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93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646446.7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电源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48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化学储能的动力电池低温启动应急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电池组、吸附床、储液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源状态传感器、车辆状态传感器、控制器;电池组内部有换热盘管,吸附床、储液器内部有电加热器和换热盘管,电池换热盘管与吸附床换热盘管通过热能传递管路连接形成热循环管路,吸附床用于热化学吸附储能,所述各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高寒地区汽车动力电池部件升温,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启动难、容量低和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3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46446.7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电源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48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化学储能的动力电池低温启动应急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电池组、吸附床、储液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源状态传感器、车辆状态传感器、控制器;电池组内部有换热盘管,吸附床、储液器内部有电加热器和换热盘管,电池换热盘管与吸附床换热盘管通过热能传递管路连接形成热循环管路,吸附床用于热化学吸附储能,所述各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高寒地区汽车动力电池部件升温,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启动难、容量低和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071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908892.3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融溶剂体系的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流体,该方法是(1)将丙三醇和氯化胆碱于室温下混合,在60~150℃下搅拌0.5~3h,冷却至室温,得到低共融溶剂;(2)向低共融溶剂中加入分散剂,在60~150℃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纳米粒子,在60~150℃下搅拌1~12h,得到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分散装置中超声分散1~6h,得到以丙三醇/氯化胆碱低共融溶剂体系为基液的纳米流体。本发明将“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方法与低共融溶剂巧妙结合,制得的纳米流体相较于丙三醇粘度降低65%~85%、导热系数提高10%~20%、稳定性优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重复性好,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0712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0908892.3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融溶剂体系的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流体,该方法是(1)将丙三醇和氯化胆碱于室温下混合,在60~150℃下搅拌0.5~3h,冷却至室温,得到低共融溶剂;(2)向低共融溶剂中加入分散剂,在60~150℃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纳米粒子,在60~150℃下搅拌1~12h,得到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分散装置中超声分散1~6h,得到以丙三醇/氯化胆碱低共融溶剂体系为基液的纳米流体。本发明将“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方法与低共融溶剂巧妙结合,制得的纳米流体相较于丙三醇粘度降低65%~85%、导热系数提高10%~20%、稳定性优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重复性好,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36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062305.8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交联聚苯乙烯担载有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该方法是:将聚苯乙烯溶解在卤代烃溶剂中,再将有机相变材料加入溶解的聚苯乙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及路易斯酸催化剂,搅拌反应12~24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多余溶剂;将残余固体溶解在乙醇中,在碱性条件下超声分散0.5~1小时,再搅拌10~18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干燥,即得。本发明将超交联高分子骨架的形成步骤与相变材料的包覆步骤同步进行,保证了相变材料包覆高效,所得材料潜热高,不易泄露;同时将超交联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无需去除金属催化剂,所得金属氧化物起到了强化传热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21674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57166.2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63
Abstract: 一种无机水合盐相变微胶囊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储能材料包括芯材和壁材;芯材为六水合氯化钙、十水合硫酸钠、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三水合醋酸钠以及十水合碳酸钠无机水合盐的一种或几种;壁材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氨酯、乙酸丁酸纤维素(CAB)和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或几种;其中芯材的质量占微胶囊储能材料的30%~80%,壁材为高分子聚合物,其质量占微胶囊储能材料的20%~70%。所制得的相变微胶囊复合材料的相变点在20~90℃之间,粒径为1~100μm。本发明制备的相变微胶囊储能材料包覆率高,密封性好,相变潜热值大,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393366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19706.9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51 , H01M10/659 , H01M10/6561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气、热管以及相变材料耦合冷却的动力电池模块,属于动力电池模块。该动力电池模块的三叶草式套筒每一圆筒内装有串联的圆柱形电池单体若干,各圆筒电池组中串联的电池单体数量相同,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本发明合理地将空气冷却、热管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热管将散热较差的电池底部的热量导出,翅片用于将相变材料和热管中的热量散出,并合理地使用空气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冷却辅助翅片散热。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具有电池控温效果明显,结构简单紧凑,电池拆装方便,并可多个模块进行连接组成大电池组。本发明的若干个动力电池模块经过适当组合与设计后,适用于各种依靠动力电池驱动的电动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78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07110.X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可移动式蓄热供暖器,包括太阳能光电组件、封装壳、蓄热模块、升降式散热器、蓄电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太阳能光电组件位于封装壳外;所述蓄热模块包括隔热箱、导热均热管、蓄热材料、电加热棒及电源线,所述导热均热管、蓄热材料和电加热棒密封在隔热箱内,所述电加热棒的电源线伸出隔热箱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升降式散热器位于隔热箱上侧并且可以上下移动;所述蓄电模块位于隔热箱左侧并且与太阳能光电组件及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的供暖器将蓄热、光电和谷电技术相结合,结构紧凑,方便移动,无需配合传统供热管网系统,能实现经济环保供暖的目的,且对平衡电网负荷有一定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002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0755941.4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53 , H01M10/655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7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全气候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当锂电池组处于低温条件时,控温板内和循环管道内的相变材料为固态,然后通过外部加热或内部加热的方式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此时固态的相变材料起到保温储热的作用;当锂电池组处于高温条件时,此时控温板内和循环管道内的相变材料为液态,开启循环泵,驱动液态的相变材料从控温板的上部流体口或下部流体口流出在换热管组处进行散热后再回流入控温板,对锂电池组进行液冷散热过程。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全气候条件下的电池热管理,有效保证电池容量,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并且能够简化全气候条件下的热管理系统,具有应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00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755941.4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53 , H01M10/655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7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全气候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当锂电池组处于低温条件时,控温板内和循环管道内的相变材料为固态,然后通过外部加热或内部加热的方式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此时固态的相变材料起到保温储热的作用;当锂电池组处于高温条件时,此时控温板内和循环管道内的相变材料为液态,开启循环泵,驱动液态的相变材料从控温板的上部流体口或下部流体口流出在换热管组处进行散热后再回流入控温板,对锂电池组进行液冷散热过程。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全气候条件下的电池热管理,有效保证电池容量,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并且能够简化全气候条件下的热管理系统,具有应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