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4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2330.2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甲烷吸附热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页岩在预设温度范围和预设压力范围内的自由气密度;根据所述自由气密度,确定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和预设压力范围内的吸附气密度;利用预先构建的目标热力学模型处理所述自由气密度和所述吸附气密度,得到在预设温度范围和预设压力范围内的甲烷吸附热;其中,所述目标热力学模型为预先根据自由气密度和吸附气密度建立的。基于上述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确定出甲烷吸附热。
-
公开(公告)号:CN10772755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711051001.9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长江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以及渗流规律测量装置与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平流泵、管路一、管路二、岩心夹持器、围压泵及其连接管线,本发明在岩心夹持器入口前和出口后分别使用油柱管、水柱管和液柱管,并增加了油/水柱管与对应的精准压力表之间的切换阀门;入口处的油/水柱管能够准确测量入口处的压力;出口处的液柱管可以提供高于大气压的背压,进而防止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油/水柱管与精准压力表之间的切换阀门可以按照实验需要进行单相与油水两相渗流之间以及压力测量装置之间的在线实时切换,避免实验过程中的过多操作,降低甚至消除气体进入测试系统的概率,并有效地减少了实验所需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89460.6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液氮等温吸附实验,获得待测页岩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基于纳米孔隙中流体临界温度变化信息以及弯液面曲率对纳米孔表面张力的影响信息,建立纳米孔液氮表面张力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纳米孔液氮表面张力计算模型对Kelvin方程进行修正,获得不同相对压力下对应的临界凝聚孔径;根据所述不同相对压力下对应的临界凝聚孔径和所述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确定所述待测页岩样品的孔径分布信息。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得到更准确的页岩孔径分布,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实际页岩的孔隙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43857.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和在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在第二含水率下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和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计算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得到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有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本方案能够区分出页岩样品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孔径分布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41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289460.6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液氮等温吸附实验,获得待测页岩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基于纳米孔隙中流体临界温度变化信息以及弯液面曲率对纳米孔表面张力的影响信息,建立纳米孔液氮表面张力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纳米孔液氮表面张力计算模型对Kelvin方程进行修正,获得不同相对压力下对应的临界凝聚孔径;根据所述不同相对压力下对应的临界凝聚孔径和所述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确定所述待测页岩样品的孔径分布信息。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得到更准确的页岩孔径分布,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实际页岩的孔隙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11482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814662.7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油藏泡沫油数值模拟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基于泡沫油,设定假设条件,假设条件之一为泡沫油作为拟单相;设定泡沫油和连续气的流体运动方程;设定泡沫油的物性参数计算方法;设定溶解气逸出形成分散气泡、分散气泡聚并形成连续气的时变动态传质速率;建立泡沫油的两相四组分渗流数学模型;给定稠油油藏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并离散两相四组分渗流数学模型;对离散的两相四组分渗流数学模型进行全隐式求解,得到稠油油藏内各个网格未知量分布以及井产量。该方法更符合稠油油藏泡沫油的真实渗流情况,为稠油油藏泡沫油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19106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538884.6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Q50/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细管渗吸距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毛细管内油水两相的渗吸方程;在所述渗吸方程中,惯性力等于动力与阻力的合力;所述惯性力为油水两相的惯性力,所述动力包括:基于静态接触角的静态毛管力,所述阻力包括:基于动态接触角影响的三相接触线的摩擦力,油水两相的粘性力,油水两相的重力和净水压差的合力;根据所述渗吸方程确定惯性效应、粘性效应、动态接触角效应和重力效应并将渗吸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纯惯性期、惯性‑粘性期、纯粘性期、粘性‑重力期和纯重力期并分别任一阶段的渗吸距离。上述方法考虑了动态接触角和惯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毛细管‑油‑水两相渗吸距离的计算方法,为渗吸采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2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843857.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确定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和在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在第二含水率下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和第二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目标粘土样品中孔隙的含水饱和度散点图,计算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根据页岩样品在第一含水率下的孔径分布曲线、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无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计算得到在第一含水率下页岩样品中有机质的孔径分布曲线。本方案能够区分出页岩样品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孔径分布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127474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098530.X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8 , G01F1/86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页岩纳米孔内气体流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页岩纳米孔的物理属性数据;根据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和物理属性数据,确定目标页岩纳米孔内的有效分子自由程,其中,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是根据页岩孔隙壁面对气体分子自由运动路径的几何截断作用以及页岩孔隙壁面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分子自由运动路径的影响建立的;根据预设的通道内单位宽度气体质量流量模型和有效分子自由程,确定目标页岩纳米孔内的气体质量流量,其中,预设的通道内单位宽度气体质量流量模型是根据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建立的。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页岩纳米孔的气体流量的计算准确度,为页岩气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74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92285.X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的模拟方法及其系统,方法包括:分别获得凝析油气样品的凝析油气相态特征以及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确定所模拟的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的水侵量;结合所述凝析油气相态特征和水侵量,优化所述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的运行参数;在所述运行参数约束下,基于凝析油气相态特征以及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所述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的全生命周期数值模拟。上述方法结合凝析油气相态特征,进而优化设计了凝析气藏型储气库关键的运行参数,最后综合考虑凝析油气相态特征和气水相对渗流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实现了边底水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的调峰功能和协同建库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