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硫共掺杂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044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13244.1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硫共掺杂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沥青、氯化钠、氮硫源和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将所述混合浆料干燥后依次进行第一炭化和第二炭化,得到所述氮硫共掺杂多孔炭;所述氮硫源包括硫脲、罗丹宁和噻唑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的数据表明,以本发明所述的氮硫共掺杂多孔炭作为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在0.1A·g‑1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可达240~300mAh·g‑1,且在2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能保留150~200mAh·g‑1的可逆比容量,具有优异的可逆容量与倍率性能。

    一种硼氮共掺杂十二面体分层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分层多孔碳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165253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704122.8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硼氮共掺杂十二面体分层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分层多孔碳电极。本发明将2‑甲基咪唑、二水醋酸锌和水混合后进行陈化,得到类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ZIF‑8和四水硼酸铵混合后进行碳化,得到硼氮共掺杂十二面体分层多孔碳。本发明将类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作为碳源,用硼酸铵对多孔碳进行硼、氮共掺杂,经过一步碳化形成十二面体分层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孔径大小适配锌离子混合电容器,利用硼、氮共掺杂效应,增加反应的活性位点,提高多孔碳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本发明将分层多孔碳电极作为正极,提高了锌离子混合电容器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一种煤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8201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232738.X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将精煤、固体活化剂和固体模板剂按照质量比为:1:(2~6):(0.5~4)进行混合,之后将混合物放入带盖瓷舟中并置于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高温活化;高温活化过程中固体活化剂产生气体,从而使精煤变得疏松多孔,同时固体模板剂辅助精煤上产生的孔洞更加规整均匀;将完成高温活化的产品进行筛分,将筛分出来的产品进行酸洗从而去除精煤中的杂质以及残留的固体活化剂和固体模板剂,之后水洗后得到煤基多孔炭材料;利用该煤基多孔炭材料制备电池电极。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时长缩短、节能环保、适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一种赋能驱动的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82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87120.9

    申请日:2023-12-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赋能驱动的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炭前驱体顺次进行球磨、压制和炭化处理,得到炭材料。首先通过控制前驱体种类、高能球磨过程中的参数,如转速、时间、介质和球料比,获得具有大量边缘高活性点的粉末状构筑基元;然后通过控制压制的时间与压力,加强构筑基元的边缘活性位点之间相互接触;最后通过控制炭化工艺,获得性能优异的炭材料。通过合理的设置各个工艺条件,能够有效控制材料微观结构类石墨微晶的尺寸、堆叠、边缘缺陷、分布状态以及闭孔结构。所得材料根据结构参数,分别适用于钠离子电池与钾离子电池负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低电位性能。

    一种含三氟化硼官能团的锂/氟化碳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公开(公告)号:CN1163148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10403.X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氟化碳一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三氟化硼官能团的锂/氟化碳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在常规锂/氟化碳电池电解液中配制含有0.5wt%‑2wt%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含有三氟化硼官能团。锂/氟化碳电池放电总反应为xLi+CFx→xLiF+C,由于反应产物LiF为绝缘体,覆盖于氟化碳表面与层间,严重阻碍了Li+的传递。本发明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低成本、容易合成的含三氟化硼官能团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能溶解反应产物LiF,使得氟化碳释放更多的容量,从而提高锂/氟化碳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以及能量密度。而且由于该类添加剂合成简单,成本较低,同时添加剂添加时操作十分简单,易于实现规模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