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80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86567.0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河湖水体多场扫描感知的无人船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上位机、无人船以及由无人船搭载的下位机与各功能模块;上位机通过下位机控制无人船巡航并进行数据和水样的采集;下位机用于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接受上位机下发的指令控制无人船及各功能模块,并将各功能模块感知的各类数据反馈至上位机;各功能模块包括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水样采集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动力驱动模块、避障模块、预警指示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本发明所述系统及方法能够进行河湖水体多要素自动化感知,完成无人船对河湖水体的全场遍历高效准确监测,实现在多因素扰动下河湖水体点状数据向面状数据的科学插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74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10845968.3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河北工程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中和目标下小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地貌单元异质性重构方法,该方法包括:河流生态本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调查评估;明确生态修复保护目标;现状地貌单元识别;地貌单元异质性表征指标体系构建;梯级开发段修复排序;筛选可定量评估的生态指标;建构地貌单元—生态响应关系机制;生态阈值区间确定;地貌单元异质性重构改造。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重构小水电梯级开发下受损河段地貌单元异质性,为小水电科学整改、受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依据,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68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171783.6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生态流量分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研究流域的流域图,建立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2、对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完成的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3、采用优化完成的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流量分配,完成流量分配;本发明解决了水资源短缺流域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18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1353560.1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将不同类型的漂浮水处理单元配置在水体的不同位置,通过调整曝气装置的曝气角度、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深度的挡板,从而在水平方向产生不同水流路径。水流路径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基质,微生物可在基质上附着生长,结合微生物反应器提供的不同类型微生物,由多种类型基质、多个水流路径和多种类型的微生物协同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氧含量区以及化学反应链条功能区,提高了污染物处理效率,能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669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087109.4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滨海盐沼湿地植被的修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在拟修复滨海盐沼湿地的表层填埋秸秆;且在所述拟修复滨海盐沼湿地表面塑造微地形;所述微地形包括垄坎与沟壑相间的地形形态。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采用植物秸秆添加和“垄‑沟‑垄”的伏垄塑沟的微地形改造形式相嵌套的修复技术模式,能够极大降低潮汐侵蚀强度,有效改善水文连通条件,水盐条件、种子库丰度和营养条件。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适合于南北方滩涂湿地中有性繁殖方式的本地物种恢复实践,普适性强,机械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退化区的修复工程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4580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8953.7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生物栖息地定位预测方法,涉及水生生物栖息地分布研究领域。本发明通过整合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生物分布点位和河段的环境情况,建立了适生片区+适生河段的水生生物栖息地定位框架。实现了片区加河段的多尺度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精细预测,在面对大范围区域内需要对目标生物进行栖息地预测时,能够实现快速精细定位,从而能够帮助水生生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本发明通过预测得到适生河段后,对比得到适生河段的共同特性,从而识别判断得到目标生物的潜在栖息地,潜在栖息地的识别一方面能够扩大目标生物栖息地的定位范围,能够有效避免栖息地出现遗漏,保护不及时。
-
公开(公告)号:CN11467505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27748.X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P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差测量的河流流速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包括:漂浮在水面的船体,船体长宽比大于一,船吃水以下的前端的迎水面和后端的背水面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船体中设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与两个压力传感器连接的采集模块,采集模块与带有存储器的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卫星定位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利用漂流在水面的无动力测量船的船头和船尾的迎水面压力、背水面压力差测量出水流的流速,并通过无线通讯网将测量的数据传输至地面的数据处理中心。本发明可以在卫星定位信号和公共网络信号较差甚至没有的情况下,也能够测得水流数据,实现了不依赖卫星定位和公共通讯网络的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39232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63350.3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面源污染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农业面源污染远程监控系统包括远程污染数据分析服务器,将待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有一个中继节点,每个区域中设置有多个监测节点,所述监测节点分别连接区域中的所述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分别与所述远程污染数据分析服务器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面源污染的有效监测,在获取部分关键污染数据之后,先对关键污染数据进行分析,再对异常情况进行全面数据采集,既实现了有效的监控,又避免了大量无效数据的采集造成的系统负担增加,提升了监测数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