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901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6827.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进气流动的飞行器气动特性测量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的通气模型通过天平波纹管和通气支杆安装在尾撑支架上部,尾撑支架后段和安装平台之间安装有变侧滑角装置,流量计和引射器等测量装置固定在安装平台上,安装平台的后端固定连接风洞的弯刀机构;变侧滑角装置改变通气模型的侧滑角。试验方法包括风洞试验准备;开展风洞试验;试验数据处理。本发明采用“尾撑+托举”的支撑方式,实现了测试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完美结合;采用两端带球铰、中空的伸缩套筒,实现了侧滑角偏转所引起气流管路长度和角度变化的补偿,为大型连续式高速风洞进气流动精确模拟提供了解决方案,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0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5389.0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风洞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评估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涉及暂冲式高速风洞、进气道及其测控装置、航空发动机、发动机台架设备等装置,包含发动机起动暖机,风洞流场建立,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评估试验,风洞流场退出和发动机关车五个试验流程。通过风洞和发动机两者的协同控制,在地面试验中同时模拟飞机真实飞行环境和发动机运行环境,测量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特性。相比传统的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评估与地面台架试验方法,能够直接评定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配合后的相容特性,考核评估飞机和发动机控制策略,周期短,数据结果可靠;同时,相比传统的飞行试验则风险低、测量准确方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5938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00371.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自由射流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获取大范围超声速射流均匀区静压匹配精度的方法。本发明的快速获取大范围超声速射流均匀区静压匹配精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速自由射流风洞布置静压测点;确定风洞稳定段总压;采取定总压运行方式启动高速自由射流风洞;高速自由射流风洞运行稳定后,采集相关流场参数;关闭高速自由射流风洞;数据处理,获得静压匹配精度。本发明的快速获取大范围超声速射流均匀区静压匹配精度的方法思路简单、明确,理论依据充分,兼顾了马赫数变化需求和风洞压力控制性能要求,有助于准确获取高速自由射流风洞的超声速射流静压匹配精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30455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1386062.2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风洞环状缝隙调压阀特性曲线实用性的方法,在进气管道端以及稳定段分别设置相配合的阀前总压测点、阀后总压测点;基于阀后总压测点值,采用逆向计算的方式得到稳定段和风洞进气管道总压压比与调压阀阀门相对位置开度的调压特性曲线;在目标马赫数给定稳定段总压的条件下,根据调压特性曲线,计算出不同气源压力条件下的阀门位置开度。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风洞环状缝隙调压阀特性曲线实用性的方法,通过将调压阀阀前阀后总压测点分别向进气管道端和稳定段移动,实现了阀前阀后总压的精确测量,彻底解决了传统测点位置受到阀门绕流影响造成总压根本无法准确测量,无法实现风洞实际运行工况下的阀门特性准确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04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386062.2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风洞环状缝隙调压阀特性曲线实用性的方法,在进气管道端以及稳定段分别设置相配合的阀前总压测点、阀后总压测点;基于阀后总压测点值,采用逆向计算的方式得到稳定段和风洞进气管道总压压比与调压阀阀门相对位置开度的调压特性曲线;在目标马赫数给定稳定段总压的条件下,根据调压特性曲线,计算出不同气源压力条件下的阀门位置开度。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风洞环状缝隙调压阀特性曲线实用性的方法,通过将调压阀阀前阀后总压测点分别向进气管道端和稳定段移动,实现了阀前阀后总压的精确测量,彻底解决了传统测点位置受到阀门绕流影响造成总压根本无法准确测量,无法实现风洞实际运行工况下的阀门特性准确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20455.2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跨声速变迎角进发直连风洞试验支撑系统及设计方法,涉及高速空气动力试验设备设计领域,包括:与风洞的投放机构框架相连的变迎角支撑平台;设置在变迎角支撑平台的上方的模型支撑装置、发动机台架;其中,所述变迎角支撑平台包括定架以及安装在定架内的动架;所述动架、定架的中心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Ⅰ、安装孔Ⅱ,且所述动架、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带多组调节孔的变角板,所述动架、定架通过穿过安装孔、调节孔的三根长销轴进而固定。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跨声速变迎角进发直连风洞试验支撑系统及设计方法,该支撑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组装出适合亚跨声速变迎角进发直连风洞试验和前导进气道试验的试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5393.7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速风洞进气道与发动机耦合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涉及暂冲式高速风洞、进气道及其测控装置、航空发动机、发动机台架设备等装置,包含试验前准备,发动机起动并暖机,建立超声速流场,进行超声速风洞进气道与发动机耦合试验和关车五个流程。该试验方法采用模型投放的运行方式,超声速风洞先建立流场,再缓慢增加模型堵塞度,避免出现突然的激波回退对进气道和发动机造成损害;在保证超声速风洞流场品质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前提下,模型位置尽量下移和后移,减少对超声速风洞主流的阻碍作用;通过进气道试验,获得模型投放位置、投放速度、风洞开车参数等因素对流场建立的影响,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9954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672184.5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行器通气测力风洞试验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试验方法。本发明的飞行器通气测力风洞试验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试验方法,综合运用测力风洞试验和进气道试验两种装置和方法,通过流量计实现对进气道流量的精确调节和测量,通过天平获取飞行器模型在风洞试验条件下、不同进气道流量时的综合载荷,在扣除底阻测量装置所测量的飞行器模型底阻和内阻测量装置所测量的飞行器模型内阻之后,准确获得飞行器模型在风洞试验条件下、不同进气道流量时的气动特性;解决了飞行器模型在进气道全流量范围内的气动特性获取问题,试验精准度高,可操作性强,安装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20448.2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跨声速变角度进发直连风洞试验发动机台架及设计方法,涉及高速空气动力试验设备设计领域,包括:与发动机相配合的台架座;分别与主安装节、副安装节相配合的支撑件Ⅰ、支撑件Ⅱ;设置在台架座外部,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相配合的整流罩;对发动机附件进行支撑,并提供三向位置调整的附件机匣支架;所述台架座设置为多层积木结构,所述台架座的底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台架高度升高的多根主纵梁,所述主纵梁上方设置有多根主横梁、多张主立板。本发明公开一种亚跨声速变角度进发直连风洞试验发动机台架及设计方法,设计的发动机强度大、重量较轻、堵塞度小,发动机安装难度较低,安装发动机后可以整体微调,与模型准确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06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5397.5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进发直连高速风洞试验的压力测试段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压力测试段使用工况;确定压力测试段总体结构;确定壳体的结构、加工工艺和材料;确定梳状耙的加工工艺和材料;确定壳体外罩的加工工艺和材料;进行梳状耙强度校核;进行压力测试段安装接口设计。本发明的用于进发直连高速风洞试验的压力测试段设计方法能够适应使用工况要求,采用整体锻造加工工艺,获得的压力测试段能够满足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评定要求,具有内流道中无紧固件、结构可靠性高,避免了进发直连高载荷和高振环境中中异物打伤发动机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