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14836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094219.1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润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磷肥控酸的氧化矿石废石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理坡面;铺设格栅;生态袋护坡;撒施石灰层;喷施磷肥层;架设生态棒;铺设第二层格栅;喷播土壤改良基质层和种子层;稻草帘遮阴;设置截排水沟。本发明利用石灰进行浅层酸碱中和改良,利用磷肥控制硫化物的进一步氧化从而达到控酸效果,通过植物稳定技术固定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采用的材料廉价、易得,施工过程简便,大大降低了氧化矿石废石场的生态修复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72401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94218.7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润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0/00 , A01B79/02 , A01G22/00 , B09C1/105 , B09C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矿山氧化矿石废石堆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土地整理;(2)铺设第一层格栅;(3)生态袋护坡;(4)喷施石灰层;(5)铺设物理隔离层;(6)架设生态棒;(7)铺设第二层格栅;(8)喷播土壤基质改良层;(9)喷播种子层;(10)覆盖并固定稻草帘;(11)设置截排水设施。本发明提供的生态修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隔离控酸,还能从源头控制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75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094220.4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润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湖泊底泥控酸的氧化矿石废石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坡面;铺设第一层格栅;生态袋护坡;喷施石灰层;覆盖湖泊底泥;架设生态棒;铺设第二层格栅;喷播土壤改良基质层和种子层;稻草帘遮阴;设置截排水沟。本发明针对氧化矿石废石场土壤贫瘠、重金属含量高、酸性强的现象,通过以下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恢复:(1)利用生石灰与湖泊底泥达到中和、隔离控酸的目的;(2)利用土壤基质改良为植物定植提供较好的土壤环境;(3)利用植物稳定技术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发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环境友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83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94219.1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润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磷肥控酸的氧化矿石废石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理坡面;铺设格栅;生态袋护坡;撒施石灰层;喷施磷肥层;架设生态棒;铺设第二层格栅;喷播土壤改良基质层和种子层;稻草帘遮阴;设置截排水沟。本发明利用石灰进行浅层酸碱中和改良,利用磷肥控制硫化物的进一步氧化从而达到控酸效果,通过植物稳定技术固定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采用的材料廉价、易得,施工过程简便,大大降低了氧化矿石废石场的生态修复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75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94220.4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北京润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湖泊底泥控酸的氧化矿石废石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坡面;铺设第一层格栅;生态袋护坡;喷施石灰层;覆盖湖泊底泥;架设生态棒;铺设第二层格栅;喷播土壤改良基质层和种子层;稻草帘遮阴;设置截排水沟。本发明针对氧化矿石废石场土壤贫瘠、重金属含量高、酸性强的现象,通过以下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恢复:(1)利用生石灰与湖泊底泥达到中和、隔离控酸的目的;(2)利用土壤基质改良为植物定植提供较好的土壤环境;(3)利用植物稳定技术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发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环境友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2463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98154.6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2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学腐蚀的叶柄与叶片分割方法,其步骤依次为:利用最大方差法对植物叶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得到叶二值图像的最大阈值;利用边界跟踪法获得叶二值图像的叶片轮廓,计算其周长,并对轮廓内区域进行填充;逐单位进行形态学腐蚀操作,以实现对叶片图像边缘的腐蚀效果;判断腐蚀后的叶图像是否存在轮廓,如判断为是,计算腐蚀后叶图像轮廓的周长,与腐蚀前叶图像轮廓的周长进行比较以得出差值,并记录在数组中;如判断为否,则对轮廓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叶柄区域图像与叶片区域图像。本发明提供的叶柄与叶片分割方法具有适用性强,识别准确度高的特点,能够对叶柄朝任何方向的舒展叶片图像进行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20836.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通量无人机机载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导风筒,搭载在无人机上,并且用于使空气流经导风筒内部;抽风筒,在导风筒内部移动,并且抽风筒的移动方向与导风筒内空气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使抽风筒与导风筒内流动状态的空气保持同速、相对静止状态;通过在静压力的状态下对空气中的碳通量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了流动状态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对动态空气的相对静态检测方式,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实现了对检测空气总量和设备外部实际空气总量的同环境下的检测效果,方便使检测工作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提高碳通量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659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46655.1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红外热像仪的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及方法,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包括光电吊舱和数据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光电吊舱用于同时获取野生动物的红外影像及可见光影像,并将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发送给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用于控制所述光电吊舱的工作参数以及观测姿态,并接收和处理所述光电吊舱上传的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生成每幅影像的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并将所述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导入数据库。可以快速对大范围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进行直接观测,自动解译并统计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具有部署快捷、观测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01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220836.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通量无人机机载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导风筒,搭载在无人机上,并且用于使空气流经导风筒内部;抽风筒,在导风筒内部移动,并且抽风筒的移动方向与导风筒内空气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使抽风筒与导风筒内流动状态的空气保持同速、相对静止状态;通过在静压力的状态下对空气中的碳通量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了流动状态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对动态空气的相对静态检测方式,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实现了对检测空气总量和设备外部实际空气总量的同环境下的检测效果,方便使检测工作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提高碳通量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6597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646655.1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红外热像仪的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及方法,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包括光电吊舱和数据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光电吊舱用于同时获取野生动物的红外影像及可见光影像,并将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发送给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用于控制所述光电吊舱的工作参数以及观测姿态,并接收和处理所述光电吊舱上传的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生成每幅影像的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并将所述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导入数据库。可以快速对大范围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进行直接观测,自动解译并统计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具有部署快捷、观测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