,判断冷却吹风设备是否故障。本发明通过热成像仪获取冷却吹风设备温度场分布,判断冷却吹风设备是否故障,操作简单、准确,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608281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47888.9
申请日:2015-01-29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IPC: B29B7/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混合器,包括中心转动轴和中心转动轴外部的外套筒,在中心转动轴与外套筒之间设置有物料混合装置,所述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沿中心转动轴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内圆与中心转动轴连接,每个凸起结构沿径向的外端部外凸,每个凸起结构沿径向的外端部与外套筒内壁之间的间隙沿轴线方向上逐渐变化。凸起结构端部与外套筒内壁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后又逐渐增大,流体从凸起结构端部与外套筒内壁之间的间隙通过,在轴向形成面积不断变化的熔体通道,利于拉伸流场的形成,促进凸起结构前后熔体的轴向混合,利于提高熔体的混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016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110244776.4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备的密封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的可分离或结合的第一待密封部和第二待密封部的接触面处的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之间的区域内的压力;当区域内的压力变大时,增大第一待密封部与第二待密封部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增强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的密封。本发明中的设备的密封控制方法通过对设置在第一待密封部与第二待密封部之间的第一、第二密封元件之间区域内的压力的检测,从而判断出第一密封元件或第二密封元件是否发生泄漏及泄漏的程度,并能通过对施加在第一密封元件与第二密封元件上的接触压力的调节,来调节第一待密封部与第二待密封部之间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55642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47723.9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热定型设备,包括:箱体,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以及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成的内腔体,内腔体包括设置于上壳体内的上腔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的下腔体;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上腔体内的第一加热装置和设置于下腔体内的第二加热装置;调节装置,设置于上壳体上并与第一加热装置连接,以调整第一加热装置相对于上壳体的竖直方向位移。应用本发明的高温热定型设备,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使其与设置在上腔体内的第一加热装置连接,并通过上述调节装置调节第一加热装置与上壳体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围成的加热腔体的大小,进而达到对加热腔体进行调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435114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177391.4
申请日:2007-11-16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IPC: D01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物料混合、碎浆、调温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个卧式转动的内圆筒转子和固定的外圆筒,内圆筒转子外壁上设有交错对称分布,且与轴向线呈一定角度的锯齿形和平直形动刮板,固定的外圆筒内壁上设有与轴向呈一定角度且交错排列的定凸条。外圆筒的外壁设有温度控制部分。物料通过液体和固体喂料口喂入该装置,在旋转的内圆筒及其动刮板和固定的外圆筒及其定凸条和温度控制部分的相互和共同作用下实现物料的连续混合、碎浆、调温一体化。该装置尤其适用于溶液法纺丝原液制备过程中通过连续薄膜蒸发工序溶解形成高分子溶液之前,具有均一充分溶胀度,同时具有良好粘流态和铺膜性能的高分子预溶液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94164.6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20/62 , G06V30/14 , G06V30/148 , G06V30/19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识别方法包括:识别出所获得的仪表图像中的仪表表盘区域;分割出所述仪表表盘区域中的表盘指针和刻度线;将所述刻度线转换为水平坐标,并确定出所述表盘指针在所述水平坐标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基于所述表盘指针在所述水平坐标中的相对位置确定出所述仪表图像中的仪表读数。本发明的识别方法能够提高自动识别指针式仪表读数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1130981.8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纺丝设备纺丝组件温度的方法及纺丝设备,属于纺丝设备技术领域。纺丝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纺丝组件,所述至少两个纺丝组件构成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用于测量所述纺丝组件温度的热成像仪具有至少两个测量位置,所述至少两个测量位置与所述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一一对应;步骤如下:S1、通过热成像仪分别对至少两个测量位置对应的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进行温度检测,分别获得至少两个待检测区域的温度分布图像;S2、并对热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各热图像的关注区域;S3、获取所述关注区域中各像素点的检测温度,作为对应所述纺丝组件的检测温度。本发明采用热成像仪分别获取各纺丝组件温度场数据,并方便安装、节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016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244776.4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备的密封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的可分离或结合的第一待密封部和第二待密封部的接触面处的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之间的区域内的压力;当区域内的压力变大时,增大第一待密封部与第二待密封部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增强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的密封。本发明中的设备的密封控制方法通过对设置在第一待密封部与第二待密封部之间的第一、第二密封元件之间区域内的压力的检测,从而判断出第一密封元件或第二密封元件是否发生泄漏及泄漏的程度,并能通过对施加在第一密封元件与第二密封元件上的接触压力的调节,来调节第一待密封部与第二待密封部之间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43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1579632.X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21/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的喷丝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图像识别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检测喷丝板表面图像;待检测喷丝板表面图像经过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的喷丝板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的运算后,得到待检测喷丝板表面缺陷特征。该检测装置包括:图像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待检测喷丝板表面图像;喷丝板表面缺陷检测装置,用于针对待检测喷丝板表面图像进行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运算后,得到待检测喷丝板表面缺陷特征。该存储介质和设备能够实现该检测方法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80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24002.X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纤生产工艺的追溯方法及其化纤生产设备,化纤生产工艺包括若干工位,将若干工位、原材料、产品分别进行编码;生产过程中,获取原材料的编码,并录入生产管理系统,原材料经过不同的工位时,获取对应工位的编码、原材料在所述工位上的生产信息和制备得到的产品的编码,并录入生产管理系统与所述原材料的编码对应关联;当生产管理系统获取到产品的编码时,可逆向溯源与所述产品对应关联的工位信息、生产信息和原材料。本发明通过将工位、产品的编码、工位上的生产信息与原材料的编码相关联,不但可实现产品的跨工序追溯,而且追溯的效率高,追溯到的生产信息全面、准确、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