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371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293850.X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组织控制与热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低碳微合金钢强韧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1)在低碳微合金钢标准成分基础上添加少量V元素;(2)采用高温扩散退火工艺减轻或消除偏析;(3)通过多次临界区保温及变速淬火来获得一定比例的马氏体组织,同时细化晶粒尺寸;(4)通过回火工艺来控制马氏体分解产物,并得到最终组织。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改善低碳微合金钢最终组织,显著提高低碳微合金钢材料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58590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0975697.8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常州林洪特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0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2 , C22C38/46 , C22C38/24 , C21D9/28 , C21D1/26 , C21D1/28 , C21D1/18 , C21D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分设计与热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性能42CrMo4风力发电机主轴控制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42CrMo4风力发电机主轴的化学成分范围如下:C:0.39~0.42%;Si:0.20~0.30%;Mn:0.70~0.80%;Cr:1.10~1.20%;Mo:0.25~0.30%;Cu:≤0.10%;Al:≤0.05%;P:≤0.012%;S:≤0.008%,余量为Fe。本发明通过微合金添加、钢水纯净化处理以及锻造、热处理组织控制,最终使制造的42CrMo4风机主轴获得良好的强韧匹配度,皮下185mm处性能达到:屈服强度(Re)≥525MPa,抗拉强度(Rm)≥680MPa,伸长率(A)≥16%,‑30℃冲击功(AKv)≥27J。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6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16935.9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M50NiL轴承钢棒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制备出满足设定要求的电极坯;其中,设定要求如下:电极坯中的T.O≤8ppm、S≤0.002wt%、P≤0.006wt%、Ti≤0.0015wt%;对电极坯进行真空自耗重熔处理,得到自耗锭;其中,通过控制真空自耗重熔处理的参数,使自耗锭满足:T.O≤7ppm、S≤0.002wt%、P≤0.006wt%、Ti≤0.0020wt%;对自耗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得到δ铁素体含量≤3%、碳化物的最大尺寸≤3μm的高温均匀化处理后的钢锭;对高温均匀化处理后的钢锭进行热变形处理,得到晶粒度≥5级、δ铁素体含量≤1%的热变形处理后的棒材;对热变形处理后的棒材进行第一退火处理,得到M50NiL轴承钢棒材。本发明用于制备一种高品质M50NiL轴承钢棒材,以满足高速、高温、大载荷苛刻工况条件下长寿命轴承服役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6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868274.8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718H预硬性塑料模具钢领域,具体为一种厚大断面718H预硬性塑料模具钢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模块经900℃~1150℃温度锻造后进行空冷处理,在空冷状态下放置12h~15h后进行880±10℃保温16h~24h正火处理及后续660℃~680℃保温36h~48h的扩散去氢退火处理;扩散去氢退火处理后,模块需进行870±10℃保温16h~24h的淬火处理,利用水空交替淬火工艺原则执行淬火冷却;经淬火后的模块需即刻进行后续的520℃~540℃保温36h~48h的回火处理。综上,根据本发明研制的厚大断面718H模块经调制处理后,截面硬度值稳定在33HRC~37HRC,硬度差值稳定在±1.1HRC范围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867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358931.1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分设计与热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尺寸CrMo钢构件中白色异常组织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1)在基础CrMo成分条件下进行微合金调整;(2)采用高温扩散退火工艺减轻或消除偏析;(3)采用珠光体化退火工艺来消除高温扩散退火带来的组织遗传;(4)通过碳化物控制工艺来控制碳化物的尺寸与数量,并以此来进一步细化晶粒与组织;(5)通过“淬火+预回火+回火”工艺来细化M/A岛尺寸,并得到最终组织。本发明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白色组织对性能的不利影响,大幅提高大尺寸CrMo钢构件心部与次表面的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7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10413.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9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高温S‑N曲线预测方法、介质、设备和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先通过疲劳性能试验得到的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性能数据;对获取的所述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性能数据进行预设处理,得到室温下的样本数据和高温下的样本数据;利用所述室温下的样本数据进行门控循环网络模型初步训练,得到迁移学习源模型;基于所述迁移学习源模型建立迁移模型,并利用所述高温下的样本数据对所述迁移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高温S‑N曲线预测模型;利用得到的所述高温S‑N曲线预测模型进行循环预测,输出高温S‑N曲线。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在极小样本条件下对高温S‑N曲线做出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6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216935.9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M50NiL轴承钢棒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制备出满足设定要求的电极坯;其中,设定要求如下:电极坯中的T.O≤8ppm、S≤0.002wt%、P≤0.006wt%、Ti≤0.0015wt%;对电极坯进行真空自耗重熔处理,得到自耗锭;其中,通过控制真空自耗重熔处理的参数,使自耗锭满足:T.O≤7ppm、S≤0.002wt%、P≤0.006wt%、Ti≤0.0020wt%;对自耗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得到δ铁素体含量≤3%、碳化物的最大尺寸≤3μm的高温均匀化处理后的钢锭;对高温均匀化处理后的钢锭进行热变形处理,得到晶粒度≥5级、δ铁素体含量≤1%的热变形处理后的棒材;对热变形处理后的棒材进行第一退火处理,得到M50NiL轴承钢棒材。本发明用于制备一种高品质M50NiL轴承钢棒材,以满足高速、高温、大载荷苛刻工况条件下长寿命轴承服役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264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66960.4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1D6/00 , C21D1/28 , C21D1/32 , C23C8/22 , C21D1/18 , C21D6/04 , C23C8/80 , C21D1/773 , C23F17/00 , C21D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用M50NiL轴承钢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渗碳后稀土M50NiL钢力学性能的热处理方法。稀土M50NiL钢的化学成分及所占质量百分比为:C 0.11~0.15wt.%、Si 0.10~0.25wt.%、Cr 4.00~4.25wt.%、Mo 4.00~4.50wt.%、V 1.13~1.33wt.%、Ni 3.20~3.60wt.%、Mn 0.15~0.35wt.%、Ce和La的总量≤0.02wt.%、P≤0.01wt.%、S≤0.01wt.%,余量为Fe。首先将满足成分要求的铸态钢锭加热保温后进行三向锻造、正火、球化退火及机加工处理后进行表面渗碳处理,然后依次进行高温回火、淬火、深冷处理、三次回火热处理。本发明针对航空发动机用稀土M50NiL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通过不同温度深冷对其从表面到心部的组织进行改善,显著提高了渗碳后稀土M50NiL钢的力学性能,满足了M50NiL钢在航空发动机用轴承上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6500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573543.0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成分设计与热处理领域,一种合金化的预硬性塑料模具钢(HSTPM)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分数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及含量组成:C为0.18~0.25,Si为0.20~0.26,Mn为1.50~1.60,Cr为1.3~1.5,Ni为0.9~1.1,Mo为0.40~0.50,V为≤0.30,Ce和La的总量为≤0.02,P≤0.01,S≤0.005,其余为Fe元素,合计总量为100%。与常规的718H塑料模具钢比较,本发明HSTPM塑料模具钢降低C、Si、Cr含量,增加Mn、Mo的含量,同时添加新合金元素V、Ce和La,提高预硬性塑料模具钢的室温强度、韧性、硬度以及镜面抛光性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10386.9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F30/17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F119/04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门控循环网络的S‑N曲线预测方法、介质、设备和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先通过疲劳性能试验得到的疲劳性能数据,所述疲劳性能数据,包括:应力幅和循环周次;对获取的所述疲劳性能数据进行预设处理,得到用于进行模型训练的样本数据;基于所述样本数据进行门控循环网络模型训练,得到S‑N曲线预测模型;利用得到的所述S‑N曲线预测模型进行循环预测,输出S‑N曲线。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基于少量高应力测试数据实现对S‑N曲线的精准预测,极大减少了疲劳试验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