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82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38361.6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校正二项式产能拟合曲线负斜率的方法,包括:1:根据出现负斜率的拟合曲线找出倒尖峰形态及对应的试井工作制度,建立开井初期的第一关系式;2:根据生产时间,建立生产期的第二关系式;3:根据第一关系式和第二关系式建立关于测点压力变化的第三关系式,根据第一关系式、第二关系式和第三关系式建立关于附加压力升值的第四关系式,求出附加压力升值;4:根据附加压力升值和对应试井工作制度实测的测点压力得出校正后的测点压力,根据校正后的测点压力实现拟合曲线负斜率的校正。本发明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实际测压数据,对出现倒尖峰形态时对应试井工作制度下的拟合曲线进行有效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20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05541.3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2 ,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评价气藏开发中后期剩余地质储量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气藏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目标气藏所在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其中,含气面积内的网格为有效网格;获取每个有效网格的原始有效厚度、原始有效孔隙度和原始含气饱和度;获取每个有效网格的当前地层压力;根据每个有效网格的当前地层压力计算得出每个有效网格的当前天然气体积系数;在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模型中输入每个有效网格的原始有效厚度、原始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气饱和度和当前天然气体积系数,得到目标气藏的剩余天然气地质储量。该种方法在保证结果精确度的同时加快了评价气藏开发中后期剩余地质储量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00646.3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岩心的渗透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岩心对应的三维数字图像,三维数字图像为通过对岩心进行扫描得到的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根据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确定岩心中的基质孔隙和裂缝;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以及,确定裂缝的第二孔隙度;根据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渗透参数;根据第二孔隙度和第一渗透参数,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由于三维数字图像和上述参数都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模拟获取的,而不需要对岩心进行真实的实验,所以提高了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0950006.5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7/13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均质性边水气藏水体活跃程度预测方法,利用油气藏渗流理论,根据外围水体的入侵方式,建立非均质性边水气藏渗流数学模型及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可以对不同渗透率极差、外围水体大小条件下气藏的采出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可快速、便捷地预测储层非均质性对有水气藏水体活跃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98662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810605641.8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为:将高强高透光的树脂胶、氢氧化镁和石英砂搅拌混合均匀,倒入矩形凹槽中通风固化,然后超声酸洗,烘干切割获得人造岩心片;切割有机玻璃基体,并进出口位置处钻贯穿孔;将人造岩心片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体的预粘结区域;采用高黏度长链分子环氧树脂与环氧固化剂的混合物对人造岩心片和基体进行浇注;从基体未浇注的底面的贯穿孔处钻穿中部的双面胶,并于基体未浇注的底面钻孔处安装阀门和阀门底座,得到人造岩心微观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微观孔喉结构接近真实岩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耐压性优越、透光性好、成像清晰等优点;能够应用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规律与机理的研究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8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12992.7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00 , E21B43/14 , E21B47/06 , E21B49/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藏多层合采边水水侵机理的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多个相并联的模拟路径,所述模拟路径的个数与待开采气藏的层数相同,每个所述模拟路径包括:具有相对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岩心夹持器,所述岩心夹持器内的岩心的参数与待开采气藏的参数相同;与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入口端相连通的水体和气源;控制所述水体、气源与所述岩心夹持器通断的阀门;注射泵和多通阀,所述注射泵通过所述多通阀向所述模拟路径中的岩心夹持器加围压并增加所述气源的压力。本发明能够获取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的特征参数,利用水侵路径与水侵前沿推进速度来评价气藏多层合采边水水侵机理,从而指导实际气藏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353765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010287249.0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井重启潜力的判别方法和装置,属于石油工业气藏工程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井重启潜力的判别方法,获取对目标气井进行重启潜力判别的多个评价指标,采用预设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第一指标得分;对于每个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与多个评价指标中的其他任一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得到该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的第一指标得分及其对应的权重,确定目标气井的重启指数;根据重启指数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第二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气井的重启潜力。该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根据该理论体系来确定目标气井的重启潜力,不仅提高了判别的准确性,还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72488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656086.8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非均质气藏开发早期气井合理配产图版的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分别计算多口气井的优质储层发育规模;步骤2:利用三因素耦合法分别确定多口气井不同稳产年限的配产制度;步骤3:根据步骤1和步骤2的结果建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气井合理配产图版。本发明分别利用地震数据体和测井解释成果明确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半径和纵向垂直厚度计算优质储层发育规模建立对应图版,在气井未投产之前即可确定气井稳产5~10年的合理生产规模,不仅使用方便,高效快捷,还提高了气井配产规模评价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395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097105.9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8/24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气藏储量动用效果评价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形成碳酸盐岩气藏综合分类;b、选取影响储量动用效果的表征指标参数;c、确定不同类型气藏影响储量动用效果的影响因素;d、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值;e、通过非线性曲面拟合,建立气藏储量动用量化公式;f、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储量动用效果评价方法图版,建立储量动用效果评价模型,完成气藏储量动用效果评价。本发明能够更加准确、直观地反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的储量动用效果评价模型,能够为气藏下一步提高储量动用、采收率的部署和具有挖掘潜力的气藏优选提供理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600646.3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岩心的渗透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岩心对应的三维数字图像,三维数字图像为通过对岩心进行扫描得到的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根据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确定岩心中的基质孔隙和裂缝;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以及,确定裂缝的第二孔隙度;根据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渗透参数;根据第二孔隙度和第一渗透参数,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由于三维数字图像和上述参数都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模拟获取的,而不需要对岩心进行真实的实验,所以提高了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