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34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284046.1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多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上述多肽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多肽,能够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1蛋白结合,通过竞争性抑制阻止SARS‑CoV‑2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保护宿主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的感染。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多肽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SARS‑CoV‑2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87046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23886.2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 Y02P70/56 , H01M4/88 , H01M4/8878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阴极修饰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对石墨产品或石墨原矿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氧化石墨烯薄膜;利用微生物对该产物进行加压还原,得到表面被石墨烯修饰的石墨产品或石墨原矿,直接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该阴极修饰方法和传统的涂覆石墨产品的方法相比,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性能均一且稳定,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4984648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303351.4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法联合处理钒矿钠化焙烧尾气的方法,包括将固氯剂与钠盐添加剂加入钒矿中造球,在竖炉中钠化焙烧,炉膛下部温度高于上部,炉气在炉内向上运动,与炉料之间呈逆流换热,利用钠盐添加剂分解温度高于固氯剂,炉膛下部分解产生的尾气被炉膛上部分解的固氯剂吸收,反应物与剩余尾气被两级吸附载体与碱液喷淋装置吸收,吸附载体饱和后经洗脱,可循环使用,洗脱液可为沉钒结晶利用。本发明工艺简单,尾气吸收速率高,工艺连续性好,废气便于回收利用,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45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16181.6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 H01M4/96 , H01M4/88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天然石墨制备电极的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对天然石墨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得到含碳量高的石墨;把经过处理后的石墨造球固定在塑料网上,分多层放置在单室微生物电池中做电极使用。本发明用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性能优良,绿色环保。与石墨毡电极相比生产工艺简单,性能更好而且价格便宜,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614516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455127.1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2F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钒废水的后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向提钒废水中加入氯化钠至提钒废水相对于氯化钠饱和;后并加入氨水,通入二氧化碳反应;(2)将步骤(1)的反应液过滤,得到的第一废水和第一固体,所述第一固体烘干煅烧得到碳酸钠;(3)第一废水经蒸发浓缩得到NH3和含有固体氯化钠的固液混合物,该固液混合物经固液分离得到固体氯化钠和第二废水,所述NH3用于配制步骤(1)所述的氨水;(4)第二废水降温后得到含有氯化铵的固液混合物,该固液混合物经固液分离得到固体氯化铵和第三废水;所述第三废水返回步骤(1)中和提钒废水合并后循环使用。本发明不仅使提钒废水变废为宝,而且整个工艺绿色环保,回收效率高,不产生任何有害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98464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03351.4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法联合处理钒矿钠化焙烧尾气的方法,包括将固氯剂与钠盐添加剂加入钒矿中造球,在竖炉中钠化焙烧,炉膛下部温度高于上部,炉气在炉内向上运动,与炉料之间呈逆流换热,利用钠盐添加剂分解温度高于固氯剂,炉膛下部分解产生的尾气被炉膛上部分解的固氯剂吸收,反应物与剩余尾气被两级吸附载体与碱液喷淋装置吸收,吸附载体饱和后经洗脱,可循环使用,洗脱液可为沉钒结晶利用。本发明工艺简单,尾气吸收速率高,工艺连续性好,废气便于回收利用,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155171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12022.4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马光辉 , 王冰 , 杨建国 , 杜昱光 , 张明程 , 黄永东 , 王琪 , 夏宇飞 , 朱玉山 , 齐建成 , 刘冬冬 , 李恩成 , 李颖 , 王倬 , 王双 , 于龙河 , 吴楠 , 朱凯 , 未金花 , 闫雅璐 , 周炜清
IPC: G01N33/569 , G01N33/68 , G01N33/545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COVID-19病毒抗体检测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含该微球的试剂盒,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利用纳米微球作为载体接上冠状病毒蛋白抗原,当交联有抗原的微球与抗体结合后,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聚集在一起,改变了反应液的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进而可以采用肉眼、手机、放大镜以及光镜等简单的仪器观察,根据雾面范围尺寸和黑点的相对占比,判断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同时,也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机场、火车站等关口的快速筛选,有利于产品的快速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169597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610475124.4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元结构式海底小功率供电系统,包括若干个微生物燃料电池,所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和阳极采用整体极板结构,电阻和电线固化在极板内;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由所述微生物燃料电池经串联、并联或混联组成的电池组;所述单元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下部是阳极,上部为阴极,所述阳极置于厌氧沉积物中,所述阴极置于含有溶解氧的液体环境中。本发明隐蔽性好、输出稳定、供电响应快,运行时间长、可靠性高、机动性强,符合现代战争对能源装备提出的特殊要求,在军事及海洋地质环境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5870464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323886.2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阴极修饰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对石墨产品或石墨原矿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氧化石墨烯薄膜;利用微生物对该产物进行加压还原,得到表面被石墨烯修饰的石墨产品或石墨原矿,直接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该阴极修饰方法和传统的涂覆石墨产品的方法相比,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性能均一且稳定,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453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016181.6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天然石墨制备电极的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对天然石墨通过物理化学处理,得到含碳量高的石墨;把经过处理后的石墨造球固定在塑料网上,分多层放置在单室微生物电池中做电极使用。本发明用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性能优良,绿色环保。与石墨毡电极相比生产工艺简单,性能更好而且价格便宜,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