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8148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08936.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IPC: E03F5/02 , E03F5/10 , E03F3/02 , E03F3/04 , C02F3/12 , C02F3/32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管网溢冒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若干导流管,若干导流管的入口与常发生溢冒现象的污水检查井的出口连接,用于将常发生溢冒现象的污水检查井溢出的污水导流出去;若干生态净化塘,若干生态净化塘的入口与若干导流管的出口连接,用于对导流管导入的污水进行初步净化;若干生态导流渠,若干生态导流渠的入口与若干生态净化塘的出口连接,用于对若干生态净化塘初步净化后的污水再次进行净化并排入河道和/或湖泊水体。该系统在中、强度降雨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将原污水管网系统中滞留的雨污混合水就近导流至生态处理系统,极大地避免了因检查井溢冒对周边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374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233588.4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际微生物与植物协同净化空气中臭氧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植物叶片提取物和马铃薯淀粉废水为主要原料制备培养基,培养叶际植物促生菌,制备植物促生菌接种剂,在植物叶片上接种植物促生菌再将接种了植物促生菌的盆栽植物均匀摆放在臭氧污染的室内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可达到叶际微生物与植物协同净化空气的效果。该方法利用叶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作用,净化空气中臭氧的效率高,且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2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86280.9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纳米线的诱导表达和纯化方法,属于蛋白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机械或者震荡的方式剪切微生物纳米线,然后通过乙醇胺悬浮和硫酸铵沉淀的方法反复纯化,最终获得的微生物纳米线尺寸均一、形貌结构保持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98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13865.7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溶藻菌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22,溶藻菌液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22的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制备得到;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具有除藻作用,而非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除藻作用,更便于实际应用;且制备溶藻菌液时将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接种至培养基,然后于恒温震荡箱中培养到稳定期得到溶藻菌液,制备方法简单;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可使铜绿微囊藻细胞膜破裂,细胞结构遭到破坏;采用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制备得到的溶藻菌液可降低蓝藻的叶绿素含量,有效控制水华暴发,具有高效性、生物特异性、环境友好性并且可生物降解。采用该溶藻菌液控制蓝藻水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强,无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9197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06890.4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9/14 ,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 C02F101/32 , C02F3/00
Abstract: 一种厌氧脱氮与甲烷去除装置及方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厌氧脱氮与甲烷去除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内部接种有厌氧氨氧化污泥和反硝化型厌氧甲烷硝化污泥;进水泵,与所述厌氧反应器连通,用于向所述厌氧反应器内输送含有甲烷、氨氮和亚硝态氮的污水;其中,所述污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在厌氧氨氧化污泥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硝态氮,所述亚硝态氮和厌氧氨氧化产生的硝态氮在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污泥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甲烷在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污泥的作用下被去除。本发明还提供了厌氧脱氮与甲烷去除的方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高氨氮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5724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26312.3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撬装式岸边配料站及水体净化系统。具体地,所述撬装式岸边配料站包括:底座和至少一配料单元;所述底座包括撬装部和承载板;所述撬装部用于实现撬装;所述承载板用于设置所述至少一配料单元;所述配料单元包括罐体、搅拌组件和外送泵;所述罐体和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且能够对所述罐体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所述外送泵设置于与所述罐体相连的配料输送管上,用于排出搅拌均匀的原料。利用撬装部实现整个底座及其上的所述至少一配料单元的撬装,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配料单元能够灵活的移动便于运输至岸边,从而实现在岸边完成配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80368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288117.7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A61L9/013 , A61L9/012 , B09B3/00 , A61L101/56 , A61L101/34
Abstract: 一种液体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该液体除臭剂包含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10.0~20.0%的马尾草植物提取物、0.3~0.8%的愈创木酚、2.0~3.0%的茶多酚,以及余量的溶剂。该液体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均十分简便,除臭效果好,持续时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950498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610282573.7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氮副球菌的生产方法及其生物脱氮方法,包括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甘薯淀粉废水的pH至5.0~7.0,再于110~126℃条件下灭菌10~35分钟,作为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向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中接种斜面保存的脱氮副球菌菌株,然后于25~30℃,150~20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20~30小时,得到液体种子;向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中接种2~10%的液体种子,然后于25~30℃条件下振荡培养18~30小时。本发明选择低廉的甘薯废水作为脱氮副球菌的发酵底物,从而减少企业的污染治理投入,同时又可降低脱氮副球菌的生产成本,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114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710015040.7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农村型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包括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单元;计算各个控制单元的入河负荷量、河道内源和流域的入河负荷总量、河道内源总量,其中,所述入河负荷量包括入河工业点源负荷量和入河农业面源负荷量之和;计算各个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和流域的水环境总容量;计算各个控制单元的污染负荷拟定削减量和流域的污染负荷拟定削减总量;实施控源减排工程;实施流域智慧水务运行管理与保障工程。本发明以典型农村区域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河道内源污染为核心要素,以最小的经济投入分别实施控源截污、农业综合防控与河流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实现区域水体黑臭消除与现代工、农业协调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43577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34511.0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插入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露出于土壤,另一端插入所述土壤中,所述管道上开设有通气孔;将还原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或者还原性气体通入所述管道内,并使所述还原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或者还原性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土壤中,对土壤进行气相淋洗。本发明采用气相淋洗的方式实现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还原稳定化,气相淋洗所采用还原性气体均为价格低廉易得的气体,气相淋洗的操作简单易行,而且对于原位土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和对土壤性质的破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