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024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94216.1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位移传感的增材制造力学性能缺陷预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烧结颈与力学性能线性关联的模型数据库,结合设定烧结颈半径阈值以及分级判定的方法,实现了增材制造力学性能缺陷的在线预测,不仅可及时发现致命的力学缺陷,以便终止制造;还可以全过程记录成形件各结合处的力学性能分布,有效反映成形件整体是否还存在其他次弱点,便于产品的分类使用;通过非接触式位移传感方式进行烧结颈半径的在线测算,对比常规增材制造质量缺陷在线检测仅能观测表面形貌缺陷或内部宏观缺陷,可以实现内部微观结构的实时无损定量观测;同时可覆盖每个成形件,有助于缩短产品检测周期并降低因废件造成的人力、材料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037916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1911220173.3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245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50/02
-
公开(公告)号:CN110920069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911220144.7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295 , B29C64/20 , B29C64/227 , B29C64/118 , B33Y30/00 , B33Y10/00 , B33Y80/00 , B29L3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式杆梁结构单元的舱外在轨增材制造装置及制备方法,装置包括增材制造机构、熔融拼接机构、取样传递机构和机架。其中,融熔拼接机构的头部包括热熔基座、加热器、阳极热熔头和阴极热熔头;加热器固定在热熔基座中,阳极热熔头和阴极热熔头同轴安装在热熔基座的左右两侧;两段基础管体拼接时,其中一段尾部内径与阳极热熔头接触,一段头部外径与阴极热熔头接触。本装置用于舱外在轨增材制造,特别适用于杆梁结构管体的增材制造,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通过拼接延伸的增材制造方式,实现设计长度的杆梁结构单元制备,同时利用拼接壁厚的重叠,有效增大增强杆梁结构单元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3791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20173.3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245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平面热床的增材制造成形方法,涉及3D打印的控制领域,其包括以下主要步骤:打印头与热床加热启动;设置拼接式或连续式打印参数,在第一工位开始打印杆梁结构单元;如果打印方式为拼接式打印,则后续步骤为从热床脱离杆梁结构单元,并移动至拼接打印工位,再拼接杆梁结构单元;如果打印方式为连续式打印,则后续步骤为移动杆梁结构单元至连续打印工位。本非平面热床的增材制造成形方法,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尺寸杆梁结构的成形,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实现拼接式杆梁结构单元或连续式杆梁结构单元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09200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20144.7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295 , B29C64/20 , B29C64/227 , B29C64/118 , B33Y30/00 , B33Y10/00 , B33Y80/00 , B29L3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式杆梁结构单元的舱外在轨增材制造装置及制备方法,装置包括增材制造机构、熔融拼接机构、取样传递机构和机架。其中,融熔拼接机构的头部包括热熔基座、加热器、阳极热熔头和阴极热熔头;加热器固定在热熔基座中,阳极热熔头和阴极热熔头同轴安装在热熔基座的左右两侧;两段基础管体拼接时,其中一段尾部内径与阳极热熔头接触,一段头部外径与阴极热熔头接触。本装置用于舱外在轨增材制造,特别适用于杆梁结构管体的增材制造,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通过拼接延伸的增材制造方式,实现设计长度的杆梁结构单元制备,同时利用拼接壁厚的重叠,有效增大增强杆梁结构单元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9130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17804.4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B13/00 , B29C64/153 , B29C64/307 , B33Y40/00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结晶聚合物粉体烧结窗口拓宽方法,通过将半结晶聚合物粉体与分散介质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后,经过超声处理与加热搅拌等操作使其混合均匀,再经过冷萃处理后经过滤、清洗、干燥即可得到具有宽烧结窗口的聚合物粉体。通过本发明的拓宽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粉体的烧结窗口拓宽到原料的2.3-3.4倍,并且具有较高的球形度,其粒径为20~120μm,大大降低了当前由于半结晶聚合物窄的烧结窗口而造成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工艺中的翘曲现象,比传统的半结晶聚合物粉体更加适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
-
公开(公告)号:CN108908932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36161.5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295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区间连续控温的3D打印机辅热装置,该多区间连续控温辅热系统由连续控温区间构成,可完成连续控温功能,该连续控温区间中间形成贯穿的物料通道,多区间连续控温的3D打印机辅热装置随着打印头同步运动,完成连续控温,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制备成型件打印过程中的翘曲问题,并显著提高成型件的力学强度,控温范围广,适用于不同打印方式、物料和形状的3D打印,也可适用于其他需要连续控温辅热的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194005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410372958.3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体淋洗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将待淋洗原料加入到洗脱塔中,洗脱剂加入到蒸馏分离器中,洗脱剂在蒸馏分离器气化并进入冷凝器,经过冷凝器液化后进入洗脱塔与被待淋洗原料充分接触;洗脱下来的混合液体,在回收塔内进行初步分离,其余则流回蒸馏分离器,如此完成一个循环。本发明加料等运行稳定后无需人工看护,可实现自动连续生产,运行成本低;淋洗过程中没有溶剂泄漏外部,不会产生挥发污染空气及造成洗脱剂损失;此装置同时可以满足实验室及小型工业生产的要求;洗脱剂可以循环利用,被洗物质也可以处理后回收使用,实现绿色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085115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367872.1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体多丝束的增材制造打印喷头系统,包括输送熔融体的输送管和连接在输送管前端的喷头,还包括驱动输送管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管内设置有沿输送管横截面布置的孔板,所述孔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熔融体过孔;本发明通过孔板上的熔融体过孔将熔融体分割成若干束小丝,有利于熔融体沿竖直方向和打印轨迹方向取向,同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输送管和喷头运动,使得各小丝束再进行编织,形成一束大的熔融体,从而增强了大丝束熔融体的强度,进而实现了在不改变现有增材制造打印材料的基础上提高材料力学强度的目的。所获得的打印产品力学强度在各个方向上、特别是横向上显著提高,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864207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123735.3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C02F3/12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序批式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传感器、调控器和填料,所述调控器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调整反应器本体的工作状态,所述填料直径为2-5cm,比表面积为180-250m2/m3总体积为反应器本体的30%-80%;本发明在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生物膜的方法,首先向反应器接种好氧活性污泥,然后向反应器中泵入污水,接着通入空气;最后沉淀即可得到需要的生物膜;本发明同步去除污水中氮磷和有机物的方法,首先向反应器泵入污水,然后静置反应,接着进行曝气处理,最后沉淀排除即可。本发明的序批式反应器,能够同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的优点。本发明培养生物膜的方法能够获得的为0.5~2mm的呈淡黄色的生物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