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39754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234200.5
申请日:2010-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8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N结构MOSFET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体硅衬底上生长缓冲层,然后利用栅区光刻版,采用与栅区光刻工艺所用光刻胶极性相反的光刻胶进行光刻,使有源区上用于形成栅区的位置露出,再进行氢氦离子注入,去除光刻胶后经退火在栅区位置下面的有源区内形成空洞层;最后去除缓冲层,进行标准的CMOS工艺。该方法实现了仅仅在MOS沟道下面具有空洞层的SON结构MOSFET,且并不影响源漏区工艺;使用标准CMOS工艺现有的栅区光刻版进行氢氦注入窗口的定义,不必制备额外的光刻版,并且实现了空洞层和栅区位置的准自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33975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010234200.5
申请日:2010-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36 , H01L21/8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N结构MOSFET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体硅衬底上生长缓冲层,然后利用栅区光刻版,采用与栅区光刻工艺所用光刻胶极性相反的光刻胶进行光刻,使有源区上用于形成栅区的位置露出,再进行氢氦离子注入,去除光刻胶后经退火在栅区位置下面的有源区内形成空洞层;最后去除缓冲层,进行标准的CMOS工艺。该方法实现了仅仅在MOS沟道下面具有空洞层的SON结构MOSFET,且并不影响源漏区工艺;使用标准CMOS工艺现有的栅区光刻版进行氢氦注入窗口的定义,不必制备额外的光刻版,并且实现了空洞层和栅区位置的准自对准。
-
公开(公告)号:CN101986435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212134.1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78 , H01L27/1207 , H01L29/0653 , H01L29/1054 , H01L29/78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浮体及自加热效应的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MOS器件结构,包括Si衬底和位于Si衬底之上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沟道以及分别位于沟道两端的源区和漏区,在沟道之上设有栅区,在源区与Si衬底之间,以及漏区与Si衬底之间分别设有绝缘埋层,在沟道与Si衬底之间设有SiGe隔层。该MOS器件结构的沟道可以通过SiGe隔层向Si衬底导电导热,防止了器件的浮体效应及自加热效应;在源区及漏区与Si衬底之间保留绝缘埋层,可减小源漏区的寄生电容。该器件结构采用Si\SiGe\Si外延层通过刻蚀、掺杂、选择性刻蚀、填充绝缘介质等工艺制备,其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08214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532715.3
申请日:2010-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2 , H01L27/12 , H01L29/739 , H01L29/06 , H01L21/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03 , H01L21/84 , H01L27/02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I电路中的ESD保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结构包括SOI衬底以及位于SOI衬底上的栅控二极管ESD保护器件,其中,所述栅控二极管ESD保护器件包括:正极、负极、沟道、栅介质层和栅极;所述正极和负极分别位于沟道两端,所述栅介质层和栅极依次位于沟道之上;所述沟道由N型区和P型区组成,且所述N型区与P型区形成纵向的PN结结构。本发明通过离子注入形成纵向大面积PN结进行ESD设计,大大增加了PN结面积,提高了大电流释放能力,实现了与体硅ESD电路相媲美的集成度,改善了SOI电路中ESD的鲁棒性。其制造工艺成本低,与传统SOI电路完全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01986435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010212134.1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78 , H01L27/1207 , H01L29/0653 , H01L29/1054 , H01L29/78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浮体及自加热效应的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该MOS器件结构,包括Si衬底和位于Si衬底之上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沟道以及分别位于沟道两端的源区和漏区,在沟道之上设有栅区,在源区与Si衬底之间,以及漏区与Si衬底之间分别设有绝缘埋层,在沟道与Si衬底之间设有SiGe隔层。该MOS器件结构的沟道可以通过SiGe隔层向Si衬底导电导热,防止了器件的浮体效应及自加热效应;在源区及漏区与Si衬底之间保留绝缘埋层,可减小源漏区的寄生电容。该器件结构采用Si\SiGe\Si外延层通过刻蚀、掺杂、选择性刻蚀、填充绝缘介质等工艺制备,其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996999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63965.1
申请日:2010-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108 , H01L21/82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087 , H01L29/66181 , H01L29/9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扩展型沟槽的DRAM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结构包括PMOS晶体管和与其源极相连的沟槽电容器,该沟槽电容器包括半导体衬底、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沟槽、电介质层和多晶硅层,沟槽位于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内,深入至半导体衬底,其侧壁剖面为梳齿形,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作为沟槽电容器的下极板,电介质层位于沟槽内壁表面,多晶硅层填充于沟槽内作为沟槽电容器的上极板;在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之上还制备有N型Si层,所述PMOS晶体管制作于该N型Si层上。本发明方法用掺杂和外延技术交替生长P型SiGe层和P型Si层并用选择性刻蚀制作出梳齿形的侧壁,改进了DRAM中深槽式电容器的结构,简化了制作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1924138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12125.2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7626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78 , H01L27/1207 , H01L29/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浮体及自加热效应的MOS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MOS器件结构,包括Si衬底和位于Si衬底之上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沟道以及分别位于沟道两端的源区和漏区,在沟道之上设有栅区,在源区、漏区及沟道两侧与Si衬底之间设有绝缘埋层,在沟道中部与Si衬底之间设有SiGe隔层。该MOS器件结构的沟道可以通过SiGe隔层向Si衬底导电导热,防止了器件的浮体效应及自加热效应;在源漏区及沟道两侧与Si衬底之间保留绝缘埋层,可减小源漏区的寄生电容。该器件结构采用Si\SiGe\Si外延层通过刻蚀、掺杂、选择性刻蚀、填充绝缘介质等工艺制备,其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924138B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010212125.2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7626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78 , H01L27/1207 , H01L29/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浮体及自加热效应的MOS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MOS器件结构,包括Si衬底和位于Si衬底之上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沟道以及分别位于沟道两端的源区和漏区,在沟道之上设有栅区,在源区、漏区及沟道两侧与Si衬底之间设有绝缘埋层,在沟道中部与Si衬底之间设有SiGe隔层。该MOS器件结构的沟道可以通过SiGe隔层向Si衬底导电导热,防止了器件的浮体效应及自加热效应;在源漏区及沟道两侧与Si衬底之间保留绝缘埋层,可减小源漏区的寄生电容。该器件结构采用Si\SiGe\Si外延层通过刻蚀、掺杂、选择性刻蚀、填充绝缘介质等工艺制备,其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996999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10263965.1
申请日:2010-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108 , H01L21/82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087 , H01L29/66181 , H01L29/9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扩展型沟槽的DRAM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结构包括PMOS晶体管和与其源极相连的沟槽电容器,该沟槽电容器包括半导体衬底、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沟槽、电介质层和多晶硅层,沟槽位于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内,深入至半导体衬底,其侧壁剖面为梳齿形,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作为沟槽电容器的下极板,电介质层位于沟槽内壁表面,多晶硅层填充于沟槽内作为沟槽电容器的上极板;在交替排列的P型SiGe层和P型Si层之上还制备有N型Si层,所述PMOS晶体管制作于该N型Si层上。本发明方法用掺杂和外延技术交替生长P型SiGe层和P型Si层并用选择性刻蚀制作出梳齿形的侧壁,改进了DRAM中深槽式电容器的结构,简化了制作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2098028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07239.X
申请日:2010-10-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晶向SOI工艺的CMOS环形振荡器及制备方法,该振荡器包括:SOI衬底以及制作在SOI衬底上的CMOS器件;所述CMOS器件包括:NMOS器件和PMOS器件;所述NMOS器件的沟道采用(100)晶面硅材料,所述PMOS器件的沟道采用(110)晶面硅材料。该器件可以通过在混合晶向的SOI衬底上开设窗口外延底层硅,从而在(100)晶面的顶层硅和(110)外延硅层上分别制作NMOS器件和PMOS器件。本发明可以减少CMOS环形振荡器中CMOS晶体管宽度,增大集成密度,降低非门传输延迟时间,增大振荡频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