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大EGR率的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6696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167959.X

    申请日:2013-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实现大EGR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纺锤形壳体,所述纺锤形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直形进出气口,进气口处设置有EGR口;所述EGR口上设置有废气截止阀;在所述纺锤形壳体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梭形体阀芯。本发明通过将一梭形体阀芯逐步移入进气直管中进而逐步调节进气直管的流通面积,流通面积减小的同时导致流通截面处气流速度的加快以及当地压力的降低,当废气管路的压力高于流通截面处的压力时,废气引入进气管路实现废气再循环,这种方式通过进气直管内部的梭形体阀芯的主动动作实现了废气的主动引入,与现有技术相比废气的引入能力更强,对EGR的调节更为灵活,外形简单结构也更为紧凑,截止阀控制方式也更准确方便。

    一种实现大EGR率的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6696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67959.X

    申请日:2013-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实现大EGR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纺锤形壳体,所述纺锤形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直形进出气口,进气口处设置有EGR口;所述EGR口上设置有废气截止阀;在所述纺锤形壳体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梭形体阀芯。本发明通过将一梭形体阀芯逐步移入进气直管中进而逐步调节进气直管的流通面积,流通面积减小的同时导致流通截面处气流速度的加快以及当地压力的降低,当废气管路的压力高于流通截面处的压力时,废气引入进气管路实现废气再循环,这种方式通过进气直管内部的梭形体阀芯的主动动作实现了废气的主动引入,与现有技术相比废气的引入能力更强,对EGR的调节更为灵活,外形简单结构也更为紧凑,截止阀控制方式也更准确方便。

    一种伞喷射喷油嘴偶件

    公开(公告)号:CN203035421U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20016155.5

    申请日:2013-0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伞喷射喷油嘴偶件,为由针阀和针阀体组成的一副精密偶件,在针阀和针阀体之间设有锥形密封段,在针阀体的密封段下部有通孔,针阀的头部有伞状结构的伸出物,伸出的头部可以从针阀体头部的通孔内通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状结构的伸出物的颈部采用圆角直线相切过渡,光滑连接。所述针阀体出口锥面设置有圆角过渡。所述针阀体出口边缘处设置有圆角或倒角。本实用新型通过光滑过渡的颈部设计,减小了应力集中,增强了头部的强度,减小了断裂的风险。针阀体出口处增加了圆角和倒角设计,改善了油嘴偶件在高压下流量的一致性。

    一种双导向结构的伞喷油嘴

    公开(公告)号:CN203239481U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20132699.8

    申请日:2013-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双导向结构的伞喷油嘴,包括由针阀和针阀体组成的一副精密偶件,所述针阀尾部具有第一导向结构,在针阀的头部具有伞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针阀的头部通孔内伸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阀头部伞状的突出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阀头部增加第二导向结构增强了针阀的刚度,减少了喷射过程中伞喷头部在高压下的偏转,改善了喷雾周向的均匀性。同时加工针阀时,通过第二导向结构进行夹持,能提高针阀与针阀体的加工配合精度,提高在高压下的密封性。

    一种燃烧可控的喷油嘴偶件

    公开(公告)号:CN203146183U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20131242.5

    申请日:2013-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燃烧可控的喷油嘴偶件,包括针阀和针阀体组成的精密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油嘴的针阀体具有多层喷孔,上层喷孔的伞状锥角大于下层喷孔的伞状锥角。本实用新型在针阀体头部设置多层喷孔和采用不同的喷孔直径。通过不同直径控制油束贯穿距离。较长贯穿距离的油束对应燃烧室上部直径较大的空间,而贯穿距离较短的油束对应燃烧室下部直径相对较小的空间,贯穿距离的差别使得喷雾不碰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燃烧室内不同区域的空气。上下层喷孔直径不同,还使得上下层的喷雾质量不一样,它们压缩着火的时刻也就不同,这样达到了分区、分时引燃可燃混合气的目的,也就是控制了压力升高率抑制了爆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