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锁具及锚杆预应力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606667.5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杆锁具及锚杆预应力试验装置,属于锁具技术领域,所述锚杆锁具包括用于与锚杆螺纹连接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至少具有两个分瓣体,全部的分瓣体周向环绕设置构成筒体结构,任意相邻两个分瓣之间活动连接,至少一个活动连接的方式为通过锁扣单元可拆卸连接;锚杆锁具还包括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设置在筒体结构与锚杆之间和/或者设置在筒体结构一侧,用于径向和/或轴向压紧筒体结构以保证筒体结构与锚杆的稳定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锚杆锁具由于不方便拆卸造成应力传感器受损、锁具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一种锚杆锁具及锚杆预应力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672667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1304952.3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锁具及锚杆预应力试验装置,属于锁具技术领域,所述锚杆锁具包括用于与锚杆螺纹连接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至少具有两个分瓣体,全部的分瓣体周向环绕设置构成筒体结构,任意相邻两个分瓣之间活动连接,至少一个活动连接的方式为通过锁扣单元可拆卸连接;锚杆锁具还包括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设置在筒体结构与锚杆之间和/或者设置在筒体结构一侧,用于径向和/或轴向压紧筒体结构以保证筒体结构与锚杆的稳定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锚杆锁具由于不方便拆卸造成应力传感器受损、锁具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点云的岩体迹线自动提取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693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54203.9

    申请日:2024-08-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点云的岩体迹线自动提取方法和系统,属于岩土工程/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获取规则体点云数据以及岩体点云数据,基于诱导迁移学习思想,将规则体点云数据作为源域,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训练通用的迹线特征点提取模型,然后将训练好的迹线特征点提取模型迁移到目标域,即实际的岩体点云,对岩体点云迹线特征点进行粗提取,再依次进行岩体迹线特征点精提取、特征点连线、迹线合并处理,得到最终的岩体迹线。该方法针对不同岩体数据密度的阈值选择难的问题,考虑不同岩体点云的差异,提出多尺度表面变化指标与机器学习结合的迹线特征点提取方法,无需在点云中设定阈值,提高了迹线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一种三级协同让压吸能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50128.0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级协同让压吸能支护系统。让压吸能锚索起到基本支护作用,环向让压装置能够使初支让压拱架在环向发生恒阻变形,而径向让压装置中初支让压拱架与二衬钢拱架发生相对错位运动,三级让压吸能结构相互配合以适应围岩的超米大变形运动。该三级支护系统将受到的围岩大变形压力稳定下来,缓慢进行初支让压拱架抗压型回缩,降低了抗压型拱架闭锁结构因位移强冲击压力而破坏的可能性;有效控制隧道抗压型压力和隧道围岩挤压变形扩张速率和变形尺寸,使三级支护系统在较好的适应围岩变形的基础上,还保证三级支护系统始终有效起到较好的支护作用,提高了整个支护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

    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对拉锚索

    公开(公告)号:CN116641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929078.0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对拉锚索。对拉锚索贯穿设置在隧道左、右洞室之间的中岩墙上,用于提高中岩墙的结构稳定性;对拉锚索中部为锚固段,沿远离锚固段的方向,在锚固段两侧,依次对称分布恒阻段、夹持段;恒阻段包括恒阻套筒、第一恒阻体、第二恒阻体;恒阻套筒设有朝向中岩墙内部,直径不断减小的内锥面;第一恒阻体过盈设置在恒阻套筒与锚索本体之间,以提高其最大静摩擦力,降低磨损速度,另配合内锥面的楔紧作用,可持续提供支护抗力,第二恒阻体适配设置在第一恒阻体与恒阻套筒底部之间;当第一恒阻体移动至与第二恒阻体抵触时,第二恒阻体与内锥面配合,接力为中岩墙继续提供支护抗力。

    岩爆主动防控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01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498496.9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岩爆主动防控系统,防控系统包括:NPR钢筋网,NPR钢筋网由NPR钢筋横纵交错形成,NPR钢筋网紧贴隧道围岩设置;NPR锚杆或NPR锚索,NPR锚杆或NPR锚索的伸出端从NPR钢筋网的网眼中穿出;NPR钢护板,NPR钢护板上设置有多个穿心孔,穿心孔用于供NPR锚杆或NPR锚索的伸出端穿过,并通过锚具将NPR钢护板压紧在NPR钢筋网上;处于隧道同一径向面上的NPR锚杆或NPR锚索连接在同一条NPR钢护板上;预埋筋,在任意相邻的两NPR锚杆或NPR锚索的伸出端之间连接有预埋筋;NPR钢纤维混凝土,NPR钢纤维混凝土覆盖在NPR锚杆或NPR锚索的伸出端以及预埋筋上。防控系统,可完全取消格栅钢架或型钢拱架,系统砂浆锚杆,普通钢丝网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支护成本。

    一种深埋隧道的开挖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5875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67105.2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深埋隧道的开挖补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深埋隧道的工程地质信息;基于所述工程地质信息确定工程灾害类型;基于所述工程灾害类型确定所述深埋隧道围岩的开挖补偿支护策略;基于所述开挖补偿支护策略对所述深埋隧道的围岩进行补充支护控制。通过补充支护策略能够将所述深埋隧道围岩的径向应力与初始地应力的差值缩小至预设近似值范围内,进一步能够有效阻止切向应力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深埋隧道隧道开挖后,及时施加高预应力的开挖补偿支护,尽可能恢复围岩的三维初始应力状态,从而提高围岩承载力,充分调动深部岩体强度,实现深埋隧道围岩有效控制。

    一种适用于围岩大变形隧道的让压吸能钢拱架

    公开(公告)号:CN11902172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7631.9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适用于围岩大变形隧道的让压吸能钢拱架,包括:顶撑段和吸能组件,顶撑段对应隧道的拱顶和拱腰,顶撑段从中断开分为左撑段和右撑段,左撑段和右撑段的下端均设有底撑段,底撑段对应隧道的拱脚;左撑段和右撑段的两端以及底撑段的上端均设有端板;左撑段与右撑段之间以及左撑段和右撑段与对应的底撑段之间均通过护板衔接为一体。本发明能够将围岩变形产生的持续径向挤压力转变为环形挤压力,然后通过自身环形回缩的功能对围岩变形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以此来避免围岩变形对隧道产生的冲击导致钢拱架出现扭曲、错断的现象,支护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多角度投影的法向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2063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50568.1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角度投影的法向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属于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领域。通过计算点云P中的所有点的初始法向量,并判断点p是否为尖锐点,如果是,则将其近邻点集分别投影到不同的方向,然后使用多尺度半径邻域搜索的方法对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投影点集进行搜索,获得特征点集,使用L1中值内骨骼提取算法对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投影点集进行提取,获得内骨骼点集,将特征点集映射到内骨骼点集并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第一直线方程和第二直线方程,再利用两直线的角平分线对点p的近邻点集进行分割,选择与点p在同一边的点集作为点p的新的近邻点集,重新计算点p的法向量。该方法通过双投影法及近邻点分割,有效保留点云尖锐特征。

    基于多尺度感知的岩体局部点云共面判断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3005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429471.8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多尺度感知的岩体局部点云共面判断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手动提取规则点云中的平面特征点和边缘特征点,得到相应的特征点集,根据岩体局部点云构建KD树。基于所构建的KD树,采用多尺度近邻搜索机制来遍历特征点集中的所有特征点,获得每个特征点的多尺度近邻点集合,计算各个特征点在多尺度下的贡献率,接着以多尺度下的贡献率为特征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来对岩体局部点云进行共面性判定,获得判定结果。以多尺度下的贡献率为特征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充分利用岩体局部点云数据集中富含的特征信息,提高共面性判断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