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009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17700.9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文监测数据构建流量-水面宽的关系曲线的方法,包括S1、基于水文监测站得到流量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S2、以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监督学习,得到训练样本数据和测试样本数据;S3、构建Bi-LSTM模型,得到河道流量数据;S4、构建河道水面宽水力模型:S5、基于遥感实时测量监测河道断面水面宽W0,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0作为步骤S4的输出结果进行参数a、b的优化求解,获取作为预测输出结果的河道断面水面宽w;S6、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和河道流量数据Q进行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得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S7、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作为输入变量输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河道流量数据Q与河道断面水面宽w之间的关系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28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252598.4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峡谷减水河段裂腹鱼类产卵场的构建方法,峡谷减水河段形态包括V型、W型和U型三类典型断面,构建方法包括:对于W型断面:对较深侧河道进一步挖深,挖出的底质填入较浅一侧,不完全填平,使浅水一侧形成浅滩,对中间可能露出水面的心滩应适当削平,置换出生态跌坎;对于V型断面:对河道进行深挖,将挖出的底质堆于边坡较缓一侧,形成生态跌坎;对于U型断面:对河道进行深挖和拓宽,将挖出的底质堆于边坡较缓一侧,形成生态跌坎。本发明解决了电站引水发电后减水河段水量减少、水深降低等水文情势不利影响下裂腹鱼类栖息、产卵破坏问题,有利于维持鱼类生长繁衍的必要生存条件,恢复减水区域复杂、多样的水生生境。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5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41519.2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绿道,所述绿道的底部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铺设在软基透水堤梗顶部并水平延伸至临水侧生态护坡和背水侧培厚区,在土工格栅的上层铺设有黏土填筑层,黏土填筑层的上层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临水侧生态护坡、多功能抗滑桩、滨岸带以及消浪固脚平台,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背水侧培厚区及压浸平台,在临水侧生态护坡的下方设置有堤身防渗体,本申请在满足防洪保安的基础上,实现了生态亲水、便民交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并节省了工程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54512.5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引调水渠的拦鱼浮栅,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纲、网衣和底纲,所述浮纲与所述网衣顶部连接,所述底纲与所述网衣底部连接,所述浮纲两端设置有用于与两岸固定的锚座;所述浮纲包括钢缆以及沿着所述钢缆设置的多个浮筒,所述钢缆和浮筒通过夹具连接,所述钢缆设置在所述浮筒下方,所述网衣与所述钢缆连接。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拦鱼网存在网衣使用中容易收缩,网孔结构不稳定,以及在引调水工程中水流对网衣具有持续冲击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6690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156017.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区域公平和污染源治理差异的水污染负荷分配方法,包括选取评价指标,计算各指标基尼系数及其权重;计算现状综合基尼系数;设置总量控制约束;设置公平性约束;设置削减率约束;确定各行政区涉及工业废水的吨水治理费用;确定各行政区城镇生活污水吨水治理费用;确定市政提标改造的吨水治理费用;确定各行政区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市政提标改造的单位污染负荷治理费用;计算综合治理费用;水污染负荷分配问题进行求解。本发明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各区域和各类污染源中污染物削减顺序及削减量方案制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966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56017.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区域公平和污染源治理差异的水污染负荷分配方法,包括选取评价指标,计算各指标基尼系数及其权重;计算现状综合基尼系数;设置总量控制约束;设置公平性约束;设置削减率约束;确定各行政区涉及工业废水的吨水治理费用;确定各行政区城镇生活污水吨水治理费用;确定市政提标改造的吨水治理费用;确定各行政区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市政提标改造的单位污染负荷治理费用;计算综合治理费用;水污染负荷分配问题进行求解。本发明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各区域和各类污染源中污染物削减顺序及削减量方案制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69530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32214.2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广州千江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淡水污损生物的防控装置,包括外绝缘外壳,外绝缘外壳内侧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块的内端设置有管道外壁,所述腔体外壁的内侧安装有加固杆,所述主管道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内层;清理机构安装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防护盖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于主管道内的超声波发生器;转向机构设置于清理机构的前端,所述防护盖包括定位环、固定杆和限位柱,所述定位环的内侧固定有固定杆;衔接环固定于外绝缘外壳的外侧并用于衔接外绝缘外壳单体;密封橡胶环设置于管道外壁单体之间内侧。该淡水污损生物的防控装置,能够对附着污物进行物理清理,减少其污物的附着率,且能够对管道内部进行大范围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54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641519.2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绿道,所述绿道的底部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铺设在软基透水堤梗顶部并水平延伸至临水侧生态护坡和背水侧培厚区,在土工格栅的上层铺设有黏土填筑层,黏土填筑层的上层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临水侧生态护坡、多功能抗滑桩、滨岸带以及消浪固脚平台,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背水侧培厚区及压浸平台,在临水侧生态护坡的下方设置有堤身防渗体,本申请在满足防洪保安的基础上,实现了生态亲水、便民交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并节省了工程运行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