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8341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272732.6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61K36/185 , A61K8/97 , A23L1/29 , A61P39/06 , A61Q19/08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梓树叶片中提取抗氧化成分—酚类物质的方法。先对新鲜采摘的梓树叶片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将叶片烘干至恒重,粉碎过筛后加入甲醇溶液中,经超声处理,浸提后对所得溶液进行过滤,滤液中含有酚类物质。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领域。梓树(Catalpa ovata)叶片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和还原能力,由于其原料为梓树叶片,产量大,提取方法简单,总体成本低,所以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适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40274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95489.9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洛楸1号’嫁接采穗圃的营建方法,以‘洛楸1号’1年生嫁接苗、扦插苗或组培苗为建圃材料,按行距为1.5m~3m、株距为1.0m~2.5m定植。然后,在苗干0.1m~1.0m处定干,通过侧枝数量控制,实现单株最大的产芽量。解决了‘洛楸1号’产芽量低,影响规模化扩繁的问题,操作简单、实用,为‘洛楸1号’采穗圃的营建提供给了技术保障,适用于‘洛楸1号’规模化繁育。
-
公开(公告)号:CN11055823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1029051.6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带叶茎段的楸胚性愈伤培养方法。本方法是将组培条件下生长30天的楸种子苗的茎切成2-3 cm带叶茎段,插入愈伤诱导培养基中获得愈伤组织,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置于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最后将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置于增殖培养基中增殖。本发明为楸树培育优质、抗性新品种及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72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242240.5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楸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对采集的新鲜叶片进行冰浴研磨,然后加入三氯乙酸在恒温摇床中振荡,提取丙二醛,获取提取液后,加入硫酸铁和硫代巴比妥酸消除可溶性糖干扰并进行显色反应,最终,使用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检测反应液在450nm,532nm,600nm波长下的吸光值,计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楸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解决了楸树叶片丙二醛含量无法快速检测的困难,适合于大规模、简单化操作,为楸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技术保障,适用于楸树种质资源评价、多样专适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开发、植物受害程度度量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2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5879.5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37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及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欧洲云杉40K基因组液相芯片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欧洲云杉基因分型的分子标记组合,所述分子标记组合包括40000个SNP位点。基于上述40000个SNP位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欧洲云杉40K基因组液相芯片,所述欧洲云杉40K基因组液相芯片均匀覆盖基因组,功能位点丰富,成本低廉,生信分析简单,可用于云杉的基因分型、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分子育种研究,有助于推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选择育种,缩短林木育种周期,提高选择精度和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027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795489.9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洛楸1号’嫁接采穗圃的营建方法,以‘洛楸1号’1年生嫁接苗、扦插苗或组培苗为建圃材料,按行距为1.5m~3m、株距为1.0m~2.5m定植。然后,在苗干0.1m~1.0m处定干,通过侧枝数量控制,实现单株最大的产芽量。解决了‘洛楸1号’产芽量低,影响规模化扩繁的问题,操作简单、实用,为‘洛楸1号’采穗圃的营建提供给了技术保障,适用于‘洛楸1号’规模化繁育。
-
公开(公告)号:CN11032653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741566.2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椿丛生芽诱导及增殖方法,以当年生未木质化枝条作外植体,置于特定的诱导培养基上,在温度25℃,湿度60%,光照强度20~60μmolm‑2s‑1,光诱导时间16h/d的培养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在特定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形成丛生芽;当丛生芽长到3cm以上时切下,选择致密的愈伤组织继续增殖培养。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丛生芽的诱导率高于50%,丛生芽增殖倍数高于8,最高可达26。
-
公开(公告)号:CN110041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33364.1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尤其是灰楸CfPIP1-1水通道蛋白。该灰楸水通道蛋白的灰楸抗旱相关的CfPIP1-1基因cDNA全长的核苷酸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灰楸抗旱相关的CfPIP1-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为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灰楸CfPIP1-1水通道蛋白,通过从灰楸叶片中克隆获得与灰楸抗旱相关的PIP基因,通过RT-PCR证实了其在干旱胁迫下灰楸叶片和根系中的协同性表达,依据转基因拟南芥抗旱性评价证实其提高抗旱性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灰楸抗旱性的遗传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04083415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410272732.6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61K36/185 , A61K8/9789 , A23L33/00 , A61P39/06 , A61Q19/08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梓树叶片中提取抗氧化成分—酚类物质的方法。先对新鲜采摘的梓树叶片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将叶片烘干至恒重,粉碎过筛后加入甲醇溶液中,经超声处理,浸提后对所得溶液进行过滤,滤液中含有酚类物质。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领域。梓树(Catalpa ovata)叶片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和还原能力,由于其原料为梓树叶片,产量大,提取方法简单,总体成本低,所以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适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32653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741566.2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椿丛生芽诱导及增殖方法,以当年生未木质化枝条作外植体,置于特定的诱导培养基上,在温度25℃,湿度60%,光照强度20~60μmolm-2s-1,光诱导时间16h/d的培养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在特定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形成丛生芽;当丛生芽长到3cm以上时切下,选择致密的愈伤组织继续增殖培养。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丛生芽的诱导率高于50%,丛生芽增殖倍数高于8,最高可达26。
-
-
-
-
-
-
-
-
-