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75749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910752118.2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吸附与可见光催化双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步骤包括:(1)活性炭的水蒸气改性;(2)将精氨酸取代酞菁溶于溶剂中配制成溶液;(3)将一定质量步骤(1)的改性活性炭加入到步骤(2)的溶液中,室温搅拌一段时间后调节溶液pH为10;(4)过滤、洗涤,一定温度下干燥10 h即得吸附与可见光催化双功能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活性炭与精氨酸酞菁光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克服了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的二次污染,常规光催化光能利用率低、对低浓度VOCs光催化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在VOCs净化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555413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0818580.9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05
Abstract: 一种含氮量可调控的掺氮有序中孔炭的制备方法,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碱的混合物用甲醛溶液溶解,搅拌下加入间苯二酚,搅拌反应;随后,上述混合溶液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溶解的F127中,并加入盐酸催化反应,继续搅拌0.5~4 h;搅拌结束后,上述混合液在室温下陈化,倾去上清液,干燥得样品;氮气保护下,控制管式炉升温速率,对得到的样品炭化,得到掺氮的有序中孔炭。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掺杂氮含量可调控等特点,更适合规模化掺氮有序中孔炭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22754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01306.8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炭基钛酸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高强度、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备负载钛酸酯固体催化剂;常压催化反应过程中水不断的移出反应釜,异辛醇回流至釜内继续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离心后得到固体催化剂,剩余液体通过减压精馏后得到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产品和异辛醇原料。本发明方法反应、分离和后处理过程简单,固体催化剂及过量的异辛醇原料可循环使用,所得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收率高,纯度达99.5%以上,产品色泽好,过程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694563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819089.8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B01J23/44 , C07C213/02 , C07C215/7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44 , B01J35/006 , B01J35/0066 , B01J37/0203 , B01J37/16 , C07C213/02 , C07C215/76
Abstract: 钯炭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载体活性炭浸渍到溶解有配合物的水溶液中,搅拌浸渍,随后加入钯盐水溶液,继续搅拌;上述温度下,无机碱调溶液pH至8~11,搅拌后加入硼氢化钠,反应后停止搅拌;上述混合液经过滤收集固体,然后用蒸馏水和乙醇依次洗涤,真空干燥得钯碳催化剂。钯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步骤少,易于规模化生产;所制得的催化剂钯粒子粒径小,分散度高,且对4-硝基苯酚有较高的催化加氢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7574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752118.2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吸附与可见光催化双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步骤包括:(1)活性炭的水蒸气改性;(2)将精氨酸取代酞菁溶于溶剂中配制成溶液;(3)将一定质量步骤(1)的改性活性炭加入到步骤(2)的溶液中,室温搅拌一段时间后调节溶液pH为10;(4)过滤、洗涤,一定温度下干燥10 h即得吸附与可见光催化双功能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活性炭与精氨酸酞菁光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克服了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的二次污染,常规光催化光能利用率低、对低浓度VOCs光催化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在VOCs净化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555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818580.9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05
Abstract: 一种含氮量可调控的掺氮有序中孔炭的制备方法,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碱的混合物用甲醛溶液溶解,搅拌下加入间苯二酚,搅拌反应;随后,上述混合溶液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溶解的F127中,并加入盐酸催化反应,继续搅拌0.5~4 h;搅拌结束后,上述混合液在室温下陈化,倾去上清液,干燥得样品;氮气保护下,控制管式炉升温速率,对得到的样品炭化,得到掺氮的有序中孔炭。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掺杂氮含量可调控等特点,更适合规模化掺氮有序中孔炭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97765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0867241.1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354 , C01B32/205 , H01G11/24 , H01G1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改性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活性炭材料生产改性及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先通过金属盐高温催化在活性炭外表构筑石墨化外壳,再通过氧化改性使活性炭孔道掺氧,得到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同步提高的改性活性炭材料。本发明解决了活性炭电极材料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互为消长的技术难题,首次实现了两者的同步提升。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应用于同时对电子和离子电导率有要求的活性炭材料改性中。本发明改性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时的倍率性能、比电容量均有大幅提高,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后,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04825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752125.2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324 , C01B32/336 , H01G11/24 , H01G11/34
Abstract: 一种储能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果壳炭化后破碎并置于回转炉中,无氧氛围下活化,通入水蒸气,保温后冷至室温,盐酸、蒸馏水依次洗涤,干燥后即得一级活化活性炭产品;一级活化活性炭产品破碎后置于回转炉中,无氧氛围下升温,通入水蒸气,保温后冷至室温,盐酸、蒸馏水依次洗涤,干燥后即得二级活化活性炭产品;二级活化活性炭产品破碎后置于回转炉中,无氧氛围升温,通入水蒸气,保温后冷至室温,盐酸、蒸馏水依次洗涤,干燥后即得三级活化活性炭产品。本发明生产过程安全环保无污染,后处理工序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得产品灰分含量低、孔径分布合理、比表面积和比电容量大、倍率性能优异,各项指标性能均超过市售商品储能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1462072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356749.4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1B32/336 , C01B32/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热解气化副产物改性制备成型活性炭的方法,属于颗粒活性炭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将竹加工剩余物热解得到的竹焦油副产物进行高分子化改性后,得到改性焦油胶黏剂;然后与竹加工剩余物热解得到的炭化料、塑型剂真空捏合均匀;通过高压成型得到柱状炭,然后经过炭化、物理活化制备高强度、孔隙结构发达的竹质成型活性炭。该方法对竹焦油副产物进行高分子化交联改性,并用作竹炭高压成型的胶黏剂,不仅可以提升成型活性炭的强度和产率,同时可以提升制备成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吸附性能,拓宽了竹质成型活性炭的高端应用领域,显著提升了炭产品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758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28879.9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化全竹笋饮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竹笋预处理后进行热提脱涩,之后经冷冻干燥后进行研磨破碎、超微粉碎与过滤分离成竹笋超微粉,之后与纯化水调配均匀后进行熟化处理,熟化后的物料进行一次均质,加入抗氧化剂、甜味剂与活性添加剂后进行二次均质,二次均质后灌装并经灭菌处理后制得微纳米化全竹笋饮品。本发明以新鲜竹笋为原料,经加工后制成的全竹笋饮品,纯天然,不含人工色素和防腐剂,脱去竹笋涩味、口感细腻、爽口柔滑,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产品符合“营养化、功能化”定位,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实现竹笋的高值化利用;同时,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