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机构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2837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03368.X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机构以及车辆,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零重力座椅骨架机构包括支架,固定于车辆内部;座椅骨架,设置于支架的上部;座椅骨架包括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靠背骨架的下端铰接于坐垫骨架的第一端,坐垫骨架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架的第一端;丝杆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支架,丝杆驱动装置的丝杆做直线运动,丝杆驱动连接于坐垫骨架的第二端,驱动坐垫骨架的第二端上升和下降。本发明丝杠驱动装置的丝杆通过做直线运动驱动坐垫骨架的前端上升或者下降,直线驱动方式相较于其他驱动装置如驱动齿轮,传动比较平顺,受负载的影响小,可以减小座椅角度调节过程中,由于负载出现急剧变化出现的抖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一种自锁式接口结构、座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87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83657.9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锁式接口结构、座椅及车辆,包括:中部设置有插口的接口罩盖、可拆卸连接在接口罩盖内侧的接口底座;所述接口底座内部转动连接有可开闭插口的盖板结构;所述盖板结构内侧设置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内侧转动连接有解锁结构;所述解锁结构,用于打开自锁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盖板结构将插口封闭,所述自锁结构锁紧于所述接口底座;当所述解锁结构打开自锁结构时,所述盖板结构可朝向所述接口底座内部翻转,将插口打开。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安全系数高、机械稳定性好。

    一种后备箱折叠景观座装置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6572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05414.9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备箱折叠景观座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收纳仓、前后移动推拉装置以及折叠座椅收纳装置;所述前后移动推拉装置和折叠座椅收纳装置均容置于前端开口的收纳仓内;前后移动推拉装置下端固定于前端开口的收纳仓内底壁上,且前后移动推拉装置前端与折叠座椅收纳装置固定连接,前后移动推拉装置可带动折叠座椅收纳装置在前端开口的收纳仓的容置腔体内水平进出移动;折叠座椅收纳装置上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座椅;本发明适用于SUV车型或掀背式三厢车,景观座单元固定在后备箱中;提供了两个座位和一个小桌板,可供驾乘人员野餐、钓鱼时乘坐及使用,不必专门准备座椅及餐桌,极大的提高了便利性;电动控制,一键开启,一键关闭。

    一种后排保护远端气囊模块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60395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46081.3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后排保护远端气囊模块及汽车,后排保护远端气囊模块包括气囊组件、气囊包裹布、壳体和占位传感器;后排保护远端气囊模块置于包裹架内,且位于后排座椅中间位置处;气囊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和充气袋,气体发生器与充气袋连接,气囊包裹布将充气袋包裹,壳体将气囊组件和气囊包裹布收纳在壳体内部,壳体与包裹架连接或与包裹架钣金连接,包裹架上设有至少一条弱化线;占位传感器设置在后排座椅泡沫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上的控制器将碰撞信号发送至ACU控制器,ACU控制器检查后排保护远端气囊模块点爆处是否有占位信号,若无占位信号则点爆后排保护远端气囊模块,为后排两个乘员之间在碰撞时可能产生的互碰的二次伤害提供保护。

    一种隐藏式汽车脚托及其布置方法、座椅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723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64804.8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汽车脚托及其布置方法、座椅和车辆。所述汽车脚托包括滑道、驱动机构、脚托踏板和脚托支架;所述滑道安装在所述脚托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脚托支架上,所述脚托支架安装在所述脚托踏板底部;当使用所述汽车脚托时,所述脚托踏板沿所述滑道滑出,当不使用所述汽车脚托时,所述脚托踏板沿所述滑道收回。本发明还提供所述隐藏式汽车脚托的布置方法,脚托机构布置在前座椅座垫骨架下方,不使用脚托功能时,脚托机构外观不可见,当使用脚托功能时,驱动机构通过丝杠沿滑道将脚托踏板推出,实现脚托功能。占用空间小,结构隐藏,成本低,不影响座椅造型及储物空间。

    菌丝纹理皮革及其制备方法、皮革制品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93697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32977.0

    申请日:2024-10-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菌丝纹理皮革及其制备方法、皮革制品和汽车。该菌丝纹理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菌株置于液体培养基中,并在液体培养基的上方设置竖直放置的玻璃片,控制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0%~95%,并保持通风,经过5天~7天培养,在玻璃片上得到生长完整的菌丝体膜;依次使用从低到高浓度的脱水溶剂对菌丝体膜进行梯度脱水,然后将菌丝体膜于柔韧剂溶液中浸泡6h~24h,浸泡结束后得到柔韧化的菌丝体膜;其中,脱水溶剂包括乙醇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在皮革基材上铺设柔韧化的菌丝体膜,进行热压处理,得到菌丝纹理皮革。该菌丝纹理皮革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制得的菌丝纹理皮革具有独特的天然纹理。

    一种电磁驱动汽车座椅滑轨及控制方法、汽车座椅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94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84527.4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汽车座椅滑轨及控制方法、汽车座椅和车辆,滑轨为条状,滑轨的两侧设置有滑道,在滑道内沿着滑轨的轴向方向铺设有永磁体,在滑道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中安装有控制器、逆变器以及线圈绕组,在滑轨和滑块的外周向套装有遮蔽履带,在遮蔽履带的上边开设有用于容纳滑块运动的滑动槽,遮蔽履带的底部与一个安装底座固定连接,在滑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线束连接器。本发明能够实现通电后利用电磁驱动滑块运动,从而带动座椅实现位移调节,并通过光栅传感器感知滑轨动子位置,结合控制器实现座椅毫米级前后位置记忆,能实现快速平稳调节座椅行程的目的。

    一种汽车座椅脚踏按摩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7325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2475.3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脚踏按摩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包括脚踏箱体、脚踏上盖以及按摩模块;脚踏箱体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脚踏上盖匹配扣合于脚踏箱体的上端开口处,脚踏上盖包括矩形框体和翻板盖,翻板盖转动连接于矩形框体的一个长边端,翻板盖内表面可与矩形框体的上端面匹配触接;按摩模块坐设固定于脚踏箱体内底壁上,按摩模块包括驱动部、传动部、脚掌按摩部和脚心按摩部;驱动部固定于脚踏箱体内底面上,传动部与驱动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脚掌按摩部轴连接于传动部的自由端随传动部同步转动,脚心按摩部与脚掌按摩部传动连接;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正反转以实现不同模式、不同强度的按摩功能。

    一种环抱组合式座椅安全气囊及汽车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165339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74296.7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抱组合式座椅安全气囊及汽车座椅,属于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包括胸腹部保护座椅安全气囊及腿部支撑座椅安全气囊;所述胸腹部保护座椅安全气囊布置在座椅靠背外侧侧翼,所述腿部支撑座椅安全气囊布置在座椅坐垫前部,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所述胸腹部保护座椅安全气囊从座椅靠背外侧沿乘员胸腹部向车内侧展开,所述腿部支撑座椅安全气囊从坐垫前部上方向乘员腹部展开,展开后的胸腹部保护座椅安全气囊与腿部支撑座椅安全气囊叠加形成环抱式组合气囊从正面和侧面全面覆盖乘员,并约束乘员向下滑动,防止或减少因碰撞而对乘员造成的人身伤害。

    一种座椅的滑动机构、工作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6039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47802.2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的滑动机构、工作方法、及汽车;该座椅的滑动机构,包括:支架;纵向滑动结构,设于所述支架内,且所述纵向滑动结构相对所述支架纵向滑动;横向滑动结构,设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横向滑动结构相对所述支架横向滑动;座椅框架,设于所述横向滑动结构上,且在所述座椅框架上设有位置感应移动装置。座椅框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位置感应移动装置识别座椅框架的位置,避免纵向运动时座椅框架外侧与车身干涉,同时避免横向运动时,两个座椅框架内侧相互挤压碰撞。无论乘用车还是商用车,使得其驾舱空间充分利用有效空间,为乘员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