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8148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08936.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IPC: E03F5/02 , E03F5/10 , E03F3/02 , E03F3/04 , C02F3/12 , C02F3/32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管网溢冒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若干导流管,若干导流管的入口与常发生溢冒现象的污水检查井的出口连接,用于将常发生溢冒现象的污水检查井溢出的污水导流出去;若干生态净化塘,若干生态净化塘的入口与若干导流管的出口连接,用于对导流管导入的污水进行初步净化;若干生态导流渠,若干生态导流渠的入口与若干生态净化塘的出口连接,用于对若干生态净化塘初步净化后的污水再次进行净化并排入河道和/或湖泊水体。该系统在中、强度降雨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将原污水管网系统中滞留的雨污混合水就近导流至生态处理系统,极大地避免了因检查井溢冒对周边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98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13865.7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溶藻菌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22,溶藻菌液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22的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制备得到;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具有除藻作用,而非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除藻作用,更便于实际应用;且制备溶藻菌液时将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接种至培养基,然后于恒温震荡箱中培养到稳定期得到溶藻菌液,制备方法简单;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可使铜绿微囊藻细胞膜破裂,细胞结构遭到破坏;采用寡氧单胞菌菌株KT48制备得到的溶藻菌液可降低蓝藻的叶绿素含量,有效控制水华暴发,具有高效性、生物特异性、环境友好性并且可生物降解。采用该溶藻菌液控制蓝藻水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强,无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7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19292.X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科(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浙江东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通路的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包括:固相萃取单元、样品储存单元、溶剂储存单元、气体储存单元以及集成控制单元,所述样品储存单元、所述溶剂储存单元以及所述气体储存单元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固相萃取单元相连通,所述集成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本申请通过采用集成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样品储存单元内的样品、溶剂储存单元内的溶剂和气体储存单元内的惰性气体的输送顺序和输送状态,自动将样品、溶剂以及惰性气体定量输送至固相萃取单元内进行固相萃取,从而将样品中PAEs提取出来,相较于现有的萃取装置,本申请中的自动固相萃取系统的萃取精度较高,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缩短样品的萃取时间,节省人力与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5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73303.9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气泡强化藻水分离的方法,包括将纳米气泡发生设备在气浮池原位产生纳米气泡引入藻水气浮过程,同时结合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絮凝除藻材料来提高藻水分离的效率;将纳气泡气浮代替传统的气浮过程,提升传质效果,减少占地面积,同时由于纳米气泡溃灭时能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氧化效果增强,实现同步消减蓝藻破裂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且纳米气泡安全无污染,可大大降低能耗和药耗,同时结合生态安全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进一步提高藻水分离的效率,降低藻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2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811503217.9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0 , C02F103/20
Abstract: 提升了氨氮和COD的脱除效果,大大降低了剩余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畜禽废水处理的系统和 污泥产量、曝气量需求和能耗投入。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除碳产甲烷单元、缺氧反应单元、厌氧氨氧化单元和好氧反应单元;所述厌氧除碳产甲烷单元包括厌氧反应池A;所述缺氧反应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曝气装置A、填料A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氨氧化单元包括厌氧反应池B、曝气装置B和填料B;所述好氧反应单元包括好氧反应池、曝气装置C和填料C。本发明的系统通过填料的设置以及各反应单元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溶解氧浓度和活性(56)对比文件王元月等.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分析.环境科学学报.2013,第33卷(第09期),第2359-2368页.胡超.脱氮工艺在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8,第3卷(第06期),第31-34页.
-
公开(公告)号:CN1168039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267715.8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和底泥同步治理的方法。包括:提供三元复合材料和携氧覆盖材料;将三元复合材料喷洒至富营养化水体,使三元复合材料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细胞形成絮体并沉降;将携氧覆盖材料喷洒至富营养化水体,使携氧覆盖材料在上覆水与底泥的界面处形成携氧覆盖层,覆盖絮体。在水体中形成絮凝剂‑粘土矿物‑功能微生物‑携氧覆盖层四元复合材料。利用携氧覆盖层材料在较长时间段内缓慢的向水体和泥水界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并改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实现高效除藻除浊同时防控蓝藻复苏和内源污染的二次释放,兼具生态安全性以及长效性,可大规模应用于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富营养化水体的藻华治理和底泥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62819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466270.2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射阳乐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在土壤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该生物炭以果蔬废弃物压榨液为原料,并将果蔬废弃物压榨液混凝沉淀,混凝沉淀物经由碳化制成生物炭,制备方法简单。将该生物炭施用于土壤中,既可以实现果蔬废弃物压榨液“碳固定”与“资源化”双重目标,又可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33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0313565.5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理蓝藻水华的复合材料及其用途。具体地,所述复合材料包括黏土矿物、絮凝剂和功能微生物;其中,所述功能微生物负载于所述黏土矿物上;所述絮凝剂包裹所述黏土矿物。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通过构建黏土矿物‑絮凝剂‑功能微生物三元复合材料,利用黏土矿物和絮凝剂沉降蓝藻,利用功能微生物抑制蓝藻复苏并降解藻源性污染物;能够在实现高效除藻除浊同时防控蓝藻复苏和藻源性污染物的释放,兼具生态安全性以及长效性,可大规模应用于湖泊等天然水体藻华治理,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09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62744.X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科环泽(山东)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驳岸与水生植物耦合的河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在河道上游设置仿木桩护岸,河道中游设置生态石笼护岸,河道下游设置植草砖护岸。分别在上游、中游和下游交替布设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该方法通过生态驳岸的配置使用为水生植物的定植奠定了基础;水生植物的组合栽种提高河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本发明适用于低污染水平水体的末端治理或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净化,还适用于修复生态系统受损水体,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的手段,具有对水流变化和季节变化适应性好,耐污能力及污染物去除能力强,还具有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和方便管理和维护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982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0913865.7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溶藻菌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22,溶藻菌液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722的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制备得到;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具有除藻作用,而非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除藻作用,更便于实际应用;且制备溶藻菌液时将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接种至培养基,然后于恒温震荡箱中培养到稳定期得到溶藻菌液,制备方法简单;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可使铜绿微囊藻细胞膜破裂,细胞结构遭到破坏;采用寡养单胞菌菌株KT48制备得到的溶藻菌液可降低蓝藻的叶绿素含量,有效控制水华暴发,具有高效性、生物特异性、环境友好性并且可生物降解。采用该溶藻菌液控制蓝藻水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强,无二次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