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6130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20709.1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20 , B29C64/295 , B29C64/118 , B29C64/321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式杆梁结构单元的舱外在轨增材制造装置及制备方法,装置包括增材制造机构、取样传递机构、储料送丝机构和机架。其中,增材制造机构包括熔融挤出头,非平面热床系统,旋转传动系统,垂直传动系统和平面传动系统I;熔融挤出头固定于平面传动系统I,平面传动系统I连接在垂直传动系统上,垂直传动系统竖直安装于机架底板,顶端与机架顶板连接;垂直传动系统带动熔融挤出头沿Z轴方向上下运动,平面传动系统I带动熔融挤出头沿X轴方向左右运动。本装置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通过熔融延伸的增材制造方式,实现设计长度的杆梁结构单元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4141179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73000.6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FDM技术的复合纤维丝材,包括丝芯和包覆在丝芯外层的热塑性塑料,所述丝芯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或金属丝,其直径为5-20μm,所述丝材直径为20-50μm所述包覆在丝芯外层的热塑性塑料含有5-30%wt的直径为0.1-1μm,长度≤1mm的增强纤维;本发明制备该复合纤维丝材的方法,首先加热热塑性塑料至熔融态,然后将增强纤维加入熔融塑料并混合均匀,接着通过送丝机构使得混合熔体均匀的附着在丝芯表面,最后经挤出定型得到直径为20~50微米的复合丝材。本发明向热塑性塑料加入增强短纤维和丝芯,不仅能够增强熔融丝材界面之间的黏附效果,强化打印件各层轴向连接强度,也可以提高每层径向上独立的拉伸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8780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63005.0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镁合金,该合金由0.1~1.0%wt的Ca,1.5~4.5%wt的Zn,1.0~3.0%wt的Nd和Mg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所述镁合金制备用于激光成型生产医学植入体的镁合金粉体的方法,首先按配所述比选取原材料;然后将所选原材料加入气雾化装置制备Mg-Ca-Zn-Nd合金;最后利用高能球磨装置对Mg-Ca-Zn-Nd合金进行球磨化处理。本发明的镁合金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作为制备医学植入体的原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镁合金粉体粒径细小均匀(粒径分布范围15~55μm),球形度大于95%。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496801.8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393 , B33Y1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杆梁结构件拼接变形的熔融沉积成形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成形路径、成形温度,调控打印头与杆梁结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杆梁结构件拼接区域的温度梯度,解决拼接区域因温度梯度所产生的翘曲变形和剥离问题,提高杆梁结构件的表面精度与力学性能,实现超长杆梁结构件的熔融沉积成形,有利于基于非平面热床的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在大型桁架原位制造中的推广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851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11463.6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间结合界面的3D打印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3D打印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3D打印聚丙烯材料具有层间结合界面强度高且韧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解决现有3D打印聚丙烯制件力学各向异性、韧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5235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271784.7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20 , B29C64/245 , B29C64/30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 B29L3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径螺旋成型超长杆梁结构单元的舱外在轨增材制造装置及制备方法,装置包括熔融层积增材制造机构,取样传递机构和机架底板。其中,熔融层积增材制造机构包括熔融挤出头、非平面热床、旋转系统、径向传动系统、轴向传动系统I、送丝系统、储丝系统和热床基座;径向传动系统带动熔融挤出头和送丝系统沿非平面热床径向升降运动,旋转系统带动径向传动系统绕非平面热床轴线旋转运动,轴向传动系统I带动旋转系统沿非平面热床轴向水平运动。本装置特别适用于超长杆梁结构的增材制造,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通过变径螺旋成型的熔融沉积增材制造方式,配合熔融延伸工艺,实现超长杆梁结构单元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1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96801.8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393 , B33Y1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杆梁结构件拼接变形的熔融沉积成形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成形路径、成形温度,调控打印头与杆梁结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杆梁结构件拼接区域的温度梯度,解决拼接区域因温度梯度所产生的翘曲变形和剥离问题,提高杆梁结构件的表面精度与力学性能,实现超长杆梁结构件的熔融沉积成形,有利于基于非平面热床的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在大型桁架原位制造中的推广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861302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911220709.1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20 , B29C64/295 , B29C64/118 , B29C64/321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式杆梁结构单元的舱外在轨增材制造装置及制备方法,装置包括增材制造机构、取样传递机构、储料送丝机构和机架。其中,增材制造机构包括熔融挤出头,非平面热床系统,旋转传动系统,垂直传动系统和平面传动系统I;熔融挤出头固定于平面传动系统I,平面传动系统I连接在垂直传动系统上,垂直传动系统竖直安装于机架底板,顶端与机架顶板连接;垂直传动系统带动熔融挤出头沿Z轴方向上下运动,平面传动系统I带动熔融挤出头沿X轴方向左右运动。本装置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通过熔融延伸的增材制造方式,实现设计长度的杆梁结构单元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103792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24167.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9C64/245 , B29C64/295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非平面热床及其应用,属于增材制造领域。该非平面热床由非平面基板、加热单元、支撑单元和旋转驱动单元构成。本热床控温范围广,适用于不同材料、不同长度、不同截面形状、不同截面尺寸的杆梁管体结构的增材制造,可有效减少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不均匀温度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所导致的制品翘曲、弯曲、开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40290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608334.7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C07D49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二溴-5-烷基-4H-噻吩[3,4-c]-吡咯-4,6(5H)-二酮(DBTPD)的合成方法,具体为以3,4-噻吩二甲酸酐与烷基胺为原料,以甲苯为溶剂,90~130℃条件下反应15~24h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在0℃条件下加入二溴亚砜和有机碱,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后,再加热至110~130℃反应15~24h即可制得。该方法能够实现一步合成,中间产物无需进一步分离纯化;合成过程中采用二溴亚砜不仅起到脱水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溴化剂的作用,而无水有机碱作为催化剂则避免了浓硫酸、三氟乙酸等强酸的使用,使反应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该方法产物收率可达9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