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机油气混合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3363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59421.2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汽油机油气混合控制装置,包括外壳、节气门芯、EGR管、冷启动喷油器及油气混合腔;所述节气门芯为流线型梭形体,设置在EGR管上,通过驱动装置轴向位移控制进气量,进气经所述外壳内壁与节气门芯之间的环形流道流向发动机;所述节气门芯上设有通孔作为所述EGR管废气出口;所述环形流道后部具有螺旋流道;所述油气混合腔位于节气门芯后部,所述冷启动喷油器喷嘴设置在油气混合腔内。本发明节流损失更小,可实现怠速进气流通量的控制功能,并可以对节气门微小位移量进行闭环控制,实现对冷启动/怠速进气量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大EGR率的调节,从而降低NOx排放物生成;汽油雾化效果好,利于降低汽油机冷启动及怠速运转时污染排放物生成。

    一种汽油机油气混合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33633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759421.2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汽油机油气混合控制装置,包括外壳、节气门芯、EGR管、冷启动喷油器及油气混合腔;所述节气门芯为流线型梭形体,设置在EGR管上,通过驱动装置轴向位移控制进气量,进气经所述外壳内壁与节气门芯之间的环形流道流向发动机;所述节气门芯上设有通孔作为所述EGR管废气出口;所述环形流道后部具有螺旋流道;所述油气混合腔位于节气门芯后部,所述冷启动喷油器喷嘴设置在油气混合腔内。本发明节流损失更小,可实现怠速进气流通量的控制功能,并可以对节气门微小位移量进行闭环控制,实现对冷启动/怠速进气量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大EGR率的调节,从而降低NOx排放物生成;汽油雾化效果好,利于降低汽油机冷启动及怠速运转时污染排放物生成。

    一种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余热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42287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33407.5

    申请日:201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余热空调装置,利用发动机的燃料作为吸附制冷的制冷剂,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加热加压的高压醇类燃料使部分燃料汽化,通过气化分离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经过节流阀减压后并在蒸发器内蒸发产生冷量;蒸发的醇类燃料蒸汽在吸收器中被经回热器冷却后的燃料浓溶液吸收;吸收燃料蒸汽后的燃料溶液回流至燃料箱中再进入燃料系统。本发明有效的利用了现有醇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供给加压系统,将醇类燃料作为吸收制冷剂对车内制冷从而替代了汽车压缩制冷机,降低了发动机附件功率损失的同时,能满足车内制冷需求,同时又有效的利用了发动机燃料回流的余压能量及排气余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降低了运行费用。

    一种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余热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4228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33407.5

    申请日:2014-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2 B60H2001/32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余热空调装置,利用发动机的燃料作为吸附制冷的制冷剂,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加热加压的高压醇类燃料使部分燃料汽化,通过气化分离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经过节流阀减压后并在蒸发器内蒸发产生冷量;蒸发的醇类燃料蒸汽在吸收器中被经回热器冷却后的燃料浓溶液吸收;吸收燃料蒸汽后的燃料溶液回流至燃料箱中再进入燃料系统。本发明有效的利用了现有醇类燃料发动机的燃料供给加压系统,将醇类燃料作为吸收制冷剂对车内制冷从而替代了汽车压缩制冷机,降低了发动机附件功率损失的同时,能满足车内制冷需求,同时又有效的利用了发动机燃料回流的余压能量及排气余热,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降低了运行费用。

    一种双导向结构的伞喷油嘴

    公开(公告)号:CN203239481U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20132699.8

    申请日:2013-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双导向结构的伞喷油嘴,包括由针阀和针阀体组成的一副精密偶件,所述针阀尾部具有第一导向结构,在针阀的头部具有伞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针阀的头部通孔内伸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阀头部伞状的突出部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阀头部增加第二导向结构增强了针阀的刚度,减少了喷射过程中伞喷头部在高压下的偏转,改善了喷雾周向的均匀性。同时加工针阀时,通过第二导向结构进行夹持,能提高针阀与针阀体的加工配合精度,提高在高压下的密封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