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链霉菌及其菌剂的生产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14093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164967.9

    申请日:2013-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分离自活性污泥的链霉菌,及其菌剂的低成本生产方法和用于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菌株是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株丝状细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S05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7094。本发明利用甘薯淀粉废水作为发酵培养基,大规模培养链霉菌,制备液体菌剂,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还可以使甘薯淀粉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本发明生产的菌剂用于投加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曝气池中,可以有效防治污泥膨胀的发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高效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5496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07120.2

    申请日:2011-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分离自活性污泥的能够高效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Gordonia sp.QH-11菌株,并提供菌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5276,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N641798。菌剂的生产方法包括5个步骤:培养基配制、菌种活化、液体种子制备、液态发酵、菌剂制备,发酵培养基以甘薯淀粉废水为主要原料。本发明技术方案生产的降解菌剂,生产成本低廉,能高效降解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一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降解菌及其菌剂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77403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54302.5

    申请日:2010-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分离自活性污泥的能够高效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细菌菌株,并提供其菌剂的生产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经鉴定这株菌为Diaphorobacter sp.,并将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345,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了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HQ588349。其菌剂的生产方法包括5个步骤:培养基配制、菌种活化、液体种子制备、液态发酵、菌剂制备。由本发明技术方案生产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剂能高效降解环境中的常见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一种利用观赏植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1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64331.2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观赏植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将不同种类的观赏植物的种子放于不同浓度的六价铬溶液中培养,测试发芽率,筛选出对六价铬耐受植物种子;将耐受植物种子播种到铬污染土壤中,生长成耐受植株;待耐受植株的花期过后进行整株收割,测试根系和植株的铬含量;以及通过多次种植收割耐受植株,用于移除铬污染土壤中的铬,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

    纤维微菌及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85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399636.7

    申请日:2016-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微菌及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应用,其为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GTM1,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点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入册的编号为CGMCC No.12346,保藏日期为2016年4月15日。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微菌GTM1对高浓度含铬废水(1000mg/L六价铬)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24h内由1000mg/L降低到140mg/L,还原率为86%。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微菌GTM1对六价铬具有还原作用,将其用于铬污染水体的修复,可以促进可利用铬向难利用铬的转化,降低铬的毒性。

    一株链霉菌及其菌剂的生产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140934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164967.9

    申请日:2013-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分离自活性污泥的链霉菌,及其菌剂的低成本生产方法和用于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菌株是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株丝状细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S05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7094。本发明利用甘薯淀粉废水作为发酵培养基,大规模培养链霉菌,制备液体菌剂,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还可以使甘薯淀粉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本发明生产的菌剂用于投加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曝气池中,可以有效防治污泥膨胀的发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株具有脱氮功能的红球菌及其菌剂的生产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140935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165610.2

    申请日:2013-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具有去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功能的红球菌,及其菌剂的低成本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菌株是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株高效脱氮菌——红球菌(Rhodococcus sp.)YY12菌株,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6924。本发明利用味精废水作为发酵培养基,大规模培养红球菌,并制备具有高效去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微生物菌剂,该工艺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还可以使味精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本发明生产的菌剂用于水产养殖,不仅可以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水产品的产量,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产碱菌及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1100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426026.1

    申请日:2016-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碱菌及其对含铬废水处理的应用,其为产碱菌Alcaligenes sp.GTM2,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点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入册的编号为CGMCC No.12347,保藏日期为2016年4月15日。本发明提供的产碱菌GTM2对六价铬具有还原作用:在24h内由1000mg/L降低到110mg/L,还原率为89%;向低浓度(1~50mg/L)六价铬水体中直接投加1%Alcaligenes sp.GTM2菌体具有较强还原能力,还原率为28~56%左右,因此将其用于铬污染水体的修复,可以促进可利用铬向难利用铬的转化,降低铬的毒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