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0994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74377.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冲击剪切模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剪切‑渗流耦合的动态冲击剪切装置,静态加载框架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岩石模拟件的试验腔,静态加载框架的一侧连接节理渗流模块,远离节理渗流模块的一侧对应连接渗流盒;静态加载模块包括四个加载件,入射杆平行于其中一个水平分布的加载件,入射杆的一端伸入静态加载框架后抵触在第一试块的外壁,另一端对应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向入射杆供气,子弹通过入射杆提高动能后冲击第一试块。同时具备渗流和冲击剪切的功能,更加贴合复杂地质环境,揭示深部岩石赋水条件下的动态剪切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74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96438.0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维粗糙裂隙非线性流场模拟方法和系统,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三维粗糙裂隙上侧壁面的三维坐标,生成三维粗糙裂隙的初始几何开度场;使用带开度时变项的Reynolds方程来描述裂隙中线性流场的水头分布,将Forchheimer方程嵌入带开度时变项的Reynolds方程中,得到用于描述非线性流场的改进Reynolds方程,基于预设的边界条件和三维粗糙裂隙的初始几何开度场,求解改进Reynolds方程控制下非线性流场的水头分布。通过将Forchheimer方程嵌入Reynolds方程,改进对非线性流场的描述能力,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和预测三维粗糙裂隙中的流体行为,不仅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同时也为开展三维粗糙裂隙长期溶蚀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74377.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冲击剪切模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剪切‑渗流耦合的动态冲击剪切装置,静态加载框架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岩石模拟件的试验腔,静态加载框架的一侧连接节理渗流模块,远离节理渗流模块的一侧对应连接渗流盒;静态加载模块包括四个加载件,入射杆平行于其中一个水平分布的加载件,入射杆的一端伸入静态加载框架后抵触在第一试块的外壁,另一端对应连接有气缸通过气缸向入射杆供气,子弹通过入射杆提高动能后冲击第一试块。同时具备渗流和冲击剪切的功能,更加贴合复杂地质环境,揭示深部岩石赋水条件下的动态剪切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8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25767.1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美亚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2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锚固剂封装结构及锚固施工方法,包括用于装放树脂锚固剂的封装薄膜袋,封装薄膜袋的前端设有牵引孔,封装薄膜袋的后端设有易碎带,封装薄膜袋在受到锚杆的旋压时能够在易碎带处被撕裂;还包括设在封装薄膜袋前端的聚集装置,聚集装置包括与封装薄膜袋外圆周贴合的壳体、薄膜收缩台和发条弹簧组件,薄膜收缩台设在壳体内并将封装薄膜袋与发条弹簧组件隔开,发条弹簧组件接有牵引带,牵引带的另一端穿过薄膜收缩台连接到牵引孔;在封装薄膜袋未被撕裂时,发条弹簧组件通过牵引带对封装薄膜袋产生拉力。施工方法中通过锚杆将易碎带破坏,使得牵引带能够将封装薄膜袋聚集,从而使锚固材料在后续锚杆杆体搅拌作用下更均匀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7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596438.0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维粗糙裂隙非线性流场模拟方法和系统,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三维粗糙裂隙上侧壁面的三维坐标,生成三维粗糙裂隙的初始几何开度场;使用带开度时变项的Reynolds方程来描述裂隙中线性流场的水头分布,将Forchheimer方程嵌入带开度时变项的Reynolds方程中,得到用于描述非线性流场的改进Reynolds方程,基于预设的边界条件和三维粗糙裂隙的初始几何开度场,求解改进Reynolds方程控制下非线性流场的水头分布。通过将Forchheimer方程嵌入Reynolds方程,改进对非线性流场的描述能力,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和预测三维粗糙裂隙中的流体行为,不仅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同时也为开展三维粗糙裂隙长期溶蚀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0217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39761.2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富水软岩隧道的可排水中空内注式树脂锚杆,树脂锚杆安装在岩土体的钻孔内,树脂锚杆包括相连接的中空杆体和中空钻头,中空杆体内部和中空钻头内部之间通过分隔圆台进行分隔;中空杆体的外壁与内壁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布置的排水通道,若干排水通道沿中空杆体周向设置,排水通道内设有吸水芯,中空杆体的外壁开设有同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中空杆体的底部侧壁开设有树脂锚固剂通过孔;中空钻头侧壁开设有排水孔道,中空钻头内部分别同排水孔道和排水通道连通,中空钻头内部填充有吸水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锚固与排水的一体化,减少了单独设置排水设施的需要,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和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0721.X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山东华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锚杆径向冲击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杆落锤式径向冲击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门型框架;提升机构,提升机构设置在门型框架中;落锤组件,落锤组件沿竖直方向导向设置在门型框架中;锚杆固定架,锚杆固定架设置在落锤组件的下方,锚杆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与自由端,在锚杆固定架的自由端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组件;试验锚杆的一端固定在锚杆固定架的固定端,试验锚杆上安装力学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动组件上;试验锚杆垂直于落锤组件的下落方向。该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锚杆径向冲击力学特性,能评估锚杆在冲击作用下的性能和稳定性,且保证力学传感器的始终能够精准测量锚杆受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554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410039155.X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属于隧道物理模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试验部件,所述试验部件包括反力支撑架,反力支撑架内设置有模型制备箱,用于制造隧道试验用的物理模型,模型制备箱宽度可调,以改变制作物理模型的厚度;加载系统,所述加载系统至少包括设置在模型制备箱后侧、左侧、右侧以及底部的施力构件;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设置在试验部件一侧,用于将相似材料进行运送最终填充进模型制备箱;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搅拌仓体及与搅拌仓体转动配合的搅拌部件;用于解决现有的试验装置制作试验模型时试验成本较高,同时人工填料的方式造成劳动强度大试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606667.5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杆锁具及锚杆预应力试验装置,属于锁具技术领域,所述锚杆锁具包括用于与锚杆螺纹连接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至少具有两个分瓣体,全部的分瓣体周向环绕设置构成筒体结构,任意相邻两个分瓣之间活动连接,至少一个活动连接的方式为通过锁扣单元可拆卸连接;锚杆锁具还包括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设置在筒体结构与锚杆之间和/或者设置在筒体结构一侧,用于径向和/或轴向压紧筒体结构以保证筒体结构与锚杆的稳定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锚杆锁具由于不方便拆卸造成应力传感器受损、锁具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41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929078.0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对拉锚索。对拉锚索贯穿设置在隧道左、右洞室之间的中岩墙上,用于提高中岩墙的结构稳定性;对拉锚索中部为锚固段,沿远离锚固段的方向,在锚固段两侧,依次对称分布恒阻段、夹持段;恒阻段包括恒阻套筒、第一恒阻体、第二恒阻体;恒阻套筒设有朝向中岩墙内部,直径不断减小的内锥面;第一恒阻体过盈设置在恒阻套筒与锚索本体之间,以提高其最大静摩擦力,降低磨损速度,另配合内锥面的楔紧作用,可持续提供支护抗力,第二恒阻体适配设置在第一恒阻体与恒阻套筒底部之间;当第一恒阻体移动至与第二恒阻体抵触时,第二恒阻体与内锥面配合,接力为中岩墙继续提供支护抗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