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67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67629.X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 C04B35/80 , C04B35/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钇掺杂的C/C‑ZrC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采用将氧化钇前驱体直接溶于含有碳化锆源溶液的有机溶剂中,混合得到均一溶液后再进行浸渍裂解反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不仅提高了浸渍的效率,同时能够使稀土元素掺杂更加均匀,操作方法更加简便易控制,本发明通过往碳化锆中掺入稀土氧化物不仅可以起到助烧结的作用,还可以稳定烧蚀氧化层主要物质氧化锆的相,防止氧化锆从高温到低温的相转变造成体积变化,从而保持氧化层的完整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2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3777.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F17/241 , H01M8/126 , B82Y30/00 , C01F17/224 , C01F17/235 , C01F17/1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钆源和铈源的混合盐溶液与葡聚糖螯合剂进行络合反应,得到前驱体材料;将所述前驱体材料进行二次煅烧处理,得到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高纯度、高比表面积和小粒径尺寸的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且制备方法简单和可重复性高,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995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1679353.X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钨铜复合材料的热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热防护涂层包括依次设置在钨铜复合材料表面的钨硅基抗氧化粘接层和隔热耐烧层;所述钨硅基抗氧化粘接层中含有除钨外的金属组分,所述金属组分包括Zr元素、Cu元素或Y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隔热耐烧层为Yb2O3和MgO共掺杂的HfO2材料层;所述热防护涂层隔热性能好、抗高温氧化、耐烧蚀、高温组织结构稳定,可用于钨铜复合材料超高温部件抗氧化、隔热及耐烧蚀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05405.1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 C04B35/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复合碳化锆‑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所述稀土碳化锆‑碳化硅陶瓷的质量为100%计,所述复合碳化锆‑碳化硅陶瓷包括5~15%三氧化二钇、60~80%碳化锆和5~35%碳化硅。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化锆源溶液和碳化硅源溶液混合后,依次进行脱溶剂处理和热解处理,得到初步粉体;(2)将钇源与步骤(1)所述初步粉体混合后,进行脱溶剂处理得到陶瓷粉体,对所述陶瓷粉体进行烧结得到所述稀土复合碳化锆‑碳化硅陶瓷。本发明稀土复合碳化锆‑碳化硅陶瓷制备方法高效可控,稀土复合碳化锆‑碳化硅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烧蚀抗性,致密度在99%左右,硬度可高达1200HV0.1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185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7740.1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58 , C04B35/622 , C04B3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SiBCN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改性SiBCN陶瓷复合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SiBCN陶瓷材料85‑95%稀土氧化物5‑15%。本发明通过引入稀土氧化物对SiBCN陶瓷材料进行改性,使其在低于1800℃的温度下便可实现高致密化,并且该改性SiBCN陶瓷复合材料元素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优良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可在极端环境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5618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16691.0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钨铪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稀土钨铪合金的各组分原子百分比为:Y 0.5%‑2.5%、Hf 10%‑30%,余量为W;所述稀土钨铪合金在2000℃下等离子烧蚀60s时,质量烧蚀率≤10.00×10‑3g/(cm2·s)、线烧蚀率≤10.50×10‑3mm/s。本发明采用湿式球磨‑快速热压烧结‑退火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制得稀土钨铪合金,制备方法简便可控,稀土钨铪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烧蚀抗性,致密度在95%以上,硬度HV0.2高达1200。
-
公开(公告)号:CN10423351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93930.5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D01F9/10 , C04B35/565 , C04B35/58 , C04B35/622
Abstract: 复相陶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复相陶瓷纤维组分中含有SiC以及MC和/或MB2,SiC与MC和/或MB2呈均匀弥散分布,其中M为Ti、Zr、Hf中的一种或多种。复相陶瓷纤维以含有M、Si、C、H以及可选择的B元素的单一或复合有机高分子前驱体为原料,利用熔融纺丝技术,通过纤维稳定化、陶瓷化制得多元复相陶瓷纤维。本发明的复相陶瓷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抗氧化性能,可以作为制备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734666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910238263.5
申请日:2009-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3/107
Abstract: 针对目前多晶硅产业中西门子法四氯化硅的催化氢化,高能耗,一次转化率低,设备投资高,而现有专利热等离子法和射频感应等离子法四氯化硅氢化法能耗物耗高,不易实现工业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微波等离子氢化四氯化硅制三氯氢硅和二氯氢硅的方法。起弧气氢气、氩气或二者混合气体在微波激励下形成稳定的冷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炬在起弧气体的流动下形成等离子体射流;将原料气喷射入等离子射流特定区域,形成一个活性粒子消耗区,在该区域四氯化硅被氢化为三氯氢硅。本发明的方法四氯化硅的一次转化率可达到60%左右,产物后续处理简单,对设备和操作控制的要求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0264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04521.2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循环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多晶硅的设备及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所述设备述为快速循环流化床,主要由上升管、多晶硅产品取出口、原料气入口、旋风分离器、气体出口、沉降管、硅晶种加料口、储料罐、物料循环管、流化气入口、反应区温控系统、储料罐温控系统、流量计A和流量计B组成;所述方法为使用所述设备制备多晶硅的方法,通过使含硅原料气热分解或还原产生单质硅并沉积在原料多晶硅颗粒的表面,控制反应温度,使原料多晶硅颗粒逐步长大,得到产品多晶硅粒。所述设备及方法提高了沉积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原料气的转化率并降低能耗;通过流量计调节流化气速度,可以控制得到粒径均一的产品多晶硅。
-
公开(公告)号:CN119955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25849.X
申请日:2025-0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BN纤维增强型防钛火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短切BN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和分散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短切BN纤维;将YH2粉与Al粉混合后进行合金化热处理,得到Y/Al合金粉末;将处理后的短切BN纤维、Y/Al合金粉末和热固性聚酰亚胺混合,将混合物装入模具中进行热压处理,即得。该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和防钛火性,且该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