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干旱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081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045728.5

    申请日:2016-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干旱监测方法,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对MODIS植被指数产品、地表温度产品、蒸散产品进行数据重构;步骤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植被指数及DEM数据,对TRMM降水产品进行降尺度;步骤3,再提取植被异常指数、温度异常指数、蒸散异常指数、降水异常指数;步骤4,以分类回归树模型构建统计回归规则和线性拟合模型得到干旱监测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综合考虑干旱监测中的多源遥感空间信息,包括降水、蒸散、植被生长状态、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等因素,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构建干旱监测模型,提高干旱监测的精度。

    一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临界埋深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291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290803.X

    申请日:2015-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临界埋深计算方法,包括:饱和入渗深度计算;饱和入渗深度之下非饱和入渗深度计算;水力传导计算分层内的湿润锋推移速度;判断推移速度是否大于零;计算土壤含水量;计算非饱和入渗深度;计算入渗深度。本发明通过分析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机理,阐述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物理过程,并定义了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临界埋深;采用饱和与非饱和下渗理论,以湿润锋推移距离为计算目标,构建了降雨入渗深度计算模型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所述方法物理过程与作用机制明确,对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可再生机制的破坏具有通用性,为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地下水含水层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一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临界埋深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2913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290803.X

    申请日:2015-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临界埋深计算方法,包括:饱和入渗深度计算;饱和入渗深度之下非饱和入渗深度计算;水力传导计算分层内的湿润锋推移速度;判断推移速度是否大于零;计算土壤含水量;计算非饱和入渗深度;计算入渗深度。本发明通过分析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机理,阐述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物理过程,并定义了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临界埋深;采用饱和与非饱和下渗理论,以湿润锋推移距离为计算目标,构建了降雨入渗深度计算模型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所述方法物理过程与作用机制明确,对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可再生机制的破坏具有通用性,为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地下水含水层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一种土样渗透变形特征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429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34544.3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样渗透变形特征判别方法,包括步骤:以土体试样中的粗颗粒体积含量、细颗粒体积含量以及土样孔隙率作为变量,建立等边三角形坐标图;利用粗细颗粒的孔隙率,确定三角坐标图中不同渗透变形特征区域的临界点,并通过连线进行分区;根据粗、细颗粒各自的孔隙率范围,确定不同分区的土样结构特征,用以判断不同分区内土样的渗透变形特征;对于某一土样,根据其孔隙率,粗、细颗粒体积含量的数值,确定该土样在三角坐标图中的具体位置,根据该位置在三角坐标图中所处的分区,判断该土样的渗透变形特征。本发明能够对土样渗透变形类型特点的预测与判断更加清晰且高效,并且可以分析加卸荷对渗透变形的影响。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干旱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0814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045728.5

    申请日:2016-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干旱监测方法,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对MODIS植被指数产品、地表温度产品、蒸散产品进行数据重构;步骤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植被指数及DEM数据,对TRMM降水产品进行降尺度;步骤3,再提取植被异常指数、温度异常指数、蒸散异常指数、降水异常指数;步骤4,以分类回归树模型构建统计回归规则和线性拟合模型得到干旱监测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综合考虑干旱监测中的多源遥感空间信息,包括降水、蒸散、植被生长状态、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等因素,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构建干旱监测模型,提高干旱监测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