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1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16415.2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深层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装置与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串联布置的反应釜,反应釜包括围压机构和轴压机构,围压机构具有用于容纳岩心的岩心腔并能够对岩心施加围压,轴压机构用于对岩心腔中的岩心施加轴压,轴压机构设置有与岩心腔连通的反应溶液接口;溶液压力容器系统,其能够提供反应溶液并经反应溶液接口注入到岩心腔中;至少两个回压控制装置,各个反应釜的岩心腔的出口端连接回压控制装置;检测系统;反应釜的岩心腔串联连通,溶液压力容器系统提供的反应溶液能够顺次流经串联连通的岩心腔,检测系统用于分别对各个岩心腔进行检测,解决了难以对万米超深层‑强改造碳酸盐岩溶蚀进行模拟实验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77718.6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鹏 , 乔占峰 , 张建勇 , 杜一凡 , 沈金龙 , 常少英 , 佘敏 , 李昌 , 王孟修 , 张天付 , 陈槚俊 , 朱永进 , 邵冠铭 , 张杰 , 熊冉 , 吕学菊 , 孙晓伟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该方法包括:依据测试资料获取不同单井的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参数序列;根据所述参数序列建立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原油体积系数预测模型;依据所述参数序列和原油体积系数预测模型确定待预测井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原油体积系数;根据所述参数序列构建不同单井的原油体积系数和地层压力的关系式,根据所述关系式确定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待预测井的原油体积系数。该方法通过确定待预测井在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和地层压力关系式,补齐采用测试资料计算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原油体积系数的方法,并提高计算原油体积系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0742950.4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烃源岩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对岩心进行有机碳含量测试,得到岩心有机碳含量;根据岩心扫描得到的伽马曲线和测井获得的伽马曲线,开展岩心深度校正,使得岩心深度与测井深度一致;根据岩心有机碳含量和校正后的岩心对应深度测井参数,确定有机碳含量评价的测井敏感参数;根据测井敏感参数,建立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根据岩心、野外露头、单井测井曲线、有机碳含量的计算模型,建立烃源岩待评价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地质模型约束下,开展叠后分频反演,评价烃源岩分布。本发明为后续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和是否能作为页岩气开发提供重要判断依据,适用复杂地层的烃源岩精细评价研究且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31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39967.9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地震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方法包括:基于预生成的训练数据的数据特征,将所述训练数据进行分组,以生成多个分组数据;利用多个相关性向量回归器学习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的数据特征,以生成多个地震储层物性参数学习模型;根据所述多个地震储层物性参数学习模型预测目标区块的地震储层物性参数。本发明利用相关向量回归作为专家,通过门控函数获得专家加权的学习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将一个复杂的大预测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逐一进行预测,解决了当前单一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差,精度不高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2846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1227950.X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1N33/24 , G01N25/00 , G01N21/84 , G01N15/08 , G01K11/30 , G06F119/0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老碳酸盐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代表性岩样,其具备如下特征:岩样孔洞发育、孔洞中充填碳酸盐胶结物、存在碳酸盐胶结物相互交割;明确岩样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期次,对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团簇同位素测试获取其形成温度;获取工区古地温模型和埋藏史模型,结合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温度,将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反演到地质历史时期的某时间点上,确定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地质时间;基于工区代表性岩样,统计各岩样的现存孔隙面孔率、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面积百分比和各期次溶蚀增孔量;基于统计结果,结合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地质时间,重建定时定量的成岩‑孔隙演化史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999484.0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埋藏史重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工区测年测温用的岩样,该岩样的特征包括:岩样孔洞发育、孔洞中充填有碳酸盐胶结物和岩样中碳酸盐胶结物相互交割;明确岩样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期次,对各期次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同位素测年获取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绝对年龄;对各期次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团簇同位素测试获取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温度;获取工区埋藏史曲线;利用各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绝对年龄和形成温度对工区埋藏史曲线进行校正,获取工区矫正后埋藏史曲线,从而完成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埋藏史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1196711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419079.4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露头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的地下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露头碳酸盐岩储层对应的二维露头地质模型,并对露头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三维数字扫描及标注处理,得到对应的三维图像;根据三维图像以及露头碳酸盐岩储层的实测剖面中的岩相信息,得到各个地层单元分别对应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根据各个地层单元分别对应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分别得到各个地层单元各自对应的三维孔隙度模型和三维渗透率模型,以对露头碳酸盐岩储层对应的地下储层中的有效储层进行预测。本申请能够准确且快速地建立针对露头碳酸盐岩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能够有效提高在油藏尺度标准下的地下储层有效性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65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141613.6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露头指导钻井储层评价的方法与系统,属于石油地质领域的沉积储层研究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测量露头,对地质进行描述,然后采集岩石样品;对岩石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露头与钻井储层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钻井储层进行评价。本发明解决了野外露头储层与钻井储层缺乏可对比依据的问题,以岩石硬度为纽带,建立了露头和钻井储层对比关系,实现了露头储层认识有效指导钻井储层评价;本发明的露头研究明确了地层的沉积序列,储层的岩相、孔隙类型、孔隙度、厚度及成因,通过该发明建立起了露头和钻井的储层对比关系,为在无岩芯或少岩芯情况下的钻井储层识别和评价提供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75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74610.6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3/046 , G01N21/84 , G01N15/08 , G01N23/20 , G01N23/207 , G01N23/20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演变路径的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制作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样品,对岩石样品开展系统分析;确定实验样品的成岩流体;将实验样品放置于多阶段连续装置中,注入流体,模拟碳酸盐岩储层孔喉演变过程的不同实验温度和压力,直至达到预定的反应时间,实时测试岩石渗透率数据,定期收集反应溶液;对实验后的岩石样品进行CT扫描获取岩石孔喉结构特征,获取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利用岩石渗透率数据建立实验过程中岩石渗透率演化特征,对反应溶液中离子组分进行分析与测定,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演变图版。本发明可定量、直观、准确识别碳酸盐岩孔喉结构演变的过程与主控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28164.8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积岩相智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目标地震数据;所述目标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测井;基于目标的地震数据,通过第一模型得到目标区域的目标沉积因子;所述第一模型是将目标区域各个测井的沉积因子与地震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训练获得;基于目标沉积因子,通过第二模型对目标区域的目标沉积岩相进行识别;所述第二模型是将沉积因子与沉积岩相之间的关系通过训练获得。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训练获得准确的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进而依据模型可以更加准确的对目标沉积岩相进行识别,解决了碳酸盐岩沉积岩相识别过程中,识别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