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068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69735.X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中的钢框架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震后可恢复性能的钢框架结构。本发明包括钢柱、连接件、钢梁、铰接件、复位件和耗能件,连接件一端连接在钢柱的侧面,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钢梁转动连接,耗能件的一端与连接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钢梁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复位件的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梁固定连接;连接件远离钢柱的这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弧面,第一弧面为上部边缘相较于下部边缘更为靠近钢柱的凹弧面,钢梁靠近钢柱的这一端面设置有第二弧面,第二弧面与第一弧面贴合连接,铰接轴的轴心线与第一弧面的轴心线共线设置以使钢梁在地震过程中能够绕着铰接轴转动,且铰接轴的轴心线位于钢梁的上部。
-
公开(公告)号:CN1192687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43581.0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建筑钢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板、快捷安装组件和配合监测组件;所述固定板上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表面电性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固定板两端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固定腿,所述固定腿上均设置有滑槽;两个快捷安装组件对称设置于固定板下侧,使用时两个快捷安装组件动作后可与钢结构形成连接;两个配合监测组件分别设置于固定板两端,并与滑槽形成滑动连接,所述配合监测组件与快捷安装组件联动配合,可实现对钢结构的震动进行监测。该装置通过快捷安装方式固定在需要监测的钢结构上,固定方式快捷并且固定牢固,提高了安装的快捷性和实用性,并通过位移传感器对钢结构进行位移监测,可判断钢结构的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51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00116.X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附属敞篷结构风压极值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S1、在敞篷模型上下表面设置测压口;S2、将敞篷模型置于风洞中试验,得到风压时程;S3、将上表面n组数据分别减去下表面的n组数据经过差值过后,得到n×n×m条数据;S4、将每一条数据进行排列,计算出每个测点最大值和最小值;S5、将其中一组的n组最大值和n组最小值进行极值处理;S6、重复步骤S5将全部m组测点修正后的极大值和极小值;S7、进行二次修正;S8、重复步骤S2至S7。本方法考虑了上下表面的共同影响,扩充样本数量使得结果更准确。解决现有极值处理方法会在不同区域高估或低估风压极值,使得计算和设计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8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58033.9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屋盖周围行人高度风环境数值模拟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屋盖模型,布置测压点;S2、模拟紊流场,并验证紊流场;S3、将测压点压力值处理,计算平均风压系数;S4、选用Realizablek‑ε模型求解湍流模型;S5、在Fluent软件中设置计算域的入口条件和出口条件;S6、设置计算域气流进口处的风速边界层情况;S7、设置模型两侧和计算域顶面条件;S8、选取参考点,完成计算;S9、验证风洞试验的准确性;S10、得到风速图;S11、风速图评估;S12、风环境评估。解决现有大跨屋盖结构周围风环境评估分析只进行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造成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拟合度未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81448.3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了具有抑振功能风机的双子塔构造,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结构包括塔楼A(1)、塔楼B(2)和连廊(3),所述塔楼A(1)和塔楼B(2)平行设置,连廊(3)的两端分别与塔楼A(1)和塔楼B(2)的上部连接,且连廊(3)中部下方挂设有发电风机(4)。本结构发电风机(4)的设置可以通过扰乱连廊(3)上下的流场形态,同时增加连廊(3)和发电风机(4)联合体的质量,减少连廊(3)顺风向和竖向的位移,优化连廊(3)的风致振动情况。解决了双塔间的连廊(3)受大风影响会风振,造成居住者不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183313.6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领域,为了便于确定屋盖表面非高斯特性区域,提供了屋盖表面非高斯特性区域确定方法,包括:1、建模,进行风洞试验;2、计算屋盖表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3、计算脉动风压的偏度和峰度;4、判断屋盖上方的漩涡分布情况及非高斯特性区域;5、在非高斯特性区域内选择测点,分析其脉动风压的概率密度函数与高斯分布之间的差异,并推导出屋盖相应位置上方的流场情况;6、建立屋盖数值模型,根据风洞试验参数设置边界条件,获取数值模拟数据;7、获取屋盖上的风压云图与流场流线图;8、进一步判断非高斯特性区域及形成原因;9、划分非高斯区域。采用上述步骤便于确定屋盖表面非高斯特性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9154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92275.0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M9/06 , G01L11/00 , G06F18/10 , G06F18/2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洞试验中复杂建筑表面测压管路信号畸变修正方法,涉及风洞试验数据处理领域。本方法包括步骤:S1、制得建筑模型,划分区域,并设置测量点;S2、测定风洞试验的测量点处的测压管管径;S3、进行风洞试验,并将结果处理得到风压时程;S4、对风压时程进行滤波;S5、对畸变测压管路信号进行修正,获得真实信号时程。本方法通过两次滤波,可以较为准确地修正测压时出现的管路畸变问题,适用于复杂建筑变形较大的区域。且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风洞试验测得数据的准确度,更好助力生产及科研工作的开展。解决现有方法只考虑了测压管本身的特性,且修正方法简单,容易产生错误的修正结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2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34721.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涉及一种雨棚。本发明中的顶棚包括导流撑管、安装框以及导流盖板,导流撑管设有多个且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顶部;多个导流撑管相互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呈间隔布置;导流撑管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为呈相对布置的斜外侧壁,在两个斜外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导流槽体;安装框的后侧与支撑架顶端后侧铰接;多个导流盖板均固定在安装框上,每相邻的两个导流盖板之间均布置有一个导流撑管。在强风且伴有降雨的情况下,导流盖板转动使其下表面与导流槽体的槽顶壁之间形成透风间隙,该透风间隙能分散风流,减小风阻,减弱大风对顶棚的冲击;斜外侧壁会有效挡住雨水,防止雨水穿过上述透风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9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22370.4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H02S5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外立面集成光伏的最佳朝向确定方法,包括步骤:S1、选择高层建筑上部区域,并计算建筑外表面照度;S2、在试验区选取一层进行室内光照测试,测出测试点光照度,计算日光系数;S3、在建筑测试层外设置一块建筑集成光伏板,并进行测试;S4、将测得数据进行整合并计算得到一年数据;S5、数据放大,得到五十年前期的综合光能利用值;S6、分级计算不同地貌的建筑综合光能利用值;S7、重复计算出综合光能利用值后进行比较,取最高的一面作为最佳朝向。本方法可以有效画出高层建筑中光照强度较高的区域,提高光伏电能转化效率。解决现有高层建筑各个外立面集成光伏板造成能源转化率减低、建筑成本增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06487.9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钝体自激动力试验的强迫振动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矩形底座、气缸A(9)、气缸B(10)、气缸C(12)、气缸D(11)和钝体(18),气缸A(9)和气缸C(12)与矩形底座一短边连接,气缸B(10)和气缸D(11)与另一短边连接,气缸C(12)和气缸D(11)与矩形底座铰接,气缸A(9)、气缸B(10)、气缸C(12)、气缸D(11)上端与钝体(18)铰接。方法包括步骤:a、准备阶段,在钝体(18)表面设置测压孔;b、将其置于风洞试验中;c、将测压孔连接到测压阀上传送到电脑;d、处理自激气动力;e、计算颤振临界风速,得到临界风速。装置造价低,可实现多角度、多频率的试验工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