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液注入引发断层失稳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83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9166.1

    申请日:2023-0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裂液注入引发断层失稳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和三维属性模型;建立三维地应力模型;建立三维人工压裂缝模型;基于线性弹性孔隙理论,结合三维构造模型和三维属性模型、三维地应力模型以及三维人工压裂缝模型,建立储层流体压力‑地应力流固耦合方程;对储层流体压力‑地应力流固耦合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压裂液注入引起的断层附近的实时压力变化和应力变化值;基于摩尔‑库伦失效准则,绘制表征断层应力状态的摩尔圆,判断压力变化和应力变化值能否导致断层失稳,从而引发人工地震事件。该方法能够对页岩压裂导致诱发地震进行定量表征。

    一种用于形成人工复杂缝网的装置、系统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411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940021.1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人工复杂缝网的缝网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柔性杆,所述柔性杆的底部弯折形成弯折部;金属球,所述金属球固定在所述弯折部的端部位置处。将柔性杆从地面井口下入到套管环空中存在人工裂缝的位置;将金属球经套管射孔伸入到人工裂缝主缝内部,使金属球距离主缝尖端一定距离;压裂液从柔性杆周围流过,在裂缝壁面形成周期变化且沿裂缝长度非均匀分布的缝内载荷,在所述裂缝载荷的作用下裂缝壁面围岩发生疲劳损伤,形成支缝。本发明中采用上述装置和方法能够形成复杂的缝网,提高了支缝形成的成功率、实现定点形成支缝、形成多条支缝的目的。

    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43857.X

    申请日:2021-07-26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和在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在第二含水率下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和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计算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得到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有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本方案能够区分出页岩样品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孔径分布曲线。

    孔隙流体赋存状态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4497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26085.1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孔隙流体赋存状态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真实岩心的孔隙结构;根据所述孔隙结构制作微流控芯片,以使所述微流控芯具有能模拟所述孔隙结构的多孔网络结构;向所述多孔网络结构内注入原油直至所述原油充满所述多孔网络结构;使微流控芯片在预定温度下静置,以使原油能在预定温度下在多孔网络结构内形成吸附相和体相;获取所述多孔网络结构内所述体相和所述吸附相的比例关系,以获取所述原油的赋存状态。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准确揭示致密储层孔隙内流体赋存状态的孔隙流体赋存状态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水化数据采集装置、水化应力场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395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61136.X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化数据采集装置、水化应力场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水化应力场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岩样图像;根据所述岩样图像,确定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位移场分布;根据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位移场分布,确定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变场分布;根据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变场分布,确定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力场分布。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吸液量的同时,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并可以基于这种表面结构的变化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变场及应力场分布。

    水化数据采集装置、水化应力场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3953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1910661136.X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化数据采集装置、水化应力场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水化应力场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岩样图像;根据所述岩样图像,确定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位移场分布;根据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位移场分布,确定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变场分布;根据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变场分布,确定所述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力场分布。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吸液量的同时,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并可以基于这种表面结构的变化获取岩样在不同水化阶段的应变场及应力场分布。

    一种毛细管渗吸距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9106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538884.6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细管渗吸距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毛细管内油水两相的渗吸方程;在所述渗吸方程中,惯性力等于动力与阻力的合力;所述惯性力为油水两相的惯性力,所述动力包括:基于静态接触角的静态毛管力,所述阻力包括:基于动态接触角影响的三相接触线的摩擦力,油水两相的粘性力,油水两相的重力和净水压差的合力;根据所述渗吸方程确定惯性效应、粘性效应、动态接触角效应和重力效应并将渗吸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纯惯性期、惯性‑粘性期、纯粘性期、粘性‑重力期和纯重力期并分别任一阶段的渗吸距离。上述方法考虑了动态接触角和惯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毛细管‑油‑水两相渗吸距离的计算方法,为渗吸采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2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843857.X

    申请日:2021-07-26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和在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在第二含水率下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和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计算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得到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有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本方案能够区分出页岩样品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孔径分布曲线。

    页岩纳米孔内气体流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7474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098530.X

    申请日:2020-02-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页岩纳米孔内气体流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页岩纳米孔的物理属性数据;根据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和物理属性数据,确定目标页岩纳米孔内的有效分子自由程,其中,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是根据页岩孔隙壁面对气体分子自由运动路径的几何截断作用以及页岩孔隙壁面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分子自由运动路径的影响建立的;根据预设的通道内单位宽度气体质量流量模型和有效分子自由程,确定目标页岩纳米孔内的气体质量流量,其中,预设的通道内单位宽度气体质量流量模型是根据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建立的。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页岩纳米孔的气体流量的计算准确度,为页岩气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