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15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084915.5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IPC: B01J23/08 , B01J23/28 , C07C231/10 , C07C233/56 , C07C269/00 , C07C27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产草酰胺和氨基甲酸甲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化学式表示为:ZnaInbZr(1‑a‑b)O‑M;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Zn、In、Zr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0.01~0.7;b的取值范围是0.01~0.5;为提升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催化剂中还添加了Mo、Al、Ce等助剂。该催化剂的特点是表面同时含有强酸性中心和强碱性中心。这两种具有相反性质的活性中心在特殊的催化剂结构下可以稳定存在,并且协同加速了氨基和酯基的交换速率,使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从而平衡了尿素醇解和草酸二甲酯氨解两个反应的热力学区间,可提高草酸酯和氨基甲酸甲酯的收率,降低甲醇、氨气和碳酸酯等副产物的生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852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894370.X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气体循环利用且气氛可控的CO脱氢净化催化剂评价装置,包括反应气体进气系统A、增压系统B、反应系统C、在线分析系统D和中央处理系统E。本装置优点:①、实现反应气体循环使用,节省大量原料气体;②、反应原料气组分及比例可以根据反应需要配比;③、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可以对反应原料气体和反应尾气实时检测;④、增压系统可以把反应后的低压尾气增压到适合反应的压力,并可以调变反应压力;⑤、中央处理系统可以监控整个反应系统。本发明实现反应过程中反应气氛可控,解决现有CO脱氢净化催化剂评价装置反应后的气体无法循环使用的技术难题,对于发展羰基合成工业中CO气体原料气脱氢净化催化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85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894370.X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气体循环利用且气氛可控的CO脱氢净化催化剂评价装置,包括反应气体进气系统A、增压系统B、反应系统C、在线分析系统D和中央处理系统E。本装置优点:①、实现反应气体循环使用,节省大量原料气体;②、反应原料气组分及比例可以根据反应需要配比;③、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可以对反应原料气体和反应尾气实时检测;④、增压系统可以把反应后的低压尾气增压到适合反应的压力,并可以调变反应压力;⑤、中央处理系统可以监控整个反应系统。本发明实现反应过程中反应气氛可控,解决现有CO脱氢净化催化剂评价装置反应后的气体无法循环使用的技术难题,对于发展羰基合成工业中CO气体原料气脱氢净化催化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235492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476091.X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NO选择氧化脱除CO原料气中氢气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NO完全或部分替代O2作为氧化剂,通过选择氧化反应脱除CO原料气中的H2杂质。该技术方法包括两段脱氢流程,分别由两种具有不同成分和效能的催化剂驱动,通过分层脱氢可以灵活控制尾气中NO、N2O和O2的比例,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后续CO合成工艺对原料气成分的要求做出具体调整,使整套工艺具备更高的效率和可操作性,解决原有脱氢工艺中存在的O2过量、后续CO合成工艺中存在的亚硝酸酯易分解等问题。该方法可应用于草酸酯、碳酸酯、乙二醇合成用CO原料气的脱氢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42316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848508.6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IPC: B01J23/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制乙二醇脱氢净化过程紧急停车时催化剂的保护方法,所述的催化剂是PdO‑CeO2/Al2O3催化剂。该保护方法是在煤制乙二醇脱氢净化催化剂反应装置中进行。遇到突发情况需紧急停车保护时,首先切断O2进气气路,防止在脱氢净化反应器内继续发生氧化放热反应,停止对反应物料进行预热处理,通入常温的反应物料来移热,再通入低温移热介质来实现快速降温,同时通入惰性气体、逐渐降低CO原料气的空速,待温度降低后用惰性气体保护。用该保护方法处理的催化剂与突发情况前的催化剂活性相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物耗少,能耗低,所进行的操作不会对煤制乙二醇其它工艺单元产生影响,尤其适合于工业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42316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48508.6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IPC: B01J23/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63 , B01J23/002 , B01J2523/00 , B01J2523/31 , B01J2523/3712 , B01J2523/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制乙二醇脱氢净化过程紧急停车时催化剂的保护方法,所述的催化剂是PdO-CeO2/Al2O3催化剂。该保护方法是在煤制乙二醇脱氢净化催化剂反应装置中进行。遇到突发情况需紧急停车保护时,首先切断O2进气气路,防止在脱氢净化反应器内继续发生氧化放热反应,停止对反应物料进行预热处理,通入常温的反应物料来移热,再通入低温移热介质来实现快速降温,同时通入惰性气体、逐渐降低CO原料气的空速,待温度降低后用惰性气体保护。用该保护方法处理的催化剂与突发情况前的催化剂活性相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是操作简单,物耗少,能耗低,所进行的操作不会对煤制乙二醇其它工艺单元产生影响,尤其适合于工业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61803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71414.2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 B01J23/46 , B01J29/12 , C07C45/68 , C07C4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气制备乙醇醛的负载型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采用的方法是先将铑前驱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配制成铑溶液,经超声分散获得高分散活性组分溶液,将载体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浸渍吸附,后除去多余的活性组分溶液,干燥、洗涤、干燥得到负载型铑催化剂。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负载型铑催化剂应用于合成气制乙醇醛反应,与现有均相铑催化剂相比,具有的特点是贵金属易回收、催化剂可循环利用、产品纯度高、催化活性高,突破了均相催化剂贵金属回收和循环利用难的缺点,解决了均相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9284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436486.3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IPC: C01B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一氧化碳原料气还原催化剂及净化处理CO的开车方法,本方法在一氧化碳原料气脱氢净化装置中进行,所述的催化剂是PdO-Ag2O/Al2O3催化剂。本方法先以惰性气体预处理催化剂以除去催化剂吸附的水和有机物等,再以一氧化碳原料气作为还原气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及氧化脱氢净化制备高纯CO。采用本方法预处理及还原的催化剂性能优越,能把CO原料气中少量的H2脱除到100ppm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一氧化碳原料气体作为还原气体代替传统的H2–N2混合气体或纯氢气对催化剂进行还原,预处理及还原温度低,置换气体用量少,预处理及还原效果好,过程简单,环境友好,尤其适合于工业装置。脱氢后的CO主要用于羰基合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284286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82739.5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选择性氧化反应深度脱除工业CO合成气中少量H2的溶胶凝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工艺。以氯化钯为钯源、将氯化钯溶解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并按一定比例加入异丙醇铝、水和硝酸,在一定温度下形成溶胶。将此溶胶在一定温度下胶凝形成凝胶,在一定温度下烘干、焙烧即得所需催化剂。本法制备的催化剂的优点在于,活性组分分布均匀,降低了贵金属钯盐的使用量,反应条件温和,无剧烈放热及飞温现象,催化剂性能优越,可以将工业CO合成气中的H2脱除至100ppm以下,能有效解决羰基合成工艺中对CO气体纯度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47932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659133.2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水气变换法制取CO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表示式为Pd‑I/CeO2,其中Pd的质量百分数为1~4wt.%,表面I/Pd摩尔比为0.2~0.5。本发明通过精细控制催化剂的制备过程,首先通过氯原子扩充氧化铈晶格,再将碘原子掺杂进催化剂中,最后通过氧化‑还原循环过程脱除过度掺杂的碘元素,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催化剂。本催化剂用于逆水气变换法制取CO反应中,400~600℃的反应区间CO的转化率为26.2~50%,CO的选择性为97~99%。明显高于现有催化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