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沥青结构预测钠离子电池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38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85278.7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由沥青结构预测钠离子电池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通过使用多种沥青分别制备处钠离子电池,将沥青的取代度与钠离子电池的低电压平台容量拟合形成线段,从而直接利用沥青硬碳材料的稠环芳烃取代度信息、沥青基硬炭材料和闭孔比表面积/低电压平台容量的拟合线段,直接预测所得该沥青硬碳材料制备钠离子电池的低压储钠平台容量,无需碳化得到硬炭后测试性能。其步骤简单,从前驱物出发,为预测硬炭材料结构与电化学储钠性能提供新的手段。

    一种孔调控后的炭材料及其调控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091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55686.0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孔调控后的炭材料及其调控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炭前驱体、溶剂和多孔炭材料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顺次进行热处理和炭化处理,完成对多孔炭材料的孔调控。本发明通过改变炭前驱体的种类,溶液浓度,热处理的温度、压力,以及炭化处理的温度、升温速率,可以控制最终炭材料的孔型、孔容、比表面积、开孔尺寸和表界面状态。所得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实现低电位平台、首次库伦效率、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的同步显著提高,同时在低温环境下也具有优异的容量保持率。

    一种从退役动力电池包中取出电芯的拆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336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6806.5

    申请日:2024-09-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退役动力电池包中取出电芯的拆解方法,其包括第一步:选用乙酸乙酯溶剂,第二步:在电池包的封板上均匀打孔,建立能够通过乙酸乙酯溶剂的溶剂浸入通道,第三步:将乙酸乙酯溶剂注入溶剂浸入通道,并密封浸润,使电池包内的结构胶溶胀,第四步:揭开封板,清除溶胀后的结构胶,第五步:取出电芯。本发明能够高效、安全地从退役动力电池包中取出电芯,同时尽量减少对电芯的损伤,以实现电芯的梯次利用,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种一步压力诱导的煤基致密硬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低温钠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7239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75882.8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步压力诱导的煤基致密硬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低温钠离子电池,属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脱灰处理的煤系前驱体进行压制处理后经高温炭化、酸洗处理得致密煤基炭材料。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无需预氧化、化学交联等前序步骤和去除辅助助剂的后序步骤,仅通过压力压制炭前驱体即可提高分子间交联度,并通过改变压制压力可调控前驱体分子的空间分布密度,控制炭片层发育空间,调节致密硬炭负极的闭孔结构,工艺简单、可设计性强的优势。将所得炭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未压制或未控制压制压力所得炭材料相比,可实现同步显著提高振实密度、首周库伦效率、容量与倍率性能,并且显著提升在0.1V以下低电压平台容量,并且在低温下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铌钨氧化物材料在制备热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359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42819.7

    申请日:2024-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铌钨氧化物材料在制备热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将电池级Nb2O5与纳米WO3混合后研磨,并经筛分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进行热处理,得到三种铌钨氧化物材料,分别为Nb12WO33、Nb14W3O44或Nb18W16O93。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同时合成三种不同的铌钨氧化物,且制得的铌钨氧化物材料均具有Wadsley‑Roth相所特有的剪切状结构,内部形成3D的无限隧道,以供锂离子快速传输,三种铌钨氧化物材料热稳定高、不易溶于电解质且不吸水,均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被作为热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应用。

    一种以魔芋粉为碳源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543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0372507.8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生物质材料魔芋粉为碳源制备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属于能源新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魔芋粉在水中超声分散形成凝胶状物质,在磁力搅拌器上将硅粉加入到上述凝胶状物质中,搅拌2‑12h,经干燥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于200‑400℃条件下保温1‑4h,然后升温至500‑900℃,保温1‑8h,冷却至室温,研磨均匀得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实验条件温和,制备出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

    一种碳材料表面硼化物改性硅基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459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1103758.8

    申请日:2017-11-10

    Abstract: 一种碳材料表面硼化物改性硅基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首先配置含量可控的硼化物MB2料浆,其中MB2中的M=Zr、Ta或Hf,在带有SiC内涂层的碳材料基体表面涂刷、浸涂或者喷涂MB2料浆的预置层,获得预置层后,再经过超高温热处理烧结合成涂层。本发明通过对复合陶瓷料浆粉料配比的调控和设计,可以控制MB2‑SiC(M=Zr,Ta或Hf)涂层的组分含量;通过涂刷、浸涂或者喷涂次数的控制,可以实现对MB2‑SiC(M=Zr,Ta或Hf)涂层厚度的控制。预置层后期经过超高温烧结热处理,又可以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和内涂层界面的结合强度。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涂层致密均匀,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形状、大小各异的碳材料部件。

    一种基于结晶诱导的纳米碳材料形貌结构转变的调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025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62977.2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结晶诱导的纳米碳材料形貌结构转变的调变方法。将无机盐、表面活性剂、碳前驱体溶于溶剂中混合均匀,置于冷冻器中以不同温度冷冻,冷冻干燥得固体粉末;将固体粉末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炭化后得到的黑色粉末以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得二维碳材料。通过改变冷冻温度实现无机盐晶体生长形态在单分散颗粒、椭球团聚体、立方体等的转变,并以此为模板实现纳米碳材料自空心碳球、囊泡连通三维石墨烯网、石墨烯纳米片等多种形貌的纳米碳材料。利用上述方法,本发明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纳米碳材料形貌结构调变,根据实际需求可应用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