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55413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0818580.9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05
Abstract: 一种含氮量可调控的掺氮有序中孔炭的制备方法,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碱的混合物用甲醛溶液溶解,搅拌下加入间苯二酚,搅拌反应;随后,上述混合溶液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溶解的F127中,并加入盐酸催化反应,继续搅拌0.5~4 h;搅拌结束后,上述混合液在室温下陈化,倾去上清液,干燥得样品;氮气保护下,控制管式炉升温速率,对得到的样品炭化,得到掺氮的有序中孔炭。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掺杂氮含量可调控等特点,更适合规模化掺氮有序中孔炭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82995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81306.8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348 , C01B32/342 , B01D5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 , Y02C20/20 , B01D53/02 , B01D2253/102 , B01D2257/708 , C01P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OCs高吸附率低脱附残留颗粒活性炭制备方法。将颗粒状果壳原料除杂、干燥,与化学药剂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至于耐高压容器中,进行加压浸渍。将浸渍了活化剂的混合物料移至活化反应器,在惰性气氛下缓慢升温至活化终温,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经活化剂回收、漂洗、烘干,得到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样品。将该活性炭置入炭化炉,经高温热处理一定时间,将中大孔收缩至微孔范围,获得微孔分布集中的颗粒活性炭。本发明制备的颗粒活性炭对VOCs等气体的饱和吸附量大,脱附残留低,附加值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89147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275731.1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植物基类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植物原料经过液化,过滤,得到生物油。将生物油与催化剂混合,置于自生压反应器内,密封处理后,在500-1200℃下催化煅烧1-12h,冷却后,用盐酸洗涤去除催化剂,再用去离子水漂洗,烘干后得到所述类石墨烯。本发明通过将植物原料首先液化成生物油主要为低聚糖和酚类物质,与催化剂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生物油在催化剂表面转变为类石墨烯,提供了一种由廉价植物基原料规模化制备类石墨烯材料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452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192172.8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木质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木质颗粒原料在氮气保护下炭化,炭化后洗涤烘干,碳化料与硝酸镍溶液混合浸渍后低温烘干。在惰性气氛下煅烧使硝酸镍转化成单质镍。煅烧结束后,冷却升温采用水蒸气进行镍催化活化反应。活化完成后,降温后向活化炉内通入空气,将单质镍转化成氧化镍反应充分后冷却,磨粉,得到超大比表面积且载有氧化镍的超级电容活性炭。本发明即利用了镍的催化活性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又利用镍氧化物的法拉第电容效应,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并载有镍氧化物的超级电容活性炭。无需进行镍的回收,并将镍转化成镍氧化物制备出超级电容活性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高效、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2092712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33145.8
申请日:2011-01-3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温制备高比表面积木质颗粒活性炭的方法,以木质纤维素类原料与磷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进行酸水解糖化处理,使混合料具备可成型的粘性,经捏合后成型为柱状(或球状),经180~300℃的干燥固化后在350~500℃活化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性能的木质成型颗粒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2600m2/g,总孔容可达2.05cm3/g,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12~50Å范围,可占85%以上,CCl4吸附值在120%以上。在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技术方面,与物理活化(水蒸气,CO2等)法相比,本技术有低能耗、高吸附性能和高得率的优点;与碱法相比,本技术有活化剂易于回收、成本低和环境污染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32173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827953.X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高效去除超级电容炭表面化学基团的方法及电容炭,称取一定量超级电容炭粉,混溶于蒸馏水中,炭和水的质量比保持在1︰20;在恒温磁力搅拌下保持炭粉充分悬浮。按照炭与水合肼质量比1:0.5~1:3.0,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水合肼。保持水浴温度60-100℃,反应30~120min,反应结束后,过滤,并用蒸馏水冲洗炭层3次,把过滤后的样品放如105℃烘箱中,3小时后取出,制的表面官能团消除的超级电容炭。产品电化学性能稳定,电容量衰减低,循环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52871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85234.1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1/12
Abstract: 以碱木糖渣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以碱木糖渣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将碱木糖渣与质量分数为60%的磷酸溶液均匀混合,所述磷酸溶液与碱木糖渣按照纯磷酸与绝干原料质量比为1.3:1~3.0:1;首先进行预处理炭化,炭化加热温度为180~290℃,炭化时间为15~120min;然后将炭化料置于活化设备中进行活化,活化设备为马弗炉,活化温度为320~530℃,活化时间为15~120min;最后洗涤干燥即得成品活性炭。本发明制得的活性炭产品性能好,亚甲基蓝吸附值达到367.5mg/g,碘吸附值达到1212mg/g,焦糖脱色率达到130%,可广泛用于液相脱色、污水处理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45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510192172.8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木质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木质颗粒原料在氮气保护下炭化,炭化后洗涤烘干,碳化料与硝酸镍溶液混合浸渍后低温烘干。在惰性气氛下煅烧使硝酸镍转化成单质镍。煅烧结束后,冷却升温采用水蒸气进行镍催化活化反应。活化完成后,降温后向活化炉内通入空气,将单质镍转化成氧化镍反应充分后冷却,磨粉,得到超大比表面积且载有氧化镍的超级电容活性炭。本发明即利用了镍的催化活性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又利用镍氧化物的法拉第电容效应,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并载有镍氧化物的超级电容活性炭。无需进行镍的回收,并将镍转化成镍氧化物制备出超级电容活性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高效、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4528719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85234.1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1/12
Abstract: 以碱木糖渣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以碱木糖渣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将碱木糖渣与质量分数为60%的磷酸溶液均匀混合,所述磷酸溶液与碱木糖渣按照纯磷酸与绝干原料质量比为1.3:1~3.0:1;首先进行预处理炭化,炭化加热温度为180~290℃,炭化时间为15~120min;然后将炭化料置于活化设备中进行活化,活化设备为马弗炉,活化温度为320~530℃,活化时间为15~120min;最后洗涤干燥即得成品活性炭。本发明制得的活性炭产品性能好,亚甲基蓝吸附值达到367.5mg/g,碘吸附值达到1212mg/g,焦糖脱色率达到130%,可广泛用于液相脱色、污水处理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75678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27903.5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木材加工废弃物杉木屑提取精油联产化学法活性炭的方法,以水蒸汽对新鲜杉木屑进行蒸馏,所得蒸汽冷却后冷凝液经油水分离后得到杉木精油;以提油后杉木屑与磷酸按照纯磷酸与绝干木屑质量比为1.8~3.0:1的比例进行混合,并按照磷酸质量的1%~8%的比例加入助催化剂浓硫酸充分混合后,然后送入密闭的保温桶30~90℃下进行低温渗透处理1~48h;通过炭化、活化及后处理得到化学法粉状活性炭;或者通过塑化、捏合、成型、干燥固化、炭活化及后处理后得化学法颗粒活性炭。无需添加粘结剂可制成木质柱状活性炭。达到了高效综合利用废弃物、减少自然资源开采、减轻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的多重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