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0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20518.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5833 , H01Q1/42 , C04B35/5835 , C04B35/622 , C04B35/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致密氮化硼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致密氮化硼陶瓷材料包括主相、第二相和添加剂;所述主相包括h‑BN,所述第二相包括Al2Y4O9,所述添加剂包括短切BN纤维。本发明通过在高致密氮化硼陶瓷材料中添加短切BN纤维来增强BN复合陶瓷材料的强度,同时保持BN陶瓷优异的透波性能,同时Al2Y4O9能够保证在相对低温条件下烧结得到致密度更高的氮化硼陶瓷材料,从而降低能源消耗,短切BN纤维与h‑BN主相结合,能约束h‑BN主相的变形,同时其本身的变形又被h‑BN约束,从而达到相互增强的效果;另外,纤维拔断和裂纹遇纤维或BN晶粒发生偏转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综合作用使得高致密氮化硼陶瓷材料的弯曲强度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31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47348.0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钇铝掺杂的氮化硼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钇铝掺杂的氮化硼纤维为h‑BN相中掺杂Y和Al,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庚二酮铝、庚二酮钇和聚三甲胺基硼烷混合,加热聚合,得到复合前驱体,再进行熔融纺丝、不熔化热处理、脱碳热处理和陶瓷化热处理。本发明提供的钇铝掺杂的氮化硼纤维通过钇铝掺杂改善氮化硼纤维的结晶性能和致密度,提升氮化硼纤维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最高可以达到1.0GPa,弹性模量达到270GPa;制备工艺环保经济,生产成本较低,便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3039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18531.0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583 , C04B35/622 , C04B35/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方氮化硼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六方氮化硼陶瓷包括主相及分散相,所述主相包括h‑BN,所述分散相包括Al2Y4O9;所述六方氮化硼陶瓷的显气孔率≤5%、致密度≥90%;所述制备方法将h‑BN与烧结助剂混合后烧结,得到含有特定晶相成分的高致密六方氮化硼陶瓷,且所得六方氮化硼陶瓷具有≥20.0GPa的弹性模量及≥100MPa的弯曲强度;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有利于制备大尺寸氮化硼陶瓷构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烧结温度,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促进大规模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22906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58503.4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5/5835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陶瓷材料的主相包括立方氮化硼、六方氮化硼和稀土氧化物,所述六方氮化硼的体积分数大于所述立方氮化硼的体积分数,所述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15GPa,所述陶瓷材料的纳米压痕硬度不低于250MPa。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立方氮化硼和稀土氧化物混合后,得到稀土掺杂立方氮化硼的混合粉体;2)对所述混合粉体进行热压烧结,促使发生稀土氧化物催化立方氮化硼向六方氮化硼的原位相转变,得到所述的陶瓷材料。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度和机械性能,该陶瓷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的陶瓷材料机械性能强,致密度高,可应用于透波陶瓷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2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3777.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F17/241 , H01M8/126 , B82Y30/00 , C01F17/224 , C01F17/235 , C01F17/1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钆源和铈源的混合盐溶液与葡聚糖螯合剂进行络合反应,得到前驱体材料;将所述前驱体材料进行二次煅烧处理,得到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高纯度、高比表面积和小粒径尺寸的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且制备方法简单和可重复性高,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