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001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220836.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通量无人机机载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导风筒,搭载在无人机上,并且用于使空气流经导风筒内部;抽风筒,在导风筒内部移动,并且抽风筒的移动方向与导风筒内空气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使抽风筒与导风筒内流动状态的空气保持同速、相对静止状态;通过在静压力的状态下对空气中的碳通量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了流动状态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对动态空气的相对静态检测方式,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实现了对检测空气总量和设备外部实际空气总量的同环境下的检测效果,方便使检测工作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提高碳通量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6597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646655.1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红外热像仪的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及方法,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包括光电吊舱和数据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光电吊舱用于同时获取野生动物的红外影像及可见光影像,并将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发送给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用于控制所述光电吊舱的工作参数以及观测姿态,并接收和处理所述光电吊舱上传的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生成每幅影像的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并将所述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导入数据库。可以快速对大范围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进行直接观测,自动解译并统计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具有部署快捷、观测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40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04984.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的多旋翼无人机,其包括多旋翼平台、三维超声风速仪、综合分析仪、进气管路、支撑杆、主GNSS天线、副GNSS天线、温湿度传感器与减震件;综合分析仪设置于多旋翼平台的下方;减震件的一端与多旋翼平台连接,另一端与综合分析仪连接;支撑杆固定于综合分析仪的顶端的中心线上,支撑杆穿出多旋翼平台与综合分析仪之间的间隙;三维超声风速仪和主GNSS天线对应设置于支撑杆的第一端端头和第一端杆身上;副GNSS天线和温湿度传感器对应设置于支撑杆的第二端端头和第二端杆身上;进气管路固定于支撑杆的下方;进气管路的一端设置与三维超声风速仪的下方,另一端与综合分析仪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20836.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通量无人机机载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导风筒,搭载在无人机上,并且用于使空气流经导风筒内部;抽风筒,在导风筒内部移动,并且抽风筒的移动方向与导风筒内空气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使抽风筒与导风筒内流动状态的空气保持同速、相对静止状态;通过在静压力的状态下对空气中的碳通量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了流动状态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对动态空气的相对静态检测方式,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实现了对检测空气总量和设备外部实际空气总量的同环境下的检测效果,方便使检测工作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提高碳通量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659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46655.1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红外热像仪的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及方法,野生动物观测系统包括光电吊舱和数据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光电吊舱用于同时获取野生动物的红外影像及可见光影像,并将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发送给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用于控制所述光电吊舱的工作参数以及观测姿态,并接收和处理所述光电吊舱上传的所述红外影像及所述可见光影像,生成每幅影像的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并将所述动物种群数量观测结果导入数据库。可以快速对大范围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进行直接观测,自动解译并统计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具有部署快捷、观测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297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164502.8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B64U2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用开路气体分析仪的减震连接装置,减震连接装置包括外连接环、内连接环、减震器、转接件和固定件;转接件安装于固定件上,并使转接件的安装面按预设角度倾斜设置;外连接环悬空安装在安装面上;内连接环通过多个减震器悬空且可拆卸连接在外连接环内部;多个减震器沿外连接环的周向布置;内连接环内开设有插接孔。整个装置仅通过固定件实现与固定翼无人机机舱底板的固定连接,大幅减少了减震连接装置与机舱的连接面,震动源仅能从固定件传导至气体分析仪上,因此降低了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运行以及飞行过程中湍流造成飞机抖动等震动源对气体分析仪所监测数据精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3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69762.6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监测研究无人机观测系统,包括:固定翼无人机、科学观测部分和地面控制监控站;科学观测部分包括多孔湍流探头、开路式水汽及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电子机箱、GPS/INS组合定位定姿系统、机载控制计算机和供电电池;科学观测部分均安装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平台上面。本发明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生态系统观测任务需求,能够对区域性生态系统潜热通量、二氧化碳通量交换量进行直接观测,具有观测成本低、可拓展性强、观测灵活便携等优点,适用于对大范围空间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及现状调查、生态过程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为生态环境研究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05832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33549.2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移动涡动相关湍流水热通量观测系统及方法,小型移动涡动相关湍流水热通量观测系统搭载于固定翼无人机上面,包括:机载5孔湍流探头、热电偶探针、快速响应湿度计、温湿传感器、净辐射仪、光合有效辐射仪、红外测温仪、激光测高仪、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无线通信模块、输入设备、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和数据采集控制计算机。优点为:搭载于固定翼无人机上,用于区域尺度地表湍流水热通量的直接观测,具有观测成本低,便携性、灵活性好的优点。每个湍流通量观测窗口的通量计算结果可代表的地表范围一般可覆盖数平方公里,足以满足中粗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陆面过程模型格网尺度的研究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9746157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749085.1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移动涡动相关湍流水热通量观测系统,小型移动涡动相关湍流水热通量观测系统搭载于固定翼无人机上面,包括:机载5孔湍流探头、热电偶探针、快速响应湿度计、温湿传感器、净辐射仪、光合有效辐射仪、红外测温仪、激光测高仪、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无线通信模块、输入设备、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和数据采集控制计算机。优点为:搭载于固定翼无人机上,用于区域尺度地表湍流水热通量的直接观测,具有观测成本低,便携性、灵活性好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539681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021520.1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采集装置,包括基座和采样管,采样管为管状,采样管上端设有手柄,采样管下端设有取样器,基座用于固定采样点并稳定取样管,基座内设有空心圆柱状管部分,空心圆柱状管与取样器相吻合,取样器可放入空心圆柱状管内,基座上设有插销孔,插销孔配有插销,用于固定底座;采样管下部设有刻度标示。本实用新型土壤采样装置解决了土壤质地较致密地土壤采样取样效率较低,可操作性较差,时较耗时费力的问题,采用辨识度更高的刻度环,有利于野外多种质地特备是较硬土壤质地土壤的取样,具有一定的便携性及更好的实用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